轻量化了,但没有完全轻量化:一战德军【M.1916大型火焰喷射器】
自1915年2月26日向马朗库尔的法军战壕成功纵火后,M.1912大型火焰喷射器陆续参加了德军在西线实施的多次喷火攻击行动,也算的上战绩不凡。其中最著名的当属1915年7月30日针对霍格的火焰袭击,那9道几十米长的火流成为了英军挥之不去的阴影。
然而,M.1912大型火焰喷射器取得的成功并没有让德军忘记它的缺陷:体型和重量实在太大,而且结构比较复杂,无论是运输还是操纵都不方便。事实上,德军工兵一直希望手中的火焰喷射器能够更轻便、更灵活,而M.1912大型火焰喷射器在这方面是明显不合格的。
于是,1916年秋季,总部位于法国的近卫预备工兵团利用手中的各种器材,自行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大型火焰喷射器。该型武器很快就被德军采纳,并命名为“M.1916大型火焰喷射器”,德语“Grossflammenwerfer M.1916”。

M.1916大型火焰喷射器的工作原理与前代一致,但结构上充分体现了“更加轻量化”的设计初衷。该型喷火器使用顶部安装有出油管的圆筒形燃料罐,其高度为1.38米,直径为0.3米,比前作小了一大圈,为了方便搬运,设计者还在燃料罐前后安装了握把。此外,M.1916大型火焰喷射器仅需要使用一个压缩氮气罐,而前作需要两个才能有足够气压把燃料喷完。
由于体型缩小,M.1916大型火焰喷射器只能容纳98升燃料,但它依然有45秒的最大持续喷射时间和45米的射程,装满燃料和压缩氮气后后,M.1916大型火焰喷射器有134千克重。而此前的M.1912大型火焰喷射器在装满170升燃料后足足有294千克重,实在是太过“重量级”。

可惜,M.1916大型火焰喷射器虽然相比前作是轻便了不少,但134千克的战斗全重对于德军工兵们来说依然是不小的负担,他们还是难以伺候这么沉重的设备。正如标题所说,M.1916大型火焰喷射器是“轻量化了,但没有完全轻量化”,所以它的装备数量和使用规模也是有限。
不过,既然已经列装了,德军自然不会浪费,他们还是使用各种战术让M.1916大型火焰喷射器发挥它的战场价值。除了摆放在战壕中进行近距离防御作战外,德军还会利用无人区的坑道,让M.1916大型火焰喷射器战斗组埋伏其中,等到德军步兵发起进攻时,这些喷火器就会趁机向敌人阵地喷射火焰,让其无法组织防御。有时候德军工兵还会在这种进攻作战中给M.1916大型火焰喷射器换上长达30米的橡胶管,当它有更大的作战范围。

1916年11月9日,德军出动240具火焰喷射器攻击了位于斯科洛波瓦的俄军要塞。上午10:00,包括M.1916大型火焰喷射器在内的24具德军喷火器向俄军喷出了烈焰,俄军阵地当时就陷入了混乱之中,随后,装备了216具小型火焰喷射器的德军突击部队和跟在后面的6个步兵营开始逐一扫荡俄国人的阵地。短短1个小时后,幸存的俄军就举起了双手,德军成功拿下了这个让他们受挫7次的要塞。(CV16463546)
有趣的是,为了增加持续作战时间,德军还把2具M.1916大型火焰喷射器串联起来,搞成了双联装组合式M.1916火焰喷射器(Dopple Grossflammenwerfer M.1916 ),这种特殊的组合喷火器拥有196升燃料,最大持续喷射时间达到了70秒,据说射程也有所增加。不过该型火焰喷射器或许是太过于笨重,没有实战记录存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