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第2课时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新闻导入 多媒体呈现新闻资料。
2017年6月1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举行新任职领导干部和检察官宪法宣誓仪式,党组书记、检察长曹建明主持并监誓。
曹建明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我们今天举行宪法宣誓仪式,不仅是对宪法和法律的庄严承诺,也是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要永远铭记誓言、切实履行承诺,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为加快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宪法宣誓制度进一步彰显宪法权威,增强宪法意识。在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坚决维护和巩固宪法的权威,遵守宪法,弘扬宪法精神,坚持依宪治国。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情景导入 多媒体呈现——一次隆重的法律家族聚会
时间:第四个宪法日
主题:工作分工
成员:宪法、刑法、行政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婚姻法、反家庭暴力法、民法总则、新食品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宪法:我是家族各位成员的立法依据,是国家的根本法,因为我规定了国家性质、社会制度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在座的各位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刑法:在法律家族中我是最严厉的,主要是管犯罪和刑罚的。例如,某人泄露国家机密给外国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应该定什么罪,判什么刑罚?这些事由我来管。
行政法:我主要管各级政府怎样行使职权。例如,对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人应该如何处罚等,这些都由我来管。
诉讼法:我们诉讼法有三姐妹,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主要管诉讼程序问题。
反家庭暴力法:我主要是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
民法总则:我主要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
新食品安全法:我主要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是史上最严厉的食品安全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我主要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
宪法:既然大家都知道了各自的分工和职能,那么我们就要恪守职责,行使好各自的职能。
从这次法律家族聚会可以看出,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共同了解宪法如何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保障我们有尊严地生活。
诗歌导入 多媒体播放诗歌——《国家宪法日的颂歌》
二零一四年的金秋十月/红叶飘满了整个北京城/中共中央第十八届四中全会在这里举行/全世界都在倾听/安静/再安静/听/人民大会堂传来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定/这个振聋发聩的声音/确立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您承前启后地明确着:/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您是万法之母/您谱写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限制公共权力的自由宪章/任何组织、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将会受到人民的审判
宪法是万法之母,保障公民权利,限制公共权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公共权力的实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否则,将会受到人民的审判。我们今天一起学习《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共同了解宪法对公共权力的规定,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活动一:运用你的经验~国家机关及性质(教材P10~11)
【活动设计】
形式一:小组分享。观察和阅读图片并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交流分享,教师点拨指导。
形式二:班级分享。观察和阅读图片并独立思考,邀请个别同学在班级分享后点拨指导。
【思考问题】
(1)请谈谈你对碑文的理解。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如何确认奋斗成果的?
(3)中国人民掌握政权后,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
【教师总结】
(1)此碑文中的“三年以来”是指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三十年以来”是指以五四运动起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以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整个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
而1840年则是中国受侵略的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从此硝烟不断,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1840年鸦片战争也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内部敌人:反动派,清政府;外部敌人:侵略者。
这三个时间段中,都有中国爱国志士的不屈抗争!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丰碑,它记录着我们中华民族的荣与辱!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通过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根本原则,明确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掌握着国家政权。
(3)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后,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活动二:阅读感悟~《共同纲领》及第一部《宪法》(教材P12)
【活动设计】
形式一:全班集体朗读并思考理解,教师点拨指导。
形式二:邀请两名学生分别朗读两段内容,每段朗读后学生略思考,教师点拨指导。
形式三:邀请两名学生分别讲述两个历史事件,每个事件讲述完毕后学生略作思考,教师点拨指导。
活动三:阅读感悟~坚持民主立法的价值取向(教材P13)
【活动设计】
形式一:自主阅读,感悟理解,教师点拨指导。
形式二:教师可将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呈现给学生,与学生一起诵读,教师点拨指导。
活动四:探究与分享~对漫画寓意的理解(教材P13~14)
【活动设计】
形式一:自主观察思考,参与小组交流分享并讨论探究达成共识后,教师点拨指导。
形式二:分组合作讨论并达成共识,邀请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分享后,教师点拨指导。
【思考问题】
跟同学交流一下你对下页漫画寓意的理解。

【教师总结】
公章表示:权力。
笼子表示:制度。
阳光表示:公开透明和接受监督。
漫画的整体寓意: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活动五:探究与分享~王某任性用权被惩罚带来的启示(教材P14)
【活动设计】
形式一:自主阅读,略作思考后参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点拨指导。
形式二:邀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段材料,一位同学模仿扮演专家“说法”,大家略作思考后参与小组探究讨论并达成共识,最后教师点拨指导。
【思考问题】
这一案例告诉我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该如何正确行使职权?
【教师总结】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职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必须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活动六:探究与分享~对李某案例的看法(教材P15)
【活动设计】
形式一:自主阅读材料内容并独立思考,参与小组分享并讨论探究达成共识后,教师点拨指导。
形式二:邀请一位同学朗读材料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达成共识后,参与班级展示分享,最后教师点拨指导。
【思考问题】
请谈谈你对这一案例的看法。
【教师总结】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活动七:探究与分享~小康该怎么回答?(教材P15)
【活动设计】
形式一:请一名同学读第一段话,然后邀请四位同学分别模仿扮演材料中的人物进行朗读对话,引发学生思考并积极探究后参与小组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形式二:教师讲述材料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达成共识,参与班级展示分享,最后教师点拨指导。
【思考问题】
如果你是小康,你会怎么回答?
【教师总结】
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活动八:相关链接~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教材P16)
【活动设计】
形式一:自主阅读,思考理解,分享感悟后,教师点拨指导。
形式二:教师和全班同学一起朗读材料内容,略作思考后教师点拨指导。
活动九:拓展空间~简要评析甲市警方和乙县人大常委会的做法(教材P16~17)
【活动设计】
形式一:自主阅读材料并思考问题,参与小组分享交流达成共识,教师归纳小结。
形式二:邀请五位同学朗读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读完后略作停顿引发学生思考,然后其余四位同学依次朗读第二则材料,学生联系两则材料思考并参与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最后教师归纳小结。
【思考问题】
请依据宪法和上面所提供的相关法律规定,对甲市警方和乙县人大常委会的上述权力运行情况进行简要评析。
【教师总结】
甲市警方和乙县人大常委会的做法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因为我国法律规定,对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如果采取法律规定的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应当经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故甲市警方依法向乙县人大常委会发去公函,获得批准后,对张某可实施刑事拘留。

知识点一:组织国家机构
资源典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解读: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都有宪法赋予特定职权,贯彻和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备用资源

知识点二:规范权力运行
资源典例
我国最高国家机关的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决策国家的大政方针,对外的外交政策,同时也是我国的立法机关,拥有修改宪法的权力、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国家主席是我国的国家元首,对外代表我们国家,同时有全国人大赋予的权力,如荣典权、发布特赦令等。国务院是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具体负责执行各项政策。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最高审判机关,拥有审判权,监督下级法院,发布司法解释,同时审理案件。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我国最高检察机关,拥有检察权,领导下级检察院,发布司法解释,代替国家进行公诉,监督法院审理案件,监督政府,促进廉政。中央军委是我国最高军事机关,负责日常和战时的军事事务。
解读:宪法赋予我国最高国家机关特定的职权,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遵守宪法规定,严格依法行使职权。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国家权力的行使绝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懈怠、推诿。
备用资源
十八大后第四位获刑的原辽宁省委书记王珉2017年8月4日被判无期徒刑。当天下午,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王珉受贿、贪污、玩忽职守案,法院查明其受贿金额达1.46亿余元。至此,十八大以来获刑的贪腐上亿元的“大老虎”又添一人。

1.逻辑结构梳理

2.误区警示——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检察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3.拓展延伸——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国家行政机关拥有职权的公务人员都要秉承“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授权必须为”准则,做到依法行政,不能视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而肆意妄为,否则必将受到历史的审判、法律的惩罚、良心的谴责。
李克强总理指出:各级政府都要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有力推进机制,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明确时限,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责,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要坚持依法用权,倡俭治奢,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对腐败分子零容忍、严查处。对腐败行为,无论出现在领导机关,还是发生在群众身边,都必须严加惩治。要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对实绩突出的,要大力褒奖;对工作不力的,要约谈诫勉;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

知识点一:组织国家机构
例1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这说明( )
①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领导和监督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④其他国家机关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宪法组织国家机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表决通过了一系列报告,体现了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其他国家机关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分析可知,①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③“领导”说法错误。故选B。
知识点二:规范权力运行
例2 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
①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③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④有权就能任性,法定职责不可为,法无授权亦可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宪法规范权力运行。分析可知,①②③正确,④错误,因为有权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