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对核心意义的评价
首先,阐述自己对于太宰治以这本《人间失格》,作为绝笔之作的感官。
「这一生,充满了耻辱。但在希冀的未来到来之前,我将会一次又一次的死去,又一次再一次的活过来。」
虽然没有看过原作,但作为一位作者,足以能从以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表达方式之上,看出太宰治想要表达的含义。
以这部电影作为对比的话,便是:太宰治所写的书,理应是受到众人追捧,且是给世人传达了令人深思,令人难忘,令人铭记的正能量。
也就是所谓的:“国民医疗标准”。
如果不是,那这便不是太宰治所写的书。
即便的确是他所写,也必然会成为读者眼中的异类。
便也就是影片中的:“失格者”。
作为一位备受追捧,且已形成了强烈风格的作家,太宰治若真写出了形同“失格者”的作品,于作家这个身份上,自然也就失去了读者,于这个业界之中,于当时的环境之中,于本已建立起来的生活之中,失格了。
所以是:人间失格。
由此可见,太宰治对于想要突破自己的写作能力,以及世人对他所形成的风格,抱有多大的自我期望。
对应的,正是影片之中,第一号入选者想要因「重获自我」这个概念,试图以毁灭一切,来达到目的,以及第二号入选者想要「美好未来」,因而守护当下,试图从中寻找新的道路,从而双方,准备描述的话,便是太宰治所产生的的对应的两个念头,尽皆围绕着「希望」,也就是他自身的自我期望,进行了一番难以共存,你死我活的较量。
而影片的最后,也将他所得到的的结果,表达了出来。
在一个周遭尽皆遵循着同一个标准,或者说,将其已定制成为一个标准的世界之中;究竟是要选择重获自我,尽情的释放自我,以自己原本想要的风格去创造作品,甚至哪怕会因此无法保障将来的生活;还是要选择保持当下,以现有的风格继续创作,虽然较为保守,但毕竟保障了生活,自然也能够更好的,于其中去寻找更为美好的道路。
无论哪一种,对于一位想要突破自我的作家而言,都是一种极大的压力。
而且这两个选择,是无法并存的,更无法并进的。
这对应的其实正是影片之中,所谓的延长寿命,甚至要长生的概念。
120岁。
为什么会是这个数字?
因为许多人曾笑言,作为最为浪费脑细胞的作家一类的工作,特别是影片之中,最为轻易宣泄自我,然而也因此最为不受待见或理解的职业「画家」,在顶着究竟想要优先自我,还是保障生活的压力之下。
是很难活得过六十岁的。
所以恐怕太宰治很希望自己能够轻易的活上一百二十岁,能够将两个想法齐头并进,来达到或是亲眼见证与理解自己想要选择的未来,究竟是怎样的。
甚至是影片中曾提及的,下一个目标,是一百八十岁。
然而事实最终是残酷的。
人的时间有限,精力也因此有限。
两个念头,无论对与错,最终对抗的后果,导致的终究是不上不下的结局。
想要重获自我,推翻之前所有的一切,以毁灭性的手段,去寻找另一个未来,却又生怕这个未来所带来的的压力,将会轻而易举地压垮自己。
想要美好未来,继续保持当下的一切,以保守性的方法,等待另一个未来的到来,却又生怕途中给事实磨灭了热情,失去继续追求的动力。
所以,这一生充满了耻辱。
只能够在自己想要期待的未来到来之前,依旧保持这种暧昧的状态,一次次死去,又一次次活过来。
个人深有感触,对于其他的,便不多加评判。
PS:个人见解,评论无需留情,但请言辞不要过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