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观影有感

长安三万里看完后劲很大,故事明暗双线简单直叙,主创心思却巧妙,背后讲故事野心挺大。一直以来,西式商业动画片总给人直白的价值观输出,正直,勇敢,爱心,商业意味着简单有效。长安三万里并没有走十分明确价值观引导,却间歇给了观影人诗意的感受,就是那种浑然中显露一丝智慧的安排,不可言状的冲击内心。
表面上它讲的是烛下对谈,智取云山城。背后展开的又是高、李二人伴随时代,因缘交织,人才命运起伏的故事。可是骨子里却渗透出诗的情怀。人生理想、君子之喜、家国命运、时代兴衰铺面袭来,让你鼻头一紧,内心感慨。
当下中国人描述荡气回肠,情感丰沛的意象会用史诗二字予以褒奖。史诗二字,分开就是历史和诗歌。词源来自于EPIC POEM,包含了古今人类对历史、诗歌无以复加的歌颂。人类对生活的记载和感悟促成了历史和诗歌,是人所以脱胎动物,而别居贵冠。
而中国是四大古国中唯一文字记载完整,主体民族相承到现代的文明,古代君贤对历史及文化的重视和传承成就我们中华文化取之不尽的瑰宝。最近的影评考究过电影里的唐代武器、纹样、衣冠等。其实还有一点就是舞蹈和相扑,里面安排的有唐柘枝舞、唐胡旋舞、汉府折腰舞、幻想的霓裳舞。这些离我们陌生的领域,很多人已经欣赏不来或者干脆成就异邦了。另外给高适安排用枪,也不简单。真正的沙场将士用的更多是长武器枪戟,而不是君子文人舞墨用的刀剑。
历史的迂回曲折给予了编剧主观改编的土壤,动画也赋予了诗情画意,有了画面和敬业的配音,配乐。电影将古诗意境描述的十分精彩。这份独属于国人的诗词浪漫给观影者更生动活泼的享受。历史和诗文是文化的至亲,当代中国人自小学习翻译过的西方文明,学习物化生。可每当有古诗、文物、丝竹、养生常伴普通人左右,总能共情古人的智慧,绵延滋润、荫庇护佑这片土地的子孙。文化中的瑰宝不充分传承利用,只会干涸枯竭,极端的一两代人之后就会变得六亲不认。
我仔细观察过1岁左右的婴儿,他在1分钟内可以变换30个左右脸部动作,呱呱坠地后万般情绪的反馈,让人心生怜爱。新生的诗人和新生的朝代一样天真无邪,而李白,是中华诗人的巅峰,是大唐孕育的伽南。狂放不羁,洒脱浪漫是我们心中李白。
但是电影中非常巧妙刻画出高、李二人像极了成长过程中的人性的矛盾,虽有恣意浪漫的抱负才情,又不得不面对俗世的烦恼以及天赋秉性的差距。高适被刻画得每每看到李白,眼中总饱有仰慕之情,不思量,自难忘,诗仙不愧白月光。然而令人惊喜的是李白被刻画得也总关注高适。(虽然历史上李白在永王之乱后是拜托高适营救,未得)且有凌云志,枯逢草木春。快意洒脱,交友宽泛的李白,失意之时是否也曾想体验片刻笨拙安生,老来得志的生活?李白和高适虽志向相投而精神世界不同,电影并没有简单把他俩刻画得双向奔赴,而是高适自问“我是他最好的朋友吗?”“人生憾事多吗?”,而李白面对高适时说“你心中的一团锦绣终有脱口之日。”“这人间的路走不下去了。”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别时容易见时难。动画却有意选择一次次见面相扑展现人生选择的两种精神力量交织受挫,博弈,和解。实则是在疗愈国内中年人的心中困惑。因为大多数国人总是陷入各种理智、情感的矛盾和遗憾之中,并为其所困。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人生的困局,酝酿出诗意,说不上来的感觉。但是如有知己、有诗书能懂你治愈你,解你心中烦忧,多好。
中国历史的细节值得深深挖掘,每拨开一层就更立体丰满,回味无穷。诗文是载体,你会看到中国历史中各种因缘际会,一代代因果相报,一代代先贤的付出,这片土地孕育足够感人肺腑的力量和智慧。但是此时此刻高适和李白,一如明月照沟渠,足矣。
有诗,有史,还有人,苦旅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