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医生刘惠梅:关于精神分裂的️5大误区,你中了几条?

刘惠梅个人简介
1975年毕业于沈阳医学院,曾就职于沈阳市铁西区神经精神病医院。从事精神心理疾病诊疗与科研工作40余年,分别担任过住院医师、主治医师、病房科主任、门诊科主任,因工作突出,1991年被沈阳市卫生局授予沈阳市优秀精神科医生称谓。
不断地探索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深受患者及患者家属的赞扬和信赖,曾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多次应邀前往国内外三甲医院进行学术交流与医学研究,在国内精神疾病治疗领域享有盛名。
擅长领域
擅长物理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精通于将新技术、新药物、新设备科学地用于临床,深受患者及患者家属的赞扬和信赖。
在临床和科研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对失眠、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神经官能症、青少年困惑等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精神康复训练有独到的见解。
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组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本质上精神分裂症是多因素的疾病,同时目前对其病因的认识尚不很明确,但个体心理的易感素质和外部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作用已被大家所共识。无论是易感素质还是外部不良因素,都可能通过内在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不同患者其发病的因素可能以某一方面较为重要。
精神分裂症的起因没有一个定性,每个患者的起因可能都不一样,更别说前兆疾病的信号。也正是这样一种原因,使得很多时候人们对于精神分裂症存在着不小的误区。
误区一:精神分裂症患者会产生多重人格
在很多人眼中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之间貌似是划等号的,但其实这两种属于同类不同种。 两者都会产生幻听的情况,但是,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听到的声音来源于内部,自己脑海里,是自己跟自己的对话,而精神分裂患者会认为那是天外之音,别人发出来的。多重人格障碍患者能认识到所有这些只是幻觉,往往会自己压制住这种声音,而精神分裂患者则认为那些声音是真实的,尽管实际上他们并不存在。
误区二:只有精神分裂症患者听到声音

对于幻听,在很多人眼中可能是一类比较严重的疾病症状,但其实对于很多正常人来说,在某些特定的阶段可能也会产生幻听。比如,压力非常大,心情烦躁头脑昏沉的时候……
同时,对于幻听这类症状,不仅仅是只有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于前面所说的多重人格障碍也会产生幻听的情况。所以,对于幻听不能单纯的认为,只有精神分裂症才能听到。
误区三:得了精神分裂症是一辈子的事情

其实对于精神类疾病来说,很多人都会怕一辈子都摆脱不了,这其中更是以精神分裂症这类疾病尤其明显。
但其实抛开非常严重的精神分裂患者需要终身服药来说,对于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接受到正规治疗后,是能够回归到正常生活中去的。 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对于精神分裂症目前的公论认为:1/3能治愈、1/3无明显改善、1/3发展为慢性残疾。
误区四:精神分裂症发病很快

其实恰恰相反,在精神分裂症的前期,可能包括患者在内可能都不会察觉到这类疾病的症状。 可能一开始所表现出来的表症就是,在工作、学习中出现一些压力,会遇到精神不集中等情况,但其实这些在一般人看来就是一些“正常”现象。
而对于不少患者来说,当实际的精神分裂症症状开始恶化时,受影响的人可能会开始幻听症状,这也意味着是治疗该病的较佳阶段。
误区五: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天赋”

在不少影视剧中,我们会经常看到某些“精分”所展现出来的天才行为,但其实这种伴随有夸张艺术的剧情,在很大程度上都误导普通人对于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确会有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有创造力的人的思维方式之间确实存在相似之处。在丘脑,很少有多巴胺受体会降低信号的过滤水平。这些受体的存在被认为激发了创造力。
但精神分裂症,终究是种病,不治,后果严重性谁也无法预测。
唐运林教授表示:患者只有正确地了解精神分裂症,才会在日常中避免这些错误认知。在对这种疾病进行治疗时,一定要积极了解自己的患病类型,以便能够做到对症治疗,保障治疗效果,加快康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