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读后有感——时代快速变化中的一瞬

2023-05-20 18:25 作者:孟神002  | 我要投稿

在春游的大巴上看完了石泉先生的《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本书于1948年写成,文字为半文言,书中引用大量晚清史料,但读起来也算不上困难。本书对甲午战争前后清朝政局的变化进行了论述分析,既能让我们对此时清朝政局的变化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也能让我们对甲午战争的失败与后续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之间的联系理清脉络。虽然本书在我看来对慈禧的分析不太足够,但其对史料详细严谨的搜集考辨使本书从当时至现在依旧被称为佳作,有其独特的价值。

学校春游大巴上拍摄

甲午战争前,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和以士大夫为中心的守旧势力有着较大的冲突,所以对日本强大军事实力认识不足的守旧势力成为主战派,攻击李鸿章等对中日差距有着显著认识,从而不向朝鲜增兵而对日交涉强硬,以求国际调停的主和派消极备战。由于主战派在朝廷中占比较多,且从地方到中央相互联系,舆论力量强大,导致清朝不可避免地落入与日本的战争。

甲午战争中,主战派大肆攻击因财政困难(翁同龢于户部限制、海军经费用于修颐和园等)导致饷械不足和装备低下以至于屡战屡败的李鸿章以及部下的北洋海军和陆军淮军,并且大量上书弹劾,使李鸿章事权逐渐削弱,淮军将领卫汝贵、叶志超等被处决,丁汝昌殉国,使李鸿章领导的淮军地位大为沦落。虽然人事上的变动有利于主战派的意图,但是主战派并没有有效的政策来取得战争的胜利,使得清朝最终在甲午战争中失败。

甲午战争后,很多士大夫改进了以前的思想,开始提倡新政,用西法求自强,康梁等维新派逐渐受到光绪重视,袁世凯受荣禄提拔用西法小站练兵效果显著,但余下守旧的士大夫们依附于慈禧,导致帝后两党矛盾逐渐严重,随着谭翤同等维新派谋划政变逼迫太后还政于光绪的策划被袁世凯泄露,戊戌政变爆发,维新思想被废除,直至清末新政才重新抬头。但由于清政府宣统以后亲贵用事、排斥汉人,且新政行为倒行逆施、敷衍欺骗,以至于许多主张维新之人转向革命,同盟会迅速发展,辛亥革命爆发,随着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事势力与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南方革命势力的妥协,满清灭亡,民国建立。


《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读后有感——时代快速变化中的一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