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也能掌握的汉字分析方法

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合体字由各部件组成),笔画长短不一、形态万千,但一个字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笔画之间、部件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些笔画之间,最重要的关系是什么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主次关系。
咱们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三,由三个横组成,其中下横最长。由于下横长,上横中横短,三字构成梯形,给人感觉非常稳。下横在这个字里起支撑作用,也最重要,在书法里,称为“主笔”。

再如大,也是三个笔画,撇捺长,横短,字形是三角形。捺最长最突出,起支撑作用,可视为主笔。

只有一种笔画的字,主次关系最清楚,如三。笔画越多,主次关系越不分明:加上撇捺,难度升级,如大;再加上竖,孩子们就开始分不清了。
咱们看一下木字。

木字,横竖撇捺都有,到底谁最重要呢?
我们来分析一下

我们把“木”看作一个人,竖像人的躯干及腿,支撑起整个字。撇捺呢,就像人的胳膊,分列两边。而横像人的肩膀。所以,最重要的是竖,竖起支撑作用,应视为主笔。撇捺其次,横再其次(竖最长,撇捺稍短,横最短)。
再看下米字。

咱们按重要程度来标记各笔画:
(1为最重要)

竖,支撑起整个字(纵向),最长最突出,所以排1;
撇捺,支撑起字的横向(最宽),排其次,捺排2,撇排3;
(撇捺同时出现时,一般捺为主)
横,没有撇捺宽,所以排第4。
这个字既有横竖又有撇捺,对低年级小朋友来说,就有些杀伤力了,我们来看一下一般小朋友是怎么写的。


他们往往会把横写长,撇捺和竖差不多齐/低。
也就是说,孩子们搞不清楚它们之间的主次关系。
这并非个案,是普遍现象。
那怎么让孩子明白笔画之间的主次关系呢?怎么来分析一个字呢?
我提出“人形理论”,就是把一个字看做一个人,就像前面分析过的“木”字。字和人有很多相似、相通之处。字有笔画,人有四肢;字有不同形态,人有不同姿势,只要摆布合理,都很稳、都好看。
人形理论的好处是,比较直观,便于孩子想象、理解。
人形理论,还有一个好处是,教孩子从纵向、横向两个角度,来观察、分析一个字,对复杂的字更加有效。
(纵向:腿,横向:胳膊,人因四肢不同动作,形成不同姿势)
以上为个人观点,欢迎各位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