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概念解释 第23课(3)

正面战场:正面战场是敌对双方面对面进行作战的战场。抗战时期,中国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占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著名战役有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等。抗战时期,正面战场日军伤亡100余万,国民党伤亡321万。中国国民党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为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是这场规模空前的全民族抗战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敌后战场:抗日战争初期,相对于日本军队和国民党政府军队正面交锋的战场而言,叫敌后战场。这些地区是在日本占领军所控制的后方,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有利地形深入到日本占领区所形成的有一定军事力量控制的范围和地区。它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在抗战相持阶段成为主战场。

第二条战线: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爱国学生、工人、市民及其它阶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美军暴行,反对蒋介石政权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的爱国民主运动,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反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争战线,故称第二条战线。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军事战场的斗争,对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推动全国革命新高潮的到来,解放全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方会议:20世纪20年代,日本面临严重的内外帝国主义势力急于武装侵略中国,进而征服亚洲大陆。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田中内阁为制定侵略中国的总方针而召开的重要会议。在日本侵华史上,东方会议是一次决定"国策"的重要会议。会议结束后,田中首相提出了一份《对华政策纲领》,做为对东方会议的总结。并且在后来的史料中出现了一份据称是田中向天皇呈奏的《田中奏折》。《对华政策纲领》勾画出田中内阁企图攫取“满蒙”和武力侵华的基本轮廓,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决定攫取整个东北,加快实现大陆政策。它对日本侵略中国,特别是侵略我国东北是有重要作用的。东方会议预示着一系列重大的武力侵华行动即将展开。
攘外必先安内: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亡之时,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加之国民党内部各派系之间的分裂、斗争,蒋介石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作为他处理对外对内关系的准则。并以其为国民党的基本国策。它既是国民党处理内政的基本国策,又是图存御侮的策略。"安内"是以"剿共"为中心,包括实现国民党内的统一和国民政府的"中央一体化",以及充实国力,加强战备等内容。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选择先剿共后抗日,共产党则选择反蒋抗日。而随着局部抗战向全面抗战形势的转化,双方的这种选择才逐渐演变为合作抗日。

-END-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也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你们的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更多干货等你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