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的主流学界为什么将“三家分晋”视为战国历史的开始?
众所周知,“三家分晋”被认为是战国历史的开始。但鲜为人知的是,主流观点认为春秋结束的时间是周元王元年(前476年),而“三家分晋”的最早时间是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既然春秋结束与“三家分晋”不是同一年,后世为什么将“三家分晋”视为战国的开始呢?

按照朝代划分历史时期的标准,“春秋”和“战国”都不是正确名称,正确的名称应该是东周。因此“春秋”和“战国”无法以朝代的更替来进行时间上的划分,春秋的结束时间和战国的开始时间都是后世以相对主观的标准决定的。比如主流的春秋结束时间是按照经典《春秋》划分的。

春秋与战国虽然同属于东周,但两者之间存在巨大不同。春秋时期,据城设邑,贵族循礼,井田尚在,霸主会盟而不兼并,争霸还需要“尊王”。周朝分封制和宗法制在春秋时期走向崩溃,但以周天子为尊的体系尚未消失。春秋是旧制度逐渐崩溃,但新制度尚未建立的时代。

战国时期,设置郡县,君臣变法,废井田而开阡陌,群雄为逐鹿而纵横兼并,“尊王”完全成了历史名词。周朝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在战国时期已经完全消失,主要的诸侯国都建立了新制度,最成功和最彻底的是秦国。战国是新制度草创并逐渐完善的时代,最终迎来了大一统。

可以说区别春秋和战国的关键就是旧制度崩溃和新制度的建立。而在整个东周时期,“三家分晋”都是影响最大的一次旧制度崩溃事件,因为“三家分晋”标志着周朝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彻底解体。正因如此,后世便将“三家分晋”视为战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