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金文研究基础知识(青铜器识别第三部分)

2022-06-15 04:12 作者:耑木木  | 我要投稿

三、酒器

爵、斝、角、觚、觯、觥 、盉、卣、尊、壶、罍、方彝、勺(瓒、斗)、禁;等。

1、爵:饮酒器,基本形制是前面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尖状尾,流与杯口之际有两柱,下有三足,中为杯,杯身一侧有鋬(pan2把手)。

夏代晚期已见,商代盛行,延及西周早期,西周中叶以后即少见。

2、斝(jia):容酒器,像爵而较大,圆口、平底、下有三足,口沿上也有两柱,一侧也有鋬。也有的三足上部肥大中空,腹形如鬲。(无流无尾)

“斝”之名是宋人据文献所定的名称,罗振玉、王国维以为礼经中的“散”就是“斝”。王国维《说斝》一文举五证说之,论证甚详,可信。

3、角:饮酒器,形制似爵而无流无柱,上口前后两端皆长锐之尾。

角之数量不多,多为商器。

4、觚(gu):饮酒器。一般作喇叭口、长颈、细腰、高圈足。

《说文》:“乡饮酒之爵也。” “觚”之名,亦为宋人所定。今已发现所谓的“觚”之自名,可见宋人所定“觚”之名恐有问题。

5、觯(zhi):饮酒器,有圆腹和椭圆腹两种形式,侈口、束颈、圈足,大多有盖。

青铜觯初见于商代晚期,西周早期亦甚流行。

6、觥(gong):盛酒兼饮酒器。今所见觥,口部一侧有流,有盖,盖至流口的一侧往往饰兽(牛)头,或整器作兽形,主要盛行于商末周初。

《说文》作“觵”,云:“兕牛角,可以饮者也。觥,俗觵从光。”“兕觥”屡见于《诗经》。前人多将兕觥混入“匜”类,王国维《说觥》将所谓的“匜”类器物中“稍小而深,或有足或无足,而皆有盖,其流侈而短,盖皆作牛首形”者定为“兕觥”。

7、盉:酒器,盛玄酒(清水),以调和酒味浓淡。形制为敛口,大腹,前有流,后有鋬,器有盖,下连圈足或三足或四足。

春秋战国时期的铜盉,形体短矮,很像今天的茶壶。

8、卣:容酒器。卣有圆、方、椭圆、鸟兽形等形式,并有提梁和盖,盖套在器口之外。商代晚期已见,流行到西周中期。

宋人所定名,尚未见到自名为卣者,而古籍及金文中常见“秬鬯一卣”之语,则卣是专用以盛秬鬯(以黑黍和郁金草酿造的香酒)的酒器。

9、尊:专名之尊,是指一种大口、圈足的盛酒器,用盛醴酒奉献宾客。商代的尊有方形的,西周则多为圆形。

共名之尊,为一切盛酒礼器的统称。

牺尊,又称鸟兽尊,即鸟兽形状的盛酒器。

10、壶:容酒器,有圆、方、椭圆、扁形等形式,一般有提梁及盖,是酒器中的大类。

青铜壶最早见于商代中期,流行于西周,盛行于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又出现提梁壶、兽耳壶、花盖壶等。秦汉以后尚可见到,器形变化复杂。

卣和壶

圆体、有盖、有提梁的“壶”,与“卣”常混同。

“卣”这一名称为宋人所定,至今尚未见到自名为“卣”者,故“壶”与“卣”之别根本无从谈起。

目前,多根据习惯性称呼,将有提梁、有盖,且盖与器体扣合紧密者,称为“卣”。

究其实,这些所谓的“卣”,很可能都应当属于盛酒的“壶”;文献中所谓的“卣”,不过是“壶”较为文雅的叫法而已。

11、罍(lei):大型容酒器。形状有圆有方,宽(广)肩、两耳(耳上常套铸有环),多有盖。

《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即此器。(有盖子的坛子)

12、方彝:方形容酒器。彝是礼器的共名。此类器之器盖与器身往往铸有4或8条凸起的扉棱;器盖多上小底大,做成斜坡式屋顶形。

《说文》:“彝,宗庙常器也。”古代文献以及金文自名没有称“方彝”者,这一名称也是宋人所定,名实是否相符,仍有待验证。

方彝

13、勺(瓒、斗: 挹取酒浆之器。(像甘肃的马勺)

《说文》:“勺,枓也,所以挹取也。”


14、禁:放酒尊的器座,类似今之方案。


金文研究基础知识(青铜器识别第三部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