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里的克洛德弗罗洛如果用正常的手段去追求艾丝美拉达,有胜算吗?
最近重读原著,有些新想法。 原来我考虑,克洛德受到宗教道德观(禁欲主义)的迫害,人格都出问题了,根本没有办法使用正常手段追求妹子。但是这其实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我现在来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克洛德用正常的方式追求爱斯梅拉达,不是可能有胜算吗,而是一定会胜,爱斯梅拉达一定会爱上他,而且会无比依恋他。
理由如下: 第一,从爱斯梅拉达的角度看,这个妹子从小被吉普赛女人偷走收养,在她自己看来自己就是被亲生父母抛弃的,从她对养母的称呼“把我养大的吉普赛女人”来看,她与养母的关系也比较疏离,她一直觉得自己孤苦伶仃,形单影只,她在圣母院里听到攻打的声音,想的是“自己又是这样软弱无力,无路可逃,一无依靠,随命运播弄,孑然于世,形影相依”由此可见一般。 自卑、极度缺爱跟安全感,这样的妹子你们认为她最缺少的是什么?是一个花容月貌的男青年空洞的爱语吗?不对,那是为生长在温室中有条件幻想美好爱情故事的姑娘准备的。对于爱斯梅拉达这样的妹子而言,她最缺少、也最需要的是来自年长的、成熟男人好像父亲一样的关怀与爱,她渴望这样的爱远甚于渴望一张漂亮的脸蛋。 事实上,大家对于妹子爱弗比斯有一个误区,觉得妹子纯粹因为脸而爱弗比斯,其实爱斯梅拉达自己说过“我只能爱一个能保护我的男人。”,可见妹子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脸而爱他的,更重要的是因为弗比斯救了她,也就是在危急关头为她提供了强大的保护,让她感到犹如受到父亲的保护一样。 而全书中恰恰只有副主教能给她父亲一般的情人之爱。副主教本身就具有父性光环(前期慈悲神父、抚养俩娃长大),并且智慧、知识、能力、见识、地位、财产对妹子而言都具有碾压优势,再加上爱她爱到能不顾一切的程度,这种来自成熟男人的关怀和爱无疑能恰好弥补爱斯梅拉达那极度缺失的父母之爱。 假如他能用正常手段,比如悄悄帮她(找妈)照顾她,给她买女孩子喜欢的东西,拿出曾经对约翰卡西的温柔对她,这个妹子几乎可以肯定会沦陷,会疯狂爱他,极度依恋、根本离不开他。毕竟连卡西这样从小被群众鄙视的野蛮孩子都能对他产生几乎病态的依恋,可见他对情感缺失者的补爱能力有多强.... 第二,从作者的角度看。雨果写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要批判宗教禁欲主义对人性的压迫,所以他的逻辑其实是:
克洛德如果没有(。。。),那么他绝对会获得幸福
这个(。。。)就是他要批判的主体。但如果按普通的导读式解读,这个逻辑就变成:
即便克洛德没有(。。。),他也不可能获得幸福(因为他根本就是个坏人,坏人不配获得幸福)
这是不对的。雨果是要批判禁欲主义,而不是要批判克洛德这个人。克洛德本身就是禁欲主义最大的受害者。一个受到迫害并痛苦深重的上位当权者,将他的痛苦向下位弱势者释放,这才是造成这出悲剧的原因。因此,假如不是由于禁欲主义的迫害,那么这个上位者就不存在这样的痛苦,他也就不会把痛苦向下释放,不会表现为一个恶人,而是继续他先前善人的形象。 从这个逻辑看,雨果正是给读者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假设,即
未曾受到禁欲主义迫害的副主教,完全有能力成为一个自己幸福,也使他人幸福的人
,然而他却遭到那种迫害,因此变成了一个
自己痛苦深重,又给他人带来惨痛苦难的人
。这才是雨果放在这本书中的悲剧逻辑!
按照这一逻辑,假如副主教能正常追求,就只可能是在他没有受到禁欲主义迫害的前提下,那么他就必须幸福,因此,爱斯梅拉达必然会爱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