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王国风云中的风云国王——“红胡子”弗雷德里克一世篇(下)

2019-03-27 15:21 作者:Pad13ofCK  | 我要投稿

(接上篇)


四、内忧外患频掣肘,反对联盟势力深


在德意志经过短暂的修整,以及帮“狮子”海因里希等人处理了一些内部矛盾后,弗雷德里克于1163年准备进行自己的三入阿尔卑斯山之征。这次他的目标,主要是前两次一直没有完成的西西里。但是由于之前博洛尼亚法学四博士为他设立的遗产税等条目遭到了维罗纳联盟的广泛抵制,弗雷德里克不得不中断了南征计划来瓦解反对自己的联盟。

除了税收遭到困难,还有另外一个变动,也影响了弗雷德里克的南征计划。他所支持的教宗维克多四世,和意大利首席大臣、科隆大主教雷纳德一起出巡时,突然在卢卡去世。维克多四世一死,他和亚历山大三世间的地位之争也就画上了句号。雷纳德意识到如果没有一位名义上的教宗帮助弗雷德里克恢复教籍,那么神罗皇帝很难在欧洲天主教世界中与亚历山大三世正面抗衡。就算弗雷德里克能将亚历山大三世赶出罗马,如果他始终顶着被绝罚的帽子,那么不仅法兰西、匈牙利等国王能向德意志开战,内部的大贵族也会趁机以此为借口把皇帝赶下台。因此雷纳德不等向弗雷德里克请示,便自行替神罗皇帝选举出了一位新的教宗,称帕斯卡尔三世。这样“一个教会两位教宗”的局面,也逼着弗雷德里克继续将世俗和教会的权利之争进行到底。另一方面,雷纳德还从米兰城幸存的圣埃乌斯托乔大教堂中,将“三善男”的圣遗物顺走,当作弗雷德里克的礼物送去了科隆大教堂。

弗雷德里克虽然接受了这样的结果,宣布支持帕斯卡尔三世为罗马教会的教宗,但是此时他正忙于在莱茵兰重建秩序,因此并没有什么实际行动帮助帕斯卡尔三世。而亚历山大三世则趁此机会重新入主了罗马城,迫使帕斯卡尔三世前往德意志投靠弗雷德里克。在德意志两人互惠互利,弗雷德里克帮助帕斯卡尔三世宣称圣座,帕斯卡尔三世则将查理曼封圣。查理曼的封圣,也意味着罗马教廷承认其一脉相承的帝位,这也是弗雷德里克强化自己王权的手段之一。

然而由一位流亡教宗进行封圣说服力至少打了对折,这并不能让弗雷德里克满意,他势必要将帕斯卡尔三世送回罗马扶正其位。再加上有流言称亚历山大三世和拜皇曼努埃尔结盟,弗雷德里克更是得在其坐稳位置之前除掉自己的这个敌人。于是在1166年10月,弗雷德里克又准备四入阿尔卑斯山。这次最重要的目的有两个,其一自然是将帕斯卡尔三世送回罗马。第二个则是在罗马为自己的王后比阿特丽丝加冕,使其从德意志的王后,正式升级成神罗的皇后。不过这次南征对弗雷德里克来说,并非没有后顾之忧。虽然他一直在尽力维持和韦尔夫家的关系,不过“狮子”海因里希对他的好感度还是开始走下坡路了。萨克森及巴伐利亚公爵拒绝出兵协助弗雷德里克,而是专心处理自己领地周围的敌人,并向德意志东北方扩张自己的势力。

于是这次弗雷德里克独自踏上了南征之旅,他派出两路先锋科隆大主教雷纳德和美因茨大主教克里斯蒂安,分别沿西、东两线进军。其中科隆大主教雷纳德走西线进入拉丁公国,而弗雷德里克则和美因茨大主教克里斯蒂安则走东线围攻倒向拜皇曼努埃尔的城市安科纳。起初德意志的军马势如破竹,雷纳德攻克奇维塔韦基亚后,和本地支持皇帝的图斯库鲁姆伯爵雷诺汇合。图斯库鲁姆和罗马的市民公社本就是长期的敌对关系,再加上弗雷德里克上次到罗马时强势镇压了罗马公社,还处决了公社领袖布雷西亚的阿诺德,几笔账加在一起使得公社执政官下令由将军奥多 弗兰基帕尼率领1万大军,前去围困图斯库鲁姆及大主教雷纳德。教宗亚历山大三世试图阻止他们,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但是并没有成功。得知敌军逼近图斯库鲁姆后,雷纳德派人向东线的克里斯蒂安求援。而克里斯蒂安收到消息后迅速赶来,将军马驻扎在城外波尔齐奥山的山脚处。起初克里斯蒂安试图劝退公社的军队,但是奥多拒绝了大主教的提议,并对德意志的军队发起了攻击。虽然两位大主教的军队只有不到2千人,但是他们经验丰富装备也更加精良,罗马的民兵根本突破不了德意志人的防线。随后德意志人发起反击,两支分队分别突入罗马人的侧翼和中军中,很快击溃了对方。这场战斗罗马方一败涂地,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民兵退入罗马城,其余士兵或者被杀或者被俘,其中也包括奥多的儿子利奥。随后教宗亚历山大三世和奥多不得不在罗马准备守城,但是他们守城的军力已经在波尔齐奥山之战中损失殆尽。当弗雷德里克从安科纳亲率大军赶来时,他们只能放弃了坚守,选择退往贝内文托。

于是弗雷德里克再一次进入了罗马,将自己支持的教宗帕斯卡尔三世一并送了回来。帕斯卡尔当然要投桃报李,于是弗雷德里克跟着王后比阿特丽丝,又享受了一把加冕礼的仪式。然而乐极生悲的是,正当弗雷德里克准备在意大利扩大战果的时候,一场疫病在军中爆发了。通常来看这场疫病可能只是来源于恶劣的军营环境或者未及时掩埋的尸体,但在其敌对教会中,却正可以大肆攻击他说这是上帝对其攻击教会而降下的惩罚。无论如何弗雷德里克在罗马是呆不下去了,除非冒着自己人马全军覆灭的风险。而他深知自己的军马才是一切的根本,因此只能选择撤军,返回德意志再图良策。

尽管弗雷德里克率军返回了德意志,不过他似乎把瘟疫也带回了德意志。许多贵族相继去世,其中还******本人的堂弟,年仅22岁的施瓦本公爵弗雷德里克四世。弗雷德里克四世娶了“狮子”海因里希和他第一任夫人、扎林根家克莱门蒂娅的女儿,因此也算是维系霍亨施陶芬家和韦尔夫家关系的一环。在这一环断裂后,虽然弗雷德里克仍在帮助“狮子”海因里希确立其在萨克森等地的权利,但是两人终究是渐行渐远。另一方面,弗雷德里克四世婚后无嗣,因此施瓦本公爵头衔又空了出来。于是弗雷德里克将这个头衔授予了自己三岁的长子,称弗雷德里克五世。一个三岁的小孩自然不可能行公爵之实,于是施瓦本的实际掌控者自然又成了神罗皇帝本人。

而弗雷德里克离开北意后,不安分的城邦又开始了新的动作。在教宗亚历山大三世的支持下,原维罗纳联盟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北意的诸多城邦,包括米兰、布雷西亚、热那亚、摩德纳、博洛尼亚、帕尔马、克雷马、克雷莫纳,甚至是一些本地贵族都加入其中,形成了一个更大规模的伦巴底联盟。不过此时弗雷德里克无暇顾及北意大利,他正忙于清理德意志和勃艮第支持亚历山大的主教们,还要加强对波希米亚的控制。除此之外,弗雷德里克还要处理和英法波匈等邻居的关系,并试图和拜皇曼努埃尔重归于好,以避免自己外围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网。到了1168年秋天,又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弗雷德里克拥立的教宗帕斯卡尔三世因癌症去世,亚历山大三世又熬死了一个对立派的教宗。于是弗雷德里克只能再拥立一个新教宗称卡利斯图斯三世,作为和亚历山大三世对立的教会领袖。然而原本在整个罗马教会中就只有少数支持的皇帝派教宗,传了三代后支持者更是寥寥无几,亚历山大三世已经在教会中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

伦巴底联盟,其中比较深的两种绿色,是此次的主要成员。文中提到的一些成员,及一些著名的城市,我在图中用红字标出。从中可以看到,几乎整个北意大利都加入到第一次伦巴底联盟之中

随着城邦联盟和教宗两大反德势力的崛起,弗雷德里克再次失去了对北意的控制。而他迟迟没有再次对伦巴底用兵,除了前面提到的一堆外事关系要处理,长子弗雷德里克五世的体弱多病可能也绊住了神罗皇帝。就在米兰重新成为伦巴底霸主的同一年,弗雷德里克在巴本堡的贵族议会上,将自己的次子海因里希推举为下一任德意志国王,并随后在亚琛大教堂正式加冕为罗马人的国王。弗雷德里克没有按照传统,推举自己的长子弗雷德里克五世,唯一的解释就是施瓦本小公爵已经重病,随时都有夭折的可能。而小公爵弗雷德里克五世也确实在第二年就离世,神罗皇帝又将自己的第三个儿子封为新的施瓦本公爵,称弗雷德里克六世。同自己夭折的哥哥一样,弗雷德里克六世获封公爵时也只有3岁,因此施瓦本还是由皇帝本人实际掌控。


五、莱尼亚诺险丧命,阴谋罢黜萨克森


在德意志又呆了几年后,弗雷德里克终于准备五入阿尔卑斯山,再次进军北意对付日益强大的伦巴底联盟。这次南征弗雷德里克要面对的敌人更加强大,除了伦巴底联盟和教宗亚历山大三世,西西里和拜占庭都加入了反对神罗皇帝的阵营。而且此时北意的城邦通过贸易变得非常富裕,传统的封建制在这里已经逐渐开始转变,德意志的封建社会经济模式显然在金钱收入上是无法与之相比的。因此虽然弗雷德里克率领着一支非常强大的军马,伦巴底联盟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再加上“狮子”海因里希这次仍然拒绝出兵,弗雷德里克不得不再次凭借自己的直属军马作战。

1174年9月底,弗雷德里克顺利跨过了阿尔卑斯山到达皮埃蒙特。起初他的大军依旧势如破竹,只用了数日就攻破了苏萨,并将这个反叛的城邦付之一炬。随后阿斯蒂在弗雷德里克的猛攻下,也只坚持了7天。到了10月,弗雷德里克又得到来自波希米亚的援军,使得神罗皇帝的军势更加强大。在弗雷德里克疾风暴雨般的攻势下,蒙费拉边伯威廉(耶路撒冷篇中提到的蒙费拉的康拉德的爹)和比安德拉泰伯爵望风而降。但是当弗雷德里克于10月底继续东进到亚历山德里亚时,他遭到了米兰人的顽强抵抗。亚历山德里亚是米兰1162年被弗雷德里克烧毁时,一部分幸存者新建的一座城市,并由教宗亚历山大三世授予命名。虽然亚历山德里亚建城时间不长,所有房屋屋顶都是茅草覆盖以至于被戏称为“茅草城市”,但是弗雷德里克的大军就是吹不倒这些草房子。

弗雷德里克五入阿尔卑斯大致进军路线图前半部分

弗雷德里克对亚历山德里亚的围困,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年春天。复活节前的圣周六,神罗皇帝的大军尝试挖地道进入城内,却被城内守军击退损失惨重。而此时城中粮草将要耗尽,如果继续围城,恐怕亚历山德里亚坚持不了多长时间。据说一个机智的农民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将城中最后的谷物喂给了自己的牛,并赶着这头牛出城,故意在神罗大军的营地附近晃悠。面对如此诱惑,弗雷德里克手下那些只能啃干面包的士兵,没理由放过这样一顿大餐。于是他们抓住了这个农民,宰掉了那头刚吃饱就要受死的牛准备吃肉。但是当他们发现牛的胃里全是谷物时大吃了一惊,问农民为何如此奢侈用人吃的谷物喂牛。农民诈称说城里粮食太多粮仓实在堆不下,只好拿来喂牛。于是士兵们将这一消息汇报给弗雷德里克,神罗皇帝担心还要花费更多时间围城,而军营中疟疾正在肆虐且伦巴底联盟的援军也在赶来,便下令撤除围城前往帕维亚暂歇。

围攻亚历山德里亚失败后,弗雷德里克在复活节后没多久,和伦巴底联盟试图进行和谈,但是经过长时间的谈判后最终还是宣告破裂。弗雷德里克开始准备新的攻势,便北上前往基亚文纳会见“狮子”海因里希,要求他出兵协助自己。然而海因里希巴不得神罗皇帝在意大利吃瘪,自己好趁机扩大实力,因此拒绝了这个要求。由于接连遭到打击,弗雷德里克在意大利的战事一度陷入僵局。好在第二年复活节后,德意志的其他16个领主,终于派来了神罗皇帝急需的军马。

听闻援军已经到了科莫湖附近,弗雷德里克带着几个随从,暗中沿着提契诺河北上去和增援碰头,他准备将这只新军带往帕维亚和主力会合。但是米兰人还是得知了弗雷德里克的计划,同样召集了一支大军准备和神罗皇帝对抗。当弗雷德里克与援军会合,并沿着奥洛纳河南下返回帕维亚时,伦巴底联盟在河西岸的博萨诺临时设置了一道防线,并派出重装步兵阻击红胡子。但是他们不知道弗雷德里克的详细动向,便派出斥候进行侦察。而另一边红胡子的进军速度远比伦巴底想象得快,此时他已经渡过了奥洛纳河并挥军南下。神罗皇帝的三百重骑先锋和伦巴底的七百斥候不期而遇,而胜者自然是装备更精良的德意志人。幸存的斥候逃回了博萨诺,并将红胡子的动向通知了伦巴底联盟的军队。

经过前一次的冲突,弗雷德里克和伦巴底联盟双方都很清楚,一场硬仗不可避免。很快双方集合手头的全部兵力,在莱尼亚诺摆开阵势再次交手。弗雷德里克的军马携上次获胜的余威,对伦巴底联盟的阵线发动了猛烈地进攻。伦巴底联盟的骑兵很快被击溃,撇下步兵逃离了战场。德意志人则继续猛攻,他们显然认为剩下的步兵根本不堪一击。然而伦巴底联盟的重装步兵,尤其是其中的“敢死军团”,才是真正的精锐。这些重装步兵排成了组织良好的方阵,将插有抗德英雄、前米兰大主教阿里伯特的军旗台围在中央。在军旗的加护下,伦巴底联盟的部队士气高昂,艰难的防御住了德意志骑兵的冲击,他们成功撑到了更多联盟骑兵赶来支援。弗雷德里克这边的局势则被逆转,后队遭到伦巴底联盟中布雷西亚骑兵的冲击很快露出了破绽,神罗皇帝本人也遭到直接的攻击。弗雷德里克的卫队和旗手都在战斗中被杀,他自己也从马上摔了下来,几乎丧命。德意志的军马见到皇帝落马,以为弗雷德里克已阵亡,便开始溃散。很多人没能来得及渡过提契诺河,就被伦巴底联盟的骑兵追上俘虏。

19世纪一幅描绘莱尼亚诺之战的油画,画中旗帜在中上部屹立不倒,伦巴底联盟的重步兵士气高昂,而下方德意志的骑士们则人仰马翻

从马上摔下来的弗雷德里克身受几处外伤,好在他并没有性命危险,而且逃过了伦巴底联盟的搜寻。当他来到帕维亚城门前时,吓了城里所有人一跳。因为之前从莱尼亚诺逃回帕维亚的骑士,已经把皇帝的死讯带了回来,而皇后比阿特丽丝和城里的贵族还为弗雷德里克之死公开进行了哀悼。虽然红胡子侥幸逃得一命,但是不论是神罗皇帝本人,还是手下的贵族骑士们,都没有再战下去的动力。此后弗雷德里克很快在阿纳尼,向教宗亚历山大三世递上了橄榄枝,希望结束持续的争斗。于是双方约定第二年在威尼斯,正式进行和谈。到了1177年7月,在威尼斯泻湖口,弗雷德里克首先和教宗的红衣主教代表团达成协议:他承认亚历山大三世为罗马天主教会的唯一精神领袖,放弃对伪教宗卡利斯图斯三世的支持;而红衣主教们则恢复神罗皇帝的教籍,不再对其绝罚。随后威尼斯总督塞巴斯蒂安 济亚尼和阿奎莱亚族长乌尔里奇 冯 特雷文,共同将红胡子护送入城。在城中几方达成协议,主要包括:弗雷德里克承认教宗亚历山大三世在罗马城的权利;神罗与西西里签署15年的和约;而神罗与伦巴底联盟的停战协议,有效期则是6年。这一协议的达成,明显决定了整个意大利的发展方向,其中各方之后的境地也各不相同。伦巴底和西西里由于暂时不再受到神罗的威胁,迎来了一个发展的好时机。教宗亚历山大三世虽然重回罗马,将三任对立教宗均打为伪教宗,并废除了他们的教令,可是他并没有得到罗马市民的支持,没过两年再次被市民公社赶出了罗马且再也没能回来。而弗雷德里克自然是最大的失败者,他不仅像当年海因里希四世在卡诺莎一样颜面扫地,更重要的是还失去了对北意大利的控制。

经历如此惨痛的五入阿尔卑斯之征后,弗雷德里克只能把手上已有的权利牢牢抓住。传统上从萨利安王朝的康拉德二世时起,德皇继位后就自动继承勃艮第的王位。对弗雷德里克来说同样如此,但他此时显然认为一个正式的加冕典礼是必要的。于是在1178年六月,威尼斯条约签订后的第二年,弗雷德里克在阿尔勒,由大主教雷蒙 德 博莱纳正式加冕为勃艮第国王。通过此举,红胡子无疑是想强调自己对勃艮第统治的合理性,而不仅仅是来自他和比阿特丽丝的婚姻。

加冕勃艮第国王后,弗雷德里克在同年10月回到德意志。既然和北意大利已经签立了和约,那么他只能将精力放在阿尔卑斯山以北了。在德意志,弗雷德里克开始打击自己的反对派,其中实力最强的代表,就是萨克森及巴伐利亚公爵、韦尔夫家的“狮子”海因里希。尽管神罗皇帝即位以来,一直试图缓和两家的关系。但是“狮子”海因里希在前两次南征中,连续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这是弗雷德里克不能接受的。对神罗皇帝来说有利的是,德意志不止他一个想要搞“狮子”海因里希,很多领主都因领地争端和韦尔夫家的这位大公爵对立。弗雷德里克以前常常以《和平解决领地争端》法案,帮海因里希平息这些对立关系。但红胡子现在开始转而支持其他领主的宣称,利用他们的对立情绪削弱“狮子”海因里希。

在1180年的一次领主和主教齐聚的贵族议会上,弗雷德里克趁“狮子”海因里希缺席,以神罗帝国法律高于传统德意志王国法律为依据,宣布剥夺海因里希的领地并将他驱逐。“狮子”海因里希在德意志本就有很多对立的领主,弗雷德里克正好利用了这些矛盾,取得了大多数贵族的支持。取得宣称权后,红胡子随即率军攻入萨克森,打了海因里希一个措手不及。无奈之下,“狮子”海因里希只能低下高傲的头颅,向自己表哥投降。见大事不妙,海因里希的盟友纷纷抛弃了他,萨克森公爵不得不在第二年向弗雷德里克屈服,在埃尔福特的帝国议会上交出了自己在萨克森和巴伐利亚的领地,随后流亡到自己岳父英王亨利二世的宫廷中。

弗雷德里克驱逐了“狮子”海因里希,这意味着在德意志进行了一轮权力的重新洗牌。但是与英、法两家的改革都不相同,神罗皇帝本人在权利斗争中所获得的实际利益并不多。他只是赶走了一个自己厌恶的中层封臣而已,更下层的领主并不受其影响,正所谓“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因此赶走海因里希后,弗雷德里克并不能直接附庸其封臣。再加上红胡子在北意大利的失败中损失了太多军力和威望,他禁止内战的法令也逐渐失去效力,那些远离皇室控制的领主们各个都心怀鬼胎,想方设法于内于外获取利益。


六、六入山南暂和解,再度东征葬英魂


然而弗雷德里克并没有意识到德意志暗流涌动的严重性,他仍然不想放弃收服桀骜不驯的北意大利。首先是老对手教宗亚历山大三世,前文提到他在威尼斯协议后虽然重回罗马城,但是很快又被市民工会驱逐。在过了两年流亡生涯后,这位熬赢了3任对立教宗的老者,终于也去了上帝的身边。继任教宗之位的是卢修斯三世,其称号在拉丁语中的含义是“光”。然而这位“光之使者”同样没能照进罗马市民的心中,只撑了5个月就被市民公社踢出了罗马。另一方面弗雷德里克和他的关系也不好,两人间的争执点,是威尼斯协议中就没能确定的托斯卡纳归属问题。神罗皇帝提议罗马天主教会放弃对托斯卡纳的宣称,以换取帝国在意大利收入的20%,其中一半归教宗所有,另外一半分给各位红衣主教。然而教宗卢修斯三世不仅拒绝了弗雷德里克的提议,还拒绝就此问题同红胡子进行协商。除此之外,关于主教任命权的问题,同样再一次成为了神罗皇帝和罗马教宗之间争执的重点。

与此同时,伦巴底联盟和弗雷德里克之间,也需要更新一下双方的关系了。威尼斯协议中规定的停战期已过,于是红胡子和伦巴底联盟在康士坦茨再次展开谈判。这次谈判确认了之前在威尼斯达成的协议,即伦巴底联盟的各城邦保持自治权,可以自行选举议会及执政官,但是仍然必须向神罗皇帝效忠。

除了这两家老对手,弗雷德里克和最南边的西西里之间,关系也有了新进展。1184年在美因茨,红胡子给他已成年的两个儿子,海因里希和小弗雷德里克,举行了册封骑士的仪式。神罗皇帝广邀德意志贵族出席,顺便还收了一小笔份子钱。不过更重要的是,弗雷德里克遣使向西西里提亲,希望自己儿子海因里希能够和西西里国王威廉二世的姑姑康斯坦斯成婚。由于有预言称“康斯坦斯的婚姻将会导致西西里的灭亡”,因此这位国王的姑姑一直独身居于修道院,此时已经有30岁。不过拜皇曼努埃尔死后,西西里正在和拜占庭争夺地中海的霸权,也需要这场联姻保证之前的威尼斯和平协议能够确实执行。因此这场男方比女方小了11岁的联姻,在同年晚些时候被正式公开宣布确认。

当这场联姻还没有被正式宣布之前,弗雷德里克已经率军六入阿尔卑斯山,再次来到了意大利。这次神罗皇帝除了打着迎亲的旗号,他还要前往解决托斯卡纳的一系列问题。弗雷德里克的主要策略,是联合乡间的传统小贵族,与这一地区的城市新兴贵族对抗,并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除此之外,他还在维罗纳和教宗卢修斯三世会面,以期解决双方在意大利中部的争端,和对德意志主教任命权的分歧。还有一点同样重要的是,前往圣地参加十字军的议程,也被摆上了谈判桌。不过这次会谈对权利上争执达成的共识有限,主要的成果是双方在打击异端上达成一致。教宗还正式颁布了《废除异端》的教令,这成了之后罗马教廷对异端发动十字军的重要文件依据之一。虽然弗雷德里克和教宗达成了一些协议,但这并不意味着双方间的关系有所改善。卢修斯三世拒绝为红胡子的儿子海因里希加冕,使其成为神罗皇帝的法定继承人。

由于这一系列的权利之争没有在根本上得到解决,弗雷德里克与罗马教廷的关系再次陷入僵局。好在神罗和西西里之间的联姻,进展倒还算是顺利。提前加冕不成,红胡子便派海因里希前往西西里岛送上聘礼,并接上新娘康斯坦斯返回北方。两人一同来到港口城市帕勒莫后分别出航,海因里希赶回德意志出席其母比阿特丽丝因急病病逝后的葬礼,康斯坦斯则在其他一些贵族的陪同下先去了米兰准备婚礼。

到了1185年年底,弗雷德里克和罗马教廷的关系又生变数。教宗卢修斯三世寿终正寝,米兰大主教通过选举成为新任教宗,称乌尔班三世。乌尔班三世成为教宗之后,仍然兼任米兰大主教的职务。因而当海因里希和康斯坦斯于1186年1月在米兰举行婚礼时,仍应由乌尔班三世主持。然而乌尔班仍然拒绝给海因里希加冕,甚至连意大利国王的头衔都不予承认。这回教宗的行为彻底激怒了父子俩,于是海因里希南下前往托斯卡纳,并联合罗马市民公社共同反对教宗。而弗雷德里克则在北方封锁了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道路,切断教宗同其北方支持者的联系。乌尔班三世随即宣布绝罚红胡子作为反击,但是维罗纳的市民不愿因此得罪神罗皇帝,便将教宗赶出了城市。乌尔班只好退往费拉拉,但是还没等他和弗雷德里克之间分出胜负,哈丁之战惨败、耶路撒冷陷落的消息便传到了意大利。在震惊之中乌尔班三世一命呜呼,格里高利八世成为了新任教宗。新上任的格里高利八世与弗雷德里克关系素来还算不错,而且在圣地失落的节骨眼上,他显然更关心的是如何组织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收复耶路撒冷,而不是和神罗皇帝的权利之争。于是弗雷德里克和罗马教廷的对立情绪,终于再次有所缓和。

不过弗雷德里克刚平定完德意志支持乌尔班的叛乱,还没来得及和格里高利八世详谈,这位新教宗就在比萨组织十字军时因热病去世,在位还不到2个月。新任教宗称克莱门特三世,与前任一样他的重心也是缓和欧洲内部矛盾,同时组织贵族们前往圣地参加十字军。因此弗雷德里克和克莱门特三世之间,同样也达成了和平协议。在之后的美因茨会议上,神罗皇帝正式接过了十字标志,宣称将前往圣地参加新的一轮十字军。红胡子还带上了自己的三子、施瓦本公爵弗雷德里克六世,留下太子海因里希监理朝政。

经过大约1年的准备,弗雷德里克召集了大约1万5千军马,其中包括2千余名骑士,于雷根斯堡启程东征。同他之前随叔叔康拉德参加第二次十字军时一样,红胡子这次仍然走陆路进军,途径匈牙利、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地后,于1189年秋天来到拜占庭境内。途中与神罗皇帝同行的,还有匈牙利国王贝拉三世的弟弟盖扎所率领的一支小部队。此时拜占庭经过一波宫廷动荡,皇位到了阿莱克修斯一世的曾外孙、安杰洛斯家的伊萨克二世手中。由于伊萨克二世和萨拉丁有同盟协议,他并不愿意弗雷德里克从自己这过境去攻击叙利亚的撒拉逊人,便沿路设置了很多障碍。结果红胡子在色雷斯耽搁了6个月,不得不在菲利波波利斯和拜占庭的军队干了一架,才迫使拜皇同意将神罗的大军送过博斯普鲁斯海峡。

拜皇安杰洛斯家的伊萨克二世,他是阿莱克修斯一世的曾外孙,后来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乱子跟他也有很大关系。另外上图中间的伯爵领,即是菲利波波利斯

进入安纳托利亚后,弗雷德里克选择的仍然是前次的老路,也就是第一次十字军进军的经典陆上通道。当然有了前一次参加十字军东征时的经验,已是神罗皇帝的弗雷德里克没有冒然穿越小亚细亚,而是先和罗姆苏丹签订了协议,在进军途中互不侵犯。但是当红胡子开始进军后,十字军和土耳其人之间还是冲突不断。于是弗雷德里克决定索性攻克罗姆的王城以哥念(罗姆称科尼亚),来补充军需辎重。

在1190年5月初,弗雷德里克的军马和土耳其人先在费洛米伦(罗姆称阿克谢希尔)打了一场遭遇战。在这场前置战役中,弗雷德里克的儿子施瓦本公爵弗雷德里克六世,和达尔马提亚公爵一起以少胜多大败罗姆人的骑兵。随后的几天里冲突仍在继续,但是罗姆人实在无力阻挡十字军到达以哥念城下。到达以哥念城下的第二天,十字军又抓到了战机,击溃了罗姆人的主力部队。罗姆人见十字军势大,便想向神罗皇帝求和,许诺同意十字军通过其领地并赔偿价值300镑的黄金。不过弗雷德里克拒绝了这一提议,并宣称“我们是主的骑士,在他的帮助下我们必将用手中的铁质武器开路,而不是用金银来铺筑一条捷径”。

于是弗雷德里克在以哥念城下的水源处扎营,对罗姆王城发起了进攻。神罗皇帝将他的大军分为两部分,其一由皇子施瓦本公爵弗雷德里克六世率领,正面攻打以哥念。另一部分则由红胡子亲自率领,抵御外侧已经重整军势的罗姆弓骑。空虚的以哥念很快就被施瓦本公爵拿下,为数不多的守军没怎么抵抗就向十字军投降。然而来自德意志的十字军与拜占庭等本地基督教势力不同,他们并不同情撒拉逊俘虏,也没工夫等着交换赎金,而是只要现成的财富和补给。因此进城之后十字军不仅屠杀了许多投降的守军,一部分平民同样没能幸免。

与此同时,弗雷德里克亲率的外侧军团,遭遇的敌人要难对付得多。面对罗姆弓骑大军,神罗皇帝鼓舞手下的十字军,“我们有什么可迟疑的?我们有什么可害怕的?基督统治一切!基督征服一切!基督掌控一切!”。在红胡子的激励下,十字军同罗姆人展开了激战,并最终击溃了对方。不过由于缺少补给,弗雷德里克并没有再去深入追击逃走的土耳其人,而是进入以哥念并洗劫了这座罗姆王都。除了大军所需粮肉黄油和奶酪等口粮,他们还抢了价值十万马克的财物,并以极低的价格收购了大量的战马和骡子。几天后十字军押解着20名罗姆贵族作为人质,以确保途中罗姆人不会再发起攻击,并继续向奇里乞亚-亚美尼亚方向东进。

弗雷德里克的强势进军,使得萨拉丁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此时盖伊对阿克的围攻陷入僵局,而萨拉丁的大军在外侧正和阿克守军夹击这位前耶路撒冷国王。听闻弗雷德里克已经进入奇里乞亚逼近叙利亚,萨拉丁不得不分兵北上,以期阻止势如破竹的德意志十字军。不过讽刺的是,还没等红胡子和萨拉丁的军马真正交手,他就自己先掉了链子。离开以哥念2周后,弗雷德里克在渡过萨利弗河(即阿莱克修斯篇中提到的卡利卡德努斯河,土耳其人则称其为格克苏河,意为“蓝色的水”)时,突发意外溺死在河水中。

对于弗雷德里克的死有几种不同说法,有的说法是6月的天气使得神罗皇帝想要下水凉快一下,不过更普遍的说法是他的战马受惊并把他抛入河水中。突然落水显然也吓了弗雷德里克一跳,以至于已经68岁的红胡子,心脏受不了这个打击而突发心梗。再加上他身上沉重的铠甲,使得神罗皇帝难以在水中浮起,最终被拖入死亡的深渊。弗雷德里克死后,德意志的十字军自然陷入了一片混乱,一些人离开返回了欧洲,一些人在撒拉逊人的攻击中被杀。当皇子施瓦本公爵弗雷德里克六世,带着红胡子的尸体到达阿克时,人数已经只剩下出发时的三分之一。尽管施瓦本公爵希望能将父亲的尸首葬于耶路撒冷,但是用醋做的防腐措施显然无法撑过炎热的夏天。因此最终他的尸身被埋葬在安条克,尸骨被埋在提尔,心脏和其他器官则被葬在塔尔苏斯。至于其他德意志十字军的命运,前文中多少已有提及。皇子施瓦本公爵弗雷德里克六世接过指挥权后,因病死在阿克城外,年仅23岁。而阿克城破后,由于和英格兰国王“狮心”理查不和,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五世率领德意志人离开了东方,最终也没能到达耶路撒冷。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弗雷德里克巴巴罗萨,是中世纪时期神圣罗马帝国最好的皇帝之一。在他的身上我们能看到同时期一国之君最优秀的品质,比如他野心勃勃,同时还是个优秀的组织者,并且在战场上和外交方面都有一手,甚至是他的长寿也是维持统治稳定的重要因素。自萨利安王朝崩溃以来,德意志陷入了至少25年权利之争的混乱。而结束这一局面的,正是弗雷德里克。他在继位成为国王后,通过一系列措施,确实重建了德意志内部的封建制度。

不过我们也必须看到,弗雷德里克并没有能改变德意志大诸侯分权自立的情况,而同时期的英法却都在提升王权上取得了各自的进展。另一方面,尽管弗雷德里克六入阿尔卑斯山,却始终没能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而且由于他的数次失利,导致其进一步失去对北意大利的控制,使得各城邦在自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再加上弗雷德里克的几次南征难免造成生灵涂炭,北意大利的民众可不会认为其是个好领袖,甚至在他们看来神罗皇帝那标志性的红胡子,就是由北意大利人的血染成的。

当然如果我们跳出神罗皇帝的立场,弗雷德里克和教宗及伦巴底联盟的争执,也并非是没有价值的。比如他进一步推进了查士丁尼民法典自中世纪盛期以来的再施行,并以之作为和罗马教廷对抗的武器。而他在龙卡利亚会议上请出的博洛尼亚法学四博士,也使得律师这一职业渐渐崭露头角。

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将弗雷德里克与前文中提到的英王亨利二世对比。两人基本属于同一时代,各自统治的时期也基本重合。在两人各自的巅峰时期,都可以称是欧洲巨头级的人物。与他们相比,同时期的法王确实要逊色了一些。不过强者终有衰落的一天,和亨利二世凄惨的晚年相比,弗雷德里克“巴巴罗萨”这样的结局,说不定还要好的太多了。

王国风云中的风云国王——“红胡子”弗雷德里克一世篇(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