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看!儿童斜视也分真假,这类斜视无需治疗,别再搞错了!
医生在日常接诊时,总能遇到家长咨询这一类问题:医生,你看看我家孩子是不是斗鸡眼啊?多影响孩子外观呀!这种内斜视能治好吗?
我们俗称的斗鸡眼,在眼科医学上被称作是“内斜视”。
但是,当医生给孩子进行视力检查后,却发现孩子眼位正常,并不是内斜视,而是内眦赘皮导致的假性斜视。
听到这里,很多家长更加纳闷了:难道斜视还有真假之分吗?

没错,希小玛要告诉大家的是,斜视确实有真假之分,而且通过外观很难去辨别。
1、什么是假性斜视
假性斜视指的是外观双眼似有眼位偏斜,但双眼视轴无分离者。也就是说,它只是一种外表上的错觉,视轴并没有不平衡。
假性近视多见于双眼瞳孔间距离过大或过小、内眦赘皮患者等。
2、导致假性斜视的原因
出现假性斜视的原因有很多,而主要与婴儿间歇性内斜视、瞳孔距离过小、内眦赘皮等因素有关。
▶ 婴儿间歇性内斜视
主要发生于出生4个月内的婴儿,两眼在看近处物体时引起两眼内聚,出现间歇性内斜视,4-6个月后,当眼睛开始调节时,内斜可自行消失。
▶ 瞳孔距离过小
正常情况下双眼瞳孔间距多在62毫米左右,部分人由于眼眶外形及发育的关系,可致瞳孔间距离过小或过大,给人眼位内偏或外偏的假象。

假性斜视常与真性斜视相混淆,并不能让人一眼就判断出来,需要到专业的眼科机构进行眼位检查才能判断得出。
▶ 内眦赘皮
这种情况最容易误认为是内斜,也是假性斜视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
这主要是由于眼内眦赘皮遮盖了眼内眦部,严重的可遮盖部分巩膜,导致鼻侧巩膜暴露的比颞侧少,加上婴儿的鼻根过宽,从外观上给人一种斗鸡眼的感觉。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角膜映光法来鉴别,即用手电筒光照射在小儿两眼之间,观察光影是否在角膜的中间,或用交替遮盖一眼的方法检查眼位来鉴别。
3、假性斜视无需治疗,但真性斜视需引起重视
假性斜视多发生在儿童身上,面对假性斜视,家长不需要担心,
假性斜视本身不会引起视力问题,随着儿童日渐长大,面容也会发生变化,鼻梁长高了,两眼的瞳距回归正常,内眦赘皮也收窄了,假性斜视就会逐渐消失。
不过,由于家长一般较难从外观上判断孩子是否是假性斜视,因此,如果孩子外观出现异常,可及时到正规的眼科医疗机构找医生检查。
如果孩子最终被检查出患有斜视,一般来说,可以先给孩子佩戴眼镜矫正屈光不正的问题。
一段时间后,如果斜视还是存在,会再考虑手术进行治疗。斜视最佳的治疗时间在4-5岁左右。
斜视的首诊患儿,在散瞳后需要接受眼科检查,尤其要排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先天性眼部疾患。
一般小儿斜视应接受4“O”治疗方案,分别是眼镜矫正﹑视轴矫形运动﹑遮盖治疗及手术。
不过,这四个“O”的运用要取决于患者的情况,有些患者用上一个“O”,情况就可以得到改善,有些患者则要四管齐下,才能根治斜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