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GPA 3.16:第一年全拒,第二年全奖!

2023-09-30 16:01 作者:世毕盟留学  | 我要投稿


背景介绍:

国内985高校

GPA:3.16,GRE:317,托福过百

录取:SFU硕士录取转成博士录取



在做出每一个决定时,我们其实都是基于一定的目标或者原因。可是有时候,这个目标会比较模糊,那时候大家便会陷入迷茫。就拿留学而言,身边每个同学都有不一样的原因,有些人是希望获得一段海外的学习经历,有的人是期望能够获得更高薪的机会,有的人只是觉得大家都出去了……


前言

2022年我第一次申请,那时候想着,我要去找一个硕士项目。基于当时的成绩和经历,那时候我在想,我想找着读一个硕士项目,我进可申请博士,退可毕业找工,属于是非常完美的选项。可惜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收获了全拒。


选择GAP再战

在22年申请的时候,其实我一直有一个远程暑研的项目,但是和期望不同,我一直卡壳,一直停滞不前,最终也没赶在申请前做出来。不过最后紧赶慢赶,终于是在毕业前夕结项。不过也是那时候我意识到,其实我真正喜欢的是去做研究,做一些有意义的研究项目,在项目完结的那一刻我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是在那时候选择gap再申请一年,去加入申请phd的行列。当时也是在朋友的推荐下选择了世毕盟,并且给我匹配上了一位美国学长作为mentor(CMU计算机博士)。恰好mentor对我做的方向非常的熟悉,也是快速确定了gap一年的整体规划。


选校和申请

在选校的时候,因为确定了自己是希望去做研究,所以在定校的时候会更考虑老师和自己的匹配程度和老师具体的研究兴趣等。从以往申请例子中同学的选择,加上一些读论文时看到的一些老师的。同时由于mentor对我的方向非常了解,也会对老师的选择有很多见解,此外也提供了不少很难在平时获得的信息,例如老师的整体风格,实验室里学生的一些体验感受等。

 

在申请的时候,其实套磁是非常重要的过程。因为其实一个老师除非认为你非常的厉害,否则他也不会细细研究你,再把你从申请池中捞出来。这个时候套磁的回复就是至关重要的信息。我最开始套的时候,有老师说的天花乱坠,你的背景我很喜欢,我们之后抽时间聊一下,但后面我发现确实是因为说这些话不用付出什么。但如果这个老师能够抽出机会和你面试,并且面试结果还不错的话,这就可以算是一种非常正向的反馈,也就是说他/她之后会大概率捞起你的资料看一眼,如果直接对上眼缘,甚至可以强行把你从申请池中捞出来。


关于GPA

GPA一直都是一件很重要的条件,之前有个老师和我说,PhD申请三叉戟是好的学校背景,高的GPA和好的科研成果,如果三者合一就会是最顶尖的申请者,如果只有两者会不错。可惜对我而言,我也由于大学期间的种种原因,留下了比较惨淡的GPA,所以也只能选择从别的路子上增加胜利的筹码。


如果作为一个将要申请的学生而言,最好能够将gpa保持在一个不错的区间内。每一个大学在申请的时候都会存在一系列的隐藏条件,只是对外都会说是3.0,或者不进行要求。如果要进行针对性申请的话,最佳选择还是能够弄清楚具体的要求,毕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在GPA还能有进行提升机会的时期,也尽量去将GPA去提升,尽力提升到更高的范围内,这样对于另外一些方面的要求就会减小压力。



关于语言

关于语言考试,我最主要的体会在口语,也就是很多时候会被卡住的点。最开始的时候我会一直不停的背模板,连口语题,写笔记。但是如果在考场上我突然因为紧张等原因卡壳了,就会导致后期的整体情况下降。直到后面有老师指出,其实口语本身考察的并不全是对听到内容的转述,更多的是说话是否流利的考察。也是在后面一次专门针对口语的托福考试中,我尝试将没有听清的内容用一些自己的话进行转述,例如描述说我没有听清xxx,但我觉得是什么。最后在我这“浑水摸鱼”的处理下,我的口语分数居然达到了期望的要求。但在这也并不是提倡大家去用这种“浑水摸鱼”的办法去应对,只是更重要的是要去理解这件事的目的,才能更好的做出应对。


写在最后

整个申请的过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当你想明白,或者至少大概有点想法之后,其实一切事情也就会变得更加清晰,结果也会顺理成章了。今年申请季的时候,我认识了不少朋友,有的会是希望换一个地方生活,最终他也去到了一个很适合生活的城市和学校。有的同学是希望能够去研究某一个特别,但是没接触过的方向,最终他也成功收到了心仪导师的offer。当想清楚了究竟心底想要的是什么,它或早或晚总会兜兜转转的来到你的身边。在这里也感谢世毕盟的学长和老师一直以来对我的帮助!





GPA 3.16:第一年全拒,第二年全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