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闺塾》

2023-04-24 10:28 作者:易公教育丸子老师  | 我要投稿

一、说教材 《闺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四单元,本单元学习中国古代戏曲,重点是欣赏中国古 代戏曲的语言和艺术手法,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我国古代戏曲的初步鉴赏能力。 本文节选部分,语言富有个性,据以上内容和所教学生的特点,将学习目标确立为: 1、知识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了解《牡丹亭》的大概故事内容。(2)、借助注释, 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1)鉴赏个性化语言。(2)、分析人物性格及其成因。 3、德育目标:了解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扭曲和伤害,体会杜丽娘、春香追求个性解放的 反抗精神。理解那个时代青年男女追求个性自由和美满爱情的合理性。 二、重点和难点解析: 本文节选自中国四大名剧之一《牡丹亭》。《牡丹亭》全剧以歌颂杜丽娘、柳梦梅生死不渝 的爱情为核心情节。但是《闺塾》是《牡丹亭》第七出,“游园惊梦”故事尚未发生,杜丽娘 的思春情怀也才见冰山一角。依据此情节内容,要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把握剧情,以 抓住戏剧冲突以及春香、杜丽娘、陈最良这三个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概括人物性格为重点。 其中戏剧主人公杜丽娘的表现较为含蓄,对她的性格的了解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 适当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迁移教学法 它最大的特点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信心,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运用学过的古代戏剧知识, 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比较分析法 它能增强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的主体意识,使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到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去。 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让学生品读语言从而进行类比,突破重点和难点。 3、启发--发现探究法 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三、说学法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 \'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 1、动口动脑动手,讨论分析法。2、鉴赏诵读法。 四、说教学程序: 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 语文,同时,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由一般到特殊,所以,要对剧中人物形象有更深的认 识,就要对全篇的情节有细致的了解。因此,在进行新课之前,我让学生做如下准备和预习: 观看影片<<牡丹亭>>,,运用上节课的有关戏剧知识,参看提示、注释,通读全文,初 步了解课文内容,完成学习目标1。 1、为了检测预习的落实情况,我设计了三道预习检测题、检测预习。 ①字词正音:窈窕(yǎotiáo)净几(jī)明窗淑(shú)女闺(guī)门薛涛笺(jiān)美 女簪(zān)花砚(yàn)台偌(ruò)多嫉妒(jídù) ②字形比较: 薛涛笺涂鸦旦末贴客栈荼毒帖子流水浅 浅途径粘连 ③词语补注:①窈窕:女子文静美好。②净几:干净的茶几。几:小桌子。③淑女: 温和善良的女子。④闺门:女子居住的女室。⑤嫉妒:对超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同忌 妒。⑥偌多:这么多。偌:这么、那么。⑦簪花:把花插在头发上。簪:插在头发上。 预习是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如果做得充分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将会事半而功倍,这就需 要教师选取一定的方法去督促和落实。 2、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好的导入,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 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此我联系生活,联系学生非常熟悉的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 与学生产生共鸣,迅速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我的导语是:“国 有乾隆,国运昌隆”曾经被顽皮的小燕子解释为“国有乾隆,谷不生虫”另人捧腹大笑,正是 由于她的活泼、调皮以及鲜明的个性,很受观众的喜爱,收视率特高。今天我们也要认识一 位跟小燕子一样能给观众带来欢乐的人物,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汤显祖的《闺塾》。 3、作者:汤显祖,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其主要作品有《牡丹亭》、《紫 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为“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成就最为突出。 《牡丹亭》又称《还魂记》,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者简介要简单明了,突出 重点。 4、学生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教师用问题加以引导 问题一:《闺塾》一出戏,主要写了几件事?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写了3件事:讲诗——模字——责打。对课文结构的把握有助于学生提 高阅读的效率。 问题二:你觉得这出戏中最吸引你的是哪一个人物? 这个问题比较明显。导语已经有了暗示。 教师明确:春香。分析春香性格特点——是一个直率淳朴、天真可爱、机智活泼的小姑娘。 可以从三个事件中体会出来。也就是通过戏剧冲突认识人物性格。主要是春香与陈最良的冲 突。(学生运用戏剧常识抓矛盾冲突,教师适当点拨) 在讲诗一节中——春香一上场就咕哝着“昔氏贤文,把人禁杀”陈最良用大道理把她们训斥 一通,春香不以为然,回嘴道:“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话中带刺, 使木讷的陈最良无言以对。这里还有一个细节(末作鸠声。贴学鸠声诨介)就是春香逼得老 塾师学起了鸟叫。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正儿八经的老头,下意识地像孩子那样叽叽咕咕叫 了起来,不是十分滑稽吗?春香一见老师的憨态,也乐不可支,乘机诨闹。并且自作聪明地 对“在河之洲”作了极为有趣的诠释。(不是今日是昨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门内关着个 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运用的诣音,达到了诣趣的效果。当她问到那 些“幽闲女子”、君子们“为甚好好的求他”时,陈最良狼狈不堪,只好把她喝住。 在模字一节中——丽娘习字时,陈最良令“取文房四宝来模字”,春香故意错拿“笔墨纸砚”, 陈最良茫然不识。春香兴味索然,便说“学生领出恭牌”,乘机溜下。溺尿回来,她告诉小姐: 外面“原来有座大花园,花明柳绿好耍子哩!”陈最良一听,立即要打;春香毫不客气,针锋 相对。 在责打一节中——老塾师列举了几个\'古人读书\'的事例,这几个事例可以概括为几个成语, 囊萤夜读、随月读书、悬梁刺股。春香针锋相对(比似你悬了梁,损头发,刺了骨,添疤 nie)。老师抡起荆条,丫头东躲西闪,一连串大幅度的动作,却是十分火爆。特别是当春 香缴了陈最良的械,把它掷之于地时(贴抢荆条投地介),喜剧性的冲突进入了高潮。这一 掷,充分表现出春香对陈最良的轻蔑,什么封建礼法、师道尊严,统统被她掷到东洋大海。 作者也借春香之口,给予了程朱理学无情的嘲弄。 就这样通过春香的几次诨闹,作者把陈最良的迂腐气,小丫头的泼辣劲,清晰地勾勒出来了。 小结:春香——直率淳朴、天真可爱、机智活泼 陈最良——迂腐、守旧 问题三:杜丽娘是这出戏的主角,但是在这出戏中她的言语并不多。你能够从她不多的语言 中体味出她的心态性格吗? 杜丽娘在此节中话却不多,但值得分析这就需要通过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 格 ①“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敷演一番。”:杜丽娘自己在读《诗经》时对诗 句有朦胧的感触,但老师却不往处讲,她不满足于老师解释字面意思,所以说“学生自会”。 十分含蓄,是大家闺秀风范。 ②“这经文偌多!”:老塾师给杜丽娘敷演大意,不但没有消除她的疑惑,反而东拉西扯讲了 一番大道理。于是,杜丽娘轻轻一句“这经文偌多!”,透露出强烈的厌烦情绪。 ③陈最良令“取文房四宝来模字”,春香故意错拿“笔墨纸砚”,陈最良茫然不识,丽娘“作笑” 调侃道:这是画眉笔、薛涛笺、鸳鸯泪眼砚。她用耐人寻味之一“笑”,讥讽了这位不学无术 的塾师,还令其浑然不觉。 ④春香双关戏言“待俺写个奴婢学夫人。”丽娘不但不嗔怪,亦以戏言答之:“还早哩!” 这句极富潜台词的话,冬烘腐儒是听不出来的。字面上看是说春香写字太差,深层意思却是 在讥笑小春香小小年纪就急着当“夫人”,丢不丢人呀?——当着老师的面和丫环开起了这样 的玩笑。正可见其心性袒露,芳心萌动。 ⑤“敢问师母尊年?”:写字当中,杜丽娘忽然问起这句话来,还说要给师母做鞋。这是典型 的姑娘家开小差的表现,却带着女孩儿特有的乖巧可爱。 ⑥陈最良退场,丽娘迫不及待询问“那花园在哪里?”:丽娘一个16岁的姑娘,居然不知道 自己家里还有一个花园,这真让人觉得既滑稽又可悲。杜丽娘问这句话时向往、急迫的神情 跃然纸上!早将塾师“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这一严厉警告抛至九霄云外。 至此,观众才明白,她对老师的毕恭毕敬原来是装模作样。 ⑦“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原来”一词,是恍然大悟的语气,一个“且”字,细 品之下就有“暂且搁下,以后慢慢盘算”之意,为后文的“游园惊梦”埋下了伏笔。 小结:。其实,作者“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个貌似旁观者的杜丽娘,才是“闹”的真正主 角。没有丽娘的默许、纵容、支持,春香未必敢“闹”,敢“闹”也未必“闹”得起来。春 香是丽娘的影子,春香之“闹”,其实是丽娘之“闹”的曲折反映。二者的区别在于,地位、 身份、教养的不同,注定丽娘不可能如春香般明闹、诨闹、大闹,丽娘之“闹”,闹在暗处, 闹得文雅,闹得巧妙。丽娘似乎显得文静、顺从。她假意要责罚春香,却又并不真动手;待 陈最良走后,又向春香打听花园去处。这些都说明什么? (囿于大家闺秀的身份,表面上丽娘确乎显得文静、顺从,似乎愿意循规蹈矩,不越封建礼 教的雷池一步。但责罚春香时,她是“刀子嘴,豆腐心”,实际上是保护了春香。事后又向春 香打听花园的去处与景致,这正说明丽娘心中充满对自由和美满爱情的渴望。所以,后来才 有游园惊梦,与柳梦梅生死相爱的故事发生。) 问题四:老塾师陈最良可以说是封建教育与程朱理学的代表。课文中是怎样写出他的迂腐、 守旧,并给予辛辣讽刺的? 名字就迂腐得可笑。(陈最良在杜太守家设帐教书,杜家便是他的衣食父母,更兼丽娘母亲 对他款待周到,故而他并不想过分苛责丽娘与春香。但他视程朱理学为正宗学问,不遗余力 地宣讲,显得迂腐至极。更富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传授的诗经《关睢》及《汉广》、《桃夭》、 《鸡鸣》诸篇,大多原是歌咏男女爱情、婚姻生活的,他却偏要给予牵强附会的解释,但最 终仍是这些诗恰恰引动了丽娘的思春之情。这不仅是对陈最良,也是对整个封建教育的绝妙 讽刺。) 五、布置作业: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是我们的教育目标,在布置作业时,给 学生布置一道开放性的作业:写一段200字以内的对话,要求既能表现人物的个性,又有风趣。作文水平的提高靠的是日积月累,所以每学到一种突出的表现方式就要应用于实践。 厚积而薄发。 六、板书设计:闺塾 汤显祖 结构:讲诗——模字——责打 人物:春香——直率淳朴、天真可爱、机智活泼 杜丽娘——文静、顺从 陈最良——迂腐、守旧 高二语文教材第四册《闺塾》说课稿 来源于yg教育

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闺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