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老子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无所事事地发会儿呆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2023-07-02 20:10 作者:冰河云朵  | 我要投稿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的《道德经》第三章有一段话,至今一直为人们所议论纷纷,因为不同的人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这句话就是“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有一种说法,说“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就是要民众做四肢发达头脑蠢笨的人,这样便于统治,这是贵族阶级的愚民政策。这种表面化的理解,从逻辑上来说倒也合理。

但其实,这段话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

老子坐像

首先,“虚其心”并不是让人要变得完全没有思想,而是要减少浮躁的情绪和杂念,让自己的内心更加清虚和空明,从而更好地思考问题和面对挑战。有时候,学会把片刻闲暇留给自己、无所事事地发会儿呆,从而清空一些脑中无用的杂念,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其次,“实其腹”则是指人要内观自己的下丹田,使里面的能量充沛、充实;是指人要注重物质生活的保障,让自己获得基本的生存条件和保障,从而不会因为生存的压力而分心,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弱其志,这个“志”不是指志向和志气,而是指五脏内部的忧、思、悲、恐、惊这五种自我干扰的“情志”。弱其志,就是要减弱情志对五脏的不良影响,就是要避免过度追求功名利禄,避免被功利和成就感所左右,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冷静,从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和意义。

强其骨,则是指要注重身体健康,强健自己的身体,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最后,“常使民无知无欲”则是要让人们远离浮躁和纷扰,减少对于物质和虚荣的追求,从而更好地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对于常常为众人所诟病的“愚民”之说,其实,只要我们注意到这两点,便可以清楚老子的本义并不在于此。首先,历来的愚民政策是君智民愚,惟其如此,才能达到君以智驭使愚民的目的;而老子则讲君愚民愚,圣人亦愚,上下一起愚。老子认为,只有为君者先愚,才能使百姓愚起来。其次,在老子的词典里,“愚”不是今日所谓蠢笨的贬义,而是质朴天真的含义,愚人正是老子树立的理想人格,是得道者的气象,老子希望整个社会的人群都能回归纯朴的本性,则天下就无不治了。如果明了上述两点,再来看“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便可作下述解释:得道者治理国家,要净化人民的心灵,使之清纯无私;要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使之精气充盈;要减弱人民的争夺贪求的心志,使之平和安宁;要强固人民的体魄,使之少病健康;常使人民没有奸诈的俗智,没有自私的欲念。

老子看到社会文明发展的一大难题:随着智力的增强和知识的增多,人们的质朴本性却在丧失,如何使人们在成熟的同时不失赤子之心是非常困难的。老子的解决办法未必得当,但是问题的提出却是颇有价值的。

综上所述,老子的这一观点并不是所谓的愚民政策,而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旨在让人们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冷静,明白自己当下所焦虑的事物其实只是一种外界灌输给自己的莫须有的幻象,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老子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无所事事地发会儿呆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