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冕 同人 莱茵协约 艳阳支援机0.57版

2022-07-26 01:37 作者:向菲力欧  | 我要投稿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且不会开启任何激励计划,无任何商业收益与用途。


单位数据

生命值:840

量产设施:盟军飞机制造厂

量产要求:中级许可 信息中心

造价:$1500

生产时间:15秒

移动速度:150


定向干扰电子波束——

持续照射

射程:350

效果:

射程减少25%

警戒距离减少25%。



联合后勤保障系统(圣盾) ——

生效间隔:2s

维修量:40

护盾回复量:30

射程:300



制导式深水炸弹——

杀伤类型:震荡

单发伤害:200

平均开火间隔(ROF):4秒

DPS:几乎只能攻击水下单位一次

射程:150


清雾范围:600



技能:能量光幕


艳阳支援机约束一道等离子屏障,阻挡部队经过与敌人冲撞,同时干扰一些特殊的能量束经过。

  0.7秒后在350范围内释放一道长225距离的光幕,持续8秒,艳阳支援机不能离开放置点超过420距离以外,否则光幕消失。此期间海陆部队无法经过光幕,镰刀、收割者、天启、冷冻、迅雷天罡、白虎、计蒙、鬼王系列的技能,以及金甲的被动升级技能均被会阻挡。


冷却时间:25秒



特殊机制:

    攻击水下单位时,武器切换为深水制导炸弹,并迫使单位上浮10秒。该武器不能攻击上浮后的单位,对樱花回天雷仅造成50%伤害。

    

    选择利刃战法后,主武器照射敌方时,额外令其受到的伤害增加25%,同时移动速度减少25%。效果可以和其余艳阳支援机与其他单位叠加。

    选择圣盾战法后,解锁副武器,可以攻击友军,主副武器可同时使用。副武器照射友军载具时,能够同时为其维修与回复护盾值,但只能在护盾值高于20%时回复护盾。



受伤害百分比:

枪弹175%  机炮100%   穿甲200%   

高爆75%    脉冲100%   中子100%

电击100%  光谱100%   震荡100%  

狙击1%        毒素5%     火箭100%

破片100%   榴弹100%  冲击100%



制造国:

德意志凯撒国  撒丁共和国  法兰西鸢尾国


设计方:

达索飞机制造公司、欧洲联合航空公司、宝马集团、阿古斯塔工业、SAP


量产方:

达索飞机制造厂、欧洲联合航空公司、福克沃尔夫航空公司、宝马集团、阿古斯塔工业


基本装备——


宝马公司 “升腾” 人工氦3燃料发动机

纤维化塑钢合金机身

模块化遥控武器站与超导电池组

SAP公司多用途电磁信号干扰装置

小型重力波约束器与维修套件模块

“边界”等离子力场约束器

德意志女子汉语大学毕业生驾驶员



发动机:

1台BMW-LHM203 “升腾”

功率输出8200马力

实际输出1800马力

重力波发生器峰值:11.2吨

作战空重: 2.7吨       

最大总重: 8吨

平飞极速: 501km/h

作战升限:0.8万米       

爬升率:12/40 米/秒(重力波加持)

航程:1600km  

作战半径:820km

推重比:低空状态下无法判断  

成员:1人远程控制



解析的战场情报——

难以击落:

艳阳支援机娇小的体型配合重力波发生器辅助机动,能够在空中做出很多不可思议的机动,甚至能够把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小鸟直升机耍的团团转。这种不可思议的机动性配合其火控压制系统与纤维装甲材料,令其生存性大大提升。


信号不足:

艳阳支援机作为迷雾干扰机的阉割版,能够对单个作战单位编队或者是小队进行电磁信号干扰与压制,令其无法接受来自友军和指挥部的作战坐标数据与简报,从而降低其作战效能,或者只能自己亲自采用设备观测并指引目标。


温柔体贴:

艳阳支援机搭载了小型重力波架束装置,能够帮助后勤链系统吊运和微控补给品、设备材料等,配合自身携带的自动化维修机,极大的帮助战地后勤链进行临时维修与补给。同时由于其搭载了等离子护盾同原理的发生器,也可以利用这种能够远距离输出的发生器设备对护盾进行持续补充。


二重幻影:

艳阳采用了莱茵偏爱的模块化设计,武器站设备同样可以根据战斗群需要进行模块化更换,利刃模块下的艳阳支援机将会进一步让敌方单位困顿难行,降低作战效能。而坚盾战法则强调对己方单位战斗力的维持与提高生存性。灵活的使用艳阳支援机能够令战场单位更好的发挥自己作用。


此路不通:

艳阳支援机通过自己的等离子力场发生器进行调控,能够维持一个区域的屏障,随时激活该屏障阻挡敌人前进,并且利用力场墙干扰敌人一些稀奇古怪的非攻击性波束与能力。不要小看这个无法承受武器的力场,它之所以在能量上的精打细算,只为承受敌人任何单位的靠近,以此守护身后的莱茵将士。


神州月圆:

可能是由于日耳曼人饱受风霜的历史加上对和平的追求,也可能是文科书读多了有的一些文学幻想,还有可能是沉浸在神州五千年自我封闭性历史形成的传统文化瑰宝。艳阳支援机的汉语大学毕业生们普遍都比较精神神州人(德意志汉语大学有多个男子和女子学校,而且莱茵其他各国只有一所或者没有),不过即便她们并不情愿处于祖国危机中,责任心和社会与制度依旧把她们牢靠的按在这战场上,也许这就是德意志防止她们外逃神州的一种手段。不过比如神州的空气比较甜这种话,还是经常会从她们嘴里传出来,只是以更高端的理由出现。


发展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莱茵各国的武直水平只能说是在总体设计上勉强跟得上第一梯队,经过第二次大战的洗礼后,伊甸尼亚与苏联的各型武直对当时的盟军各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与影响。因此在战后,莱茵成员国希望将现有的虎式多功能直升机进行专业化发展方向,至少有三个特化机种来组建莱茵的陆航力量——分别是NJMH JRH HAH(即下一代联合多用途直升机、联合侦查直升机、重型攻击直升机)三项发展计划与构型。结果半道因为和平珍珠计划的加入,NJMH直接图纸画了一半就被废弃,转而从伊甸尼亚那里吸收技术成果,HAH则发展为DTMH(德国先进旋翼直升机)和FSKH(法国次时代攻击直升机)两个计划方案,后来的故事大家也知道了,与伊甸尼亚提出的JAH(联合攻击直升机)合并为AJAH(盟军联合攻击直升机),然后导致DTMH的虎II计划胎死腹中,FSKH的雄鹿也当场暴毙。神州军迷甚至给予虎II重型武装攻击直升机以“虎王”的亲切代号(King tiger),但其最终的落马真可谓是令人扼腕叹息。而最终该合作项目的结局也令人感到可惜,由于双方在战略态势上的冲突,以及伊甸尼亚的总统换届等问题,政局和战略方针的改变令双方的深度合作陷入极不稳定状态,虽然伊甸尼亚的大洋联盟依旧承诺在苏联入侵深入后,进行适当支援,然而似乎在先亚后欧的新战略中,莱茵已经感知到了自己不再是伊甸尼亚最关心的问题。在诸多考虑因素后,伊甸尼亚回收了部分核心技术合作,导致很多武器项目计划中断。于是AJAH也夭折,最终缩水为ESSH,也就是后来的骤雨直升机,另一脉的JRH计划也直接因为冷冻技术止步于分子冷却剂,伊甸尼亚拒绝提供武器化该技术的支持,导致项目发展方向扑朔迷离,最终被预算问题搁置。

神州军迷称虎II方案为“虎王”,可见对其尊敬与期待

    当时的时任德意志凯撒空军司令部总参,也就是欧洲联合航空公司的董事长埃里希·哈特曼,同时也是二次世界大战的王牌飞行员,看到骤雨直升机已成定局,哈特曼只能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已经半死不活的JRH上,动用资源和影响力来推进JRH的发展与转正。但后勤局装备评估所认为JRH已经不符合现在陆航装备的窘境。直到次年冷冻直升机立项,才直接影响到JRH计划的死灰复燃。冷冻射线的测试报告颠覆了莱茵协约对陆航对地支援的认知(莱茵本以为主武器是冷冻导弹),莱茵后勤局这才重新审视了新时代支援辅助体系。并决心将该体系对标伊甸尼亚,嫁接至陆航武直这种一树之高的灵活载具上。哈特曼看准这点,JRH摇身一变,TRAH(先进侦查攻击直升机)乔装打扮,粉墨登场。企图上马一种重型武直计划,集成辅助能力和重型对地打击能力,大有虎II重型武直翻版后浴火重生之势。但后勤局空军装备评估所和陆军装备评估所不这么想,捉襟见肘的经费和陆航部署条件不允许有这种重型武直抢占资源,为了断绝这种想法,后勤局责令达索公司和撒丁共和国的阿古斯塔工业进行竞标选型,以开发出最合适后勤局需要的武器装备。

JRH早期设计图纸之一,最终一部分性能指标被归纳进了ESSH,然后成了骤雨直升机。

    由于欧洲联合航空公司拥有虎II的开发经验和借鉴,项目进展迅速,仅次于达索公司。相比于骤雨直升机,虽然原虎II设计上仅仅是扩展了中心机体长度,将窄机体倾向于长机体,并取消环形璇倾翼,仅采用璇倾翼,但更重型的引擎并直接架构两侧引擎的硕大进气口带来了更加澎湃的动力和两侧与中心挂点的提升。毫无疑问这种设计是确确实实的双驾驶员重型悬空怪兽,两台奔驰-戴姆勒20B型发挥出共1.2万马力功率输出。能够挂载大量不同武器与系统,并提供强大子系统支持,为地面单位提供梦寐以求的长效性空中打击。哈特曼也很清楚后勤局此刻对重型武直的部署条件非常不友好,因此额外注重了虎II的后勤保障设计,严格优化其结构系统与可靠性,降低后勤压力和部署条件。并对正面被弹投影区用以塑钢装甲增强,该武直的关键点防护标准足以抵挡40毫米机炮直射,核心标准在合理距离和高度下能够抵御苏制老式57毫米机炮。很多肩抗式单兵导弹即便命中其机身,也难以直接重创其结构,这架起飞重量15吨的重型武直硬吃高爆rpg也就是常事,多套润滑油和独立式油箱能够极大的保证其战场生存能力。其具备携带辅助设备的同时挂载大量不同武器挂载,包括几百发的大威力火箭巢,并继续携带20发导弹,或者是40毫米大口径机炮吊舱与48发导弹与4组火箭巢等,也能更换为12发空空导弹。当然在进入野兽模式后,其挂载能力还能够大幅度提高,能够轻易单机歼灭整个老式犀牛或者铁锤坦克营(大约40余量主战坦克)。而且具备进一步加装定向能武器的能力。不过由于早期虎II立项较早,这份方案又考虑到目前选型中比较忌讳的造价和科研经费等问题,并没有加装当时已经准备普及全军的人工氦3引擎,而是采用上一代的混燃引擎。熟悉莱茵军用能源体系的内行人士比较清楚,人工氦3本质上是受月球元素启发的第三代化石燃料引擎,同时也是大部分现在莱茵民用能源的主体。莱茵能源系统从二战时期的第一代,到第二代高密度固态氢的混燃引擎(这种化学合成能力本位面还未实现,之后那两个就更离谱了,看个乐就行),第三代由三氨基联氨等各级别燃料合成的人工氦3引擎,以及诞生稍晚一点但异常强大的质子撞击燃料引擎和由火星矿石为主体的氦合晶引擎组成第四代能源系统。不过人工氦3各阶段燃料主体是实际上与核聚变技术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关系)。

氦合晶和人工氦3通过直接释放巨量极速衰变的辐射离子流提供充沛能量,宣告莱茵脱离烧开水的本质。

    另一方面达索公司的设计则最受后勤局青睐,即就是直接采用骤雨的机体设计进行小幅度改良(我直接拿通用直升机改不就完了),增加子系统和优化发动机性能,原基础上加力和最大功率输出都单台额外增加300马力,两台加力状态由共3000马力增至3600马力,再稍微增扩挂点和挂架,虽然预计作战重量增重至2.8吨,依旧可以持有非常优秀的机动性。大幅度降低后勤要求,令其零配件和生产线接近统一,极大幅度节省费用和后勤压力。

骤雨的扩大机身后增重和增宽必然令其机动性和极速大幅度下滑。

    最后则是撒丁共和国的阿古斯塔工业则根据自己A129国际型的经验,与宝马公司合作,开发了一种别出心裁的科幻版中小型武直,编号A133,采用了很多大胆设计,采用技术来将传统武直设计精简化做到极致。首当其冲的就是无人操纵模式,以放置更多的系统设备、武器站等。驾驶员视野由周视摄像头与头瞄配合提供,该设计顺手还能大幅度提高防护面积,装甲保护可以进一步延伸替代原来的防弹玻璃。一体化线条设计令其充满了前卫感的同时,完善了其空气动力学设计。尾部采取一对倒鸥翼设计,最初的A133同样使用常规尾翼设计,但其特殊的整体气动气流无法在高攻角状态下持续提供气流升力,容易失衡并造成坠机现象,于是改为倒鸥翼用于稳定和控制气流。整机为了节省重量,提高机动性和滞空时间,采用了纤维化塑钢装甲技术,重量大幅度下滑,但防护水平也自然不能同类而比,纤维轻量化后的塑钢装甲防护水平下降至普通高硬度钢装甲的3倍,于机身铺设40毫米-20毫米不等,防护水平相比于欧洲联合航空公司的方案来说有所下降不少,仅仅能和骤雨的水平相当,但考虑到自身被弹投影区皆在主防护面积内,弱点较少,同时其机动性和电子压制能力较强,在直升机中的生存性也算是一流水平。当然整机最比较独特的还是其动力系统,宝马公司的BMW-LHM202“升腾” 引擎在动力设计从外观上看比较保守,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集成了西门子供能系统的独特动力组,做为人工氦3引擎的陆军改良款,整体发动机功率能够达到8200马力,这对于中小型引擎类别来说绝对是统治级别的,即便是作为单独引擎存在,而非传统的双引擎组亦是如此。但实际上大量的马力输出都供给了西门子独特的供能模块架构(莱茵传统,天顶星功率输出,实际出力不多,都拿去供能了),所以实际转速使用的仅有2000马力。不过由于其气动设计较为优秀,且全机重量极低不到2.6吨,速度依旧保持着较为优秀的一线水平,达到骤雨级别,超越各国的武直系统。当然,如此代价换来的是异常充沛的电能输出水准,这套系统总共能够输出60兆瓦的充沛电能。(需要注意一点,海军装备设计定型普遍早于陆空军,因此设备效率差别较大是很正常的,而且仲裁和光影的动力舱其实非常小)该能量输出足以为其搭载“失衡”护盾系统,以进一步强化其生存性能,直至超越目前莱茵理解的任何一种陆航载具计划。这种想法非常大胆,但收益可想而知的巨大。

A133的一大亮点就是其较强的供能系统

    宝马集团高层对于这次武直计划的死灰复燃有着独特的超前理解,他们认为所谓的武直竞标只是一个躯壳,得益于宝马集团在后勤局的工作人员先一手拿到方针情报,宝马集团通过数据推理,运算出后勤局受到冲击的观念多半集中在辅助系统上,武直只是一个载体,甚至可以不是武直。这场竞标胜利的核心在于辅助系统的承载力——当然不会是重量承载,而是能源供给,要想达到冷冻射线的标准,宝马将希望汇集在辅助设备的开发公司竞标项目中,期待能够出现惊为天人的设计出来 。这也就是为什么A133计划采用人工氦3引擎而非混燃引擎来进一步降低价格。

    宝马集团的逻辑没有任何问题,后勤局确实是数据主义形式主体,虽然达索的设计有着极大的后勤优势以至于不可动摇,欧洲联合航空的设计对武直火力的补充也相当诱人,整体设计也尽可能的在考虑莱茵的后勤保障体系和部署条件要求,费用新增也不是很高,在这个阶段,阿古斯塔的设计可谓是完全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可言,几乎外界都认为这个设计更像是大饼与不符合列装规律的奇葩产物,如果说这次武直选型是伊甸尼亚的第三次先进战斗步枪选型计划,那么毫无疑问达索公司就是m16a2步枪,欧洲联合航空就是斯太尔ACR,而这个所谓的A133,只会沦落到和HK G11无壳步枪一样的下场。即便是莱茵后勤局这种注重基础技术先进而忽视战斗效率的选择偏向,也难以获得最后的胜利。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后勤局对A133也仅仅是持保留态度,等待即将敲定的辅助设备选型计划出炉,此时各竞标方已经拿出了自己的原型机设备,并开始进行演示测试与评估,很快结果就能显现——

阿古斯特工业的设计对于这个精打细算的选型计划来说,有些过于迈大步了。

    辅助设备方面,后勤局则遵循了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的原则,让各参与厂商自由发挥,以至于天马行空。莱卡和蔡司集团险些跑题到如何利用光粒子来摧毁敌方目标单位(即激光炮与光棱炮),要不是武直系统普遍供能不足,真的有可能就让二者问世了。当然并没有,所以就沦落为了灼烧敌方单位以削弱其防护水平,但是效率令后勤局感到并不满意(毕方:?)。另一方面,则是命运科技公司主导的第二级实验阶段的反重力波束设备,第二阶段是小型化阶段,命运科技公司的小型架束器能够约束十吨级重力波统一方向的精确化吸扯或者排斥目标。但是由于该设备能力性上仍有不足,也就仅限于这个水平,所以即便有着诸多优点,后勤局对其兴趣也非常之高,但作为主系统存在,似乎依旧挑不起什么大梁,毕竟就算是老到掉牙的bmp1型步战车,也有14吨重以上,而且拥有能够推动这个体重的动力系统,波束架束目前比较集中,把大量步兵举起来也不现实,因为没人会傻到聚在一团,面对空军单位来说,倒不如让武直考虑考虑自己的生存性,看是你先把对方扯失控还是对方先把你打死,而且设备仰角问题无法解决,放在机头顶部什么的是不可能了,那地面单位就得不到支援。综合考虑之后,后勤局将其作为副系统,或者可选挂件吊舱存在。当然命运科技公司也同样准备了一套经过特殊改良的护盾发生器系统,代号“边界”,作为主压轴方案出现。

    “边界”系统受到了伊甸尼亚冷冻导弹的影响,再配合上莱茵陆军的惯性战略战术思维开发而来。之前伊甸尼亚在南极的研究小队对地面和海面发射的冷冻导弹给予莱茵协约不小的启发,其释放的大块冰川恐怕不仅仅是能够缓解海平面上升和冰川减少等问题,盟军普遍认为该武器可以制造人为障碍阻挡物,阻塞敌人前进,达到多样性的战术用途。对于莱茵协约来说这种阻滞战术非常之重要,早在二战以前,拌线战术就普遍被当时的欧洲国家所运用,包括很长时间甚至至今这种战略思维与战术运用都被莱茵所继承与强调,在面对苏联一轮又一轮大规模装甲机械化集团冲击时,只有不断的战术遮段与阻滞阻塞战术能够为莱茵协约组织反击和等待援军抵达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虽然莱茵协约短时间内无法掌握冷冻导弹技术,但是命运科技公司通过高密度电磁约束式护盾技术的发展,与SAP公司的能量调配系统进行紧密配合,研发了能够达到类似效果水平,甚至在阻塞效果上更好的“边界”系统,简单的说这种系统能够以更远的距离约束电磁力场,但是密度和能力没有形成护盾的水平,在SAP公司的调配系统算法下,该力场屏障并不一直存在,而是随时待命,忽略那些来袭攻击,从而大幅度节省能量消耗,以在敌方单位接近时瞬间形成对应的墙壁阻止其前进。包括但不限于犀牛B集群冲锋和天启坦克碾压,甚至让神州的武官十分在意其数据性能,而且惊讶于其理论上可以阻挡包括帝国与神州机甲单位的冲撞。当然不限于如此,SAP公司后来在战时持续更新上传其算法,在设计时该系统就能够具备抵挡或者干扰定向能和铁锤坦克的汲取光束这类乱七八糟的能量运转,在更新后也能够有效干扰天启坦克那令莱茵协约装甲单位惧怕无比的鱼叉系统。严格来说这座墙壁在战场上是无形且随意变化其合适形状的,仅仅是在C5I战地指挥系统上常亮以提醒指挥官该设备仍在该位置覆盖运转,时刻形成屏障,综合上说该设备能量消耗相比于同期护盾系统的水平非常之低。

最初为了对抗于神州冲突中登场的铁锤坦克,但这套系统扩展性极大。终焉之战中莱茵被天启的鱼叉系统暴打后很快增加了针对性算法,果然非常有效。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另一方面,舍费勒集团为辅助直升机计划开发了一套能够搭配战地无人后勤保障系统的可携带维修机器,通过巧妙的配合重力波系统对设备与物料进行调控,自动化机器设备对载具进行维修与保障,能够起到战场临时维修站的效果,后勤局对这一小型化挂载设备较为满意,如果支援性陆航能够成为这种随叫随到的机动性维修站,那么对前线高烈度战场的帮助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另一方面命运科技公司也在精进“边界”系统,似乎在尝试利用多余的能源为武直自身提供护盾,或者是为其余装备的护盾约束器产生联动,对护盾能力进行增强。

    但与外界猜测的结果并不一样,后勤局居然破天荒的选择了“我全都要”的态度,虽然各方的方案均显得比较成熟可靠,足以在战局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但是——在冷冻射线的测试结果报告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堪入目。面对伊甸尼亚天顶星级别的分子冷冻技术和拜占庭情报中神秘的新野战防空单位,后勤局不得不提高选型的能力要求,不然辛辛苦苦挤出来的辅助直升机计划反而跟不上时代要求,那就是赤裸裸的浪费宝贵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最后在多种因素考虑下,沃达丰公司和SAP公司联合研发并提交的综合定向电子干扰设备成为了一锤定音之作。

    在各阵营全新的C5I完全体战地指挥系统下,电磁信号干扰普遍由战地指挥部和各载具搭配的中继器等(如果有的话)进行标准化电子对抗。基本上各阵营单位在这种严重的电磁压制环境下,只能依赖智能光学火控(电子肉眼✘电子目力✔)、极近距离雷达烧穿、或者一些特殊手段(如玄冥的量子计算机暴力解算,小幅度突破干扰,或者是仲裁者的重力波探测)获得视野与敌方单位坐标。即便在这个信息高效互通到一切信息瞬时共享的年代,超视距攻击与自动制导反而被打入冷宫(苏联除外)。但不代表电磁干扰手段就仅限于此,如果在局部投入先进的干扰发生装置,依然能够提升定向干扰压制能力,沃达丰公司对通讯领域甚至量子通信领域的理解已经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并且如果搭配SAP公司的算法和智能化系统,二者对电子信息数据的操纵就已经登峰造极。此时沃达丰正在测试中的电子操纵手段,足以让依赖信息化系统的武器将友军目标信息覆盖到敌方目标信息上。让敌人攻击他们的友军,甚至直接操控敌方无人设备。虽然这其中很多事情不列颠尼亚与伊甸尼亚的特工局也能做到(1000资金收买大法是吧,破案了,原来特工用的是植入式干扰控制器,操纵了敌方单位的系统) ,但二者要做的是远程控制干扰领域,还是略有不同。然而该系统测试和算法还需要大幅度精进,后勤局并不满意其现阶段表现与稳定度,所以设备后期被移植于即将诞生的艳阳支援机的升级款完全体——迷雾干扰机上。而现今能够挑的起大梁的,莫属于这套能够在通讯和观测频道双架构进行定向压制的设备。该设备通过内置的大规模算法以及相应干扰设备、高性能处理器能够对敌方单个编队实行近距离的定向屏蔽与干扰。目标的信息接收能力将会在原有的平衡中陷入劣势,从而使加密传输来的具体坐标信息被压制甚至产生数据丢失与错乱。令这些单位只能依靠光学设备自行寻找敌方目标、自算弹道落点等,大幅度并尽可能的降低敌方作战效能,或者另敌方雷达等信息搜集设备误报,将主防护区面向虚假目标,从而漏出自己弱点。该设备被认为在战场上较为有效,比较明显的测试是艳阳可以通过压制近距离防空系统,比如已经不堪入目的多功能步兵车与标枪兵搭载的ADATS MK II型多用途导弹(阿达茨MKII),其原本就较低的抗干扰性和较近的锁定距离再次遭到干扰和压缩,令其无法对锁定区外干扰他们的支援武直发动反击(标枪兵和多功能步兵车:哼哼哼啊啊啊啊啊,它为什么锁定不了啊啊啊啊啊明明在标准射程内啊啊啊啊啊)。当然这对设备功率要求也很高,同时为了保证较小的体积以适应机型,只能对单一编队或者单舰进行定向压制。(不过显然对玄冥的量子超算,突破电磁压制来制导的搜猎飞弹之类就没有什么作用罢了)

虽然各阵营战地指挥部的综合干扰压制与反干扰设备水平基本一致,但局部地区的定向性设备还是能起到一点作用的。

    即便各方设备如百花齐放般体现出自己优秀的战场辅助能力,但后勤局在面对分子射线那统治性的战场控制力面前,最终定下我全都要的决心,这一步的代价也很明显,那就是达索公司的骤雨改版的方案直接被宣告放弃,这个性价比最高最实际的方案是无论如何也满足不了众多设备加持后的功耗。采用全新机体设计似乎势在必行,哈特曼得知后欣喜若狂,他知道自己的虎王II方案胜券在握,他有足够的信心取得最终定型,以满足他年轻时在二战中的心愿——亲眼目睹充沛的空中滞留火力救赎地面上苦战的莱茵陆军……这是当时他身为空战王牌的梦想,即便自己操纵的台风C战斗机击落了上百架苏联战机,当他拂过欧陆大地上时,也只能眼睁睁看着盟军地面单位陷入苦战,心有余而力不足……但虎II重型武装直升机,就是他在知命之年(知命、花甲、古稀,分别指50、60、70岁)时,最大的心愿。而达索公司的人员也为了完成当年法兰西鸢尾直接暴毙的雄鹿直升机,加入了虎II的完善方案中。就此,新虎II方案正式与A133方案展开最终对决,后勤局将会在各个维度上考验二者究竟谁更适合定型列装。虽然新虎II即便在优化设计后,其部署要求、造价和维护难度上均高于A133方案 65%左右,但其能够提供的附加打击能力上却非常优异。综合来看,即便多方位要素考虑到,部署一架虎II的代价是A133方案的三倍有余,也可能依然能够值得这份付出。但现阶段莱茵在军备上的压力缺口越来越大,后勤局以费用太高,无法大量列装于各战区为由,企图抵消掉虎II的优势,已经有人开始质疑后勤局有主观意图压制虎II方案,欧洲联合航空公司毫不示弱,以瞎想部署数据为手段进行反击,证明虎II方案具有分数优势,而且哈特曼利用自己的合法权利,要求审计部门进行针对性调查。但正当相关部门准备进行受理时,来自后勤局总部的直接指示条令下达,要求考核分数权重进行针对性改良,名曰“莱茵协约独立陆航装备分数考核标准”,或者说原标准2.0版,“顺便”出台了辅助陆航装备的装备定型要求,该要求同样分为利刃战斗群和坚盾战斗群两种不同功能倾向性。首先基础型都要装备综合干扰设备与重力波发生器,以及最重要的“边界”等离子力场发生系统。利刃战斗群要求额外装备目标指示器,强化对一线战斗部队的增幅能力,坚盾战斗群要求加装自动维修设备和护盾协调套件,强化对后勤保障的增幅与维持部队战斗力。

A133模块化在这种时候就显然具备更多的优势

    新标准明显对于A133方案的模块化上有着倾向,进一步让A133这种适应性极强的先进模块化设计得到分数评估优势……另一方面,后勤局确认了对新一代干扰设备的迭代列装计划,也就是后来的迷雾干扰机。但如果算上未来可能会小批量部署的迷雾干扰机,辅助设备就可能达到了5个之多。这就对脱胎于重型攻击武装直升机的新虎II方案来说非常不友好,其供能要求绝对是空前绝后的,后勤局认为可能会超出了其能力范围。综合未来要求考量后,后勤局认为A133方案更加有发展空间。

    这一结果对于哈特曼与欧洲联合航空公司来说如遭晴天霹雳,但后勤局下达的决定,除了莱茵最高安全理事会的温特理事长,无人能够动摇。但哈特曼无法接受这个决定和结果,实际上从设计的角度来说,虎II完全可以根据标准进行供能改良和特化,它毕竟是重型机,有着很大的改良空间与可能性,而后勤局在这一阶段迅速做出决定令他无法理解,一向重视数据主义的后勤局不应该如此收尾。另一方面,哈特曼持续的信息收集得知,在进入定型后的A133在装备适应期间也进行了大量改良,消耗了不菲的经费,部署单价也直线飙升,如同F18E/F超级大黄蜂面对优化后的ASF-14超级雄猫一般,并没有什么所谓的较大后勤优势。这一系列事件的失败和希望破灭击溃了这名年过半百的空战传奇,他在极端的悲愤之下认为自己已经不能胜任工作与职务,在选型结束后不久就辞职退休,很快身体状况极速下滑,不久后在遗憾与不甘中离开了人世。其逝世引来了整个盟军阵营的沉痛哀悼,悼念之规模浩大响彻西方,伊甸尼亚也对其陨落举行降半旗仪式,以纪念这位“抗苏英雄”的功绩。神州方面为了避免被苏联谴责,只是民间自发的举行了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不过克格勃有情报认为这些民间活动中,神州空军各级官员频繁低调出现,参与纪念活动。(十分生草,但确实合理,世界线真是奇妙,被谴责和追念的罪人与英雄也能轻易调换角色,世界之敌也能换作他人。)虽然苏联政府对此事毫无评价,但苏联空军不少人都发出感叹,不能亲手终结这个沾满红军烈士鲜血的……可敬对手,据说那几天伏特加消耗量产生爆炸式增长。

    至于后续A133方案存在的问题,只有极少数特别人员得知其细节,不管其资金作假是自上而下的隐瞒,还是别有用心的事件链之一,没人有资格调查包括和平珍珠计划流产在内等一系列内幕的真正原因,以及一些不为人知的战略资源究竟流向何处……有传言说莱茵协约正在建造秘密武器,终焉之战即将到来时也验证了这个传言,但恐怕……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不过言归正传,虽然出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细枝末节,但不可否认的是A133方案本身依旧是相当优秀的设计,接下来很快阿古斯塔工业开始按照后勤局的标准,在装备得到中标后将会得到其余竞标公司的技术援助,联合航空公司、达索等都介入进来开始全方位完善该方案设计,后勤局赋予量产机代号为“艳阳支援机”,或许是因其干扰波对于敌人来说如同烈日一般让人睁不开眼,失去作战能力而命名。

    艳阳支援机的主动力来源由4片轻量化合金桨叶组成,主旋翼直径12米,转速可达400转/分,单片桨叶重70千克,相比二战时期技术来说重量下降了30%,金属强度却提高了50%。尾桨直径3米,单叶重6.2千克,转速2000转/分,提供主要的平飞极速。在原基础上加装了声呐和暴雨导弹同原理的分子扰动式深水炸弹,能够让潜艇装甲受击部位短时间内变得非常不稳定且开始渗水,逼迫其上浮排水。全机优化设计后开始安装各战斗群模块,重量上升至2.7吨,再加上各设备外挂后气动水平严重下降,极速下滑严重,基本持平于各国新锐陆航直升机。在防护性上,本身艳阳的防护水平并不是很高,略高于苏联采用含能装甲的双刃直升机和通电流体装甲的毕方。更别提伊甸尼亚的冷冻直升机采用非常先进的树脂有机纤维材料装甲板,搭配上其冷冻设备在遇袭时的紧急反应措施(制造冰层或者抽走来袭攻击体的热量等等手段)所提供的强悍防护能力。好在低离地高度时可以使用重力波配合其做出匪夷所思的机动,搭配上火控干扰和电子入侵能力,来大幅度提高自己的生存性,当然由于波束射程较短,使用条件并不宽裕,艳阳在面对多个防空设备时,还是迅速选择脱离为妙,但在诸多中小型直升机当中,艳阳支援机的生存性确实是独领风骚的。

可见后期设计改良了一部分,比如尾桨中央后置

    为了持续性支持各设备运转并且减少资金投入,莱茵协约为其安装了超导电池组,虽然没有采用激光诱导技术保证低温冷却并且加持转子技术和当时还在测试的热转电技术,但材料学的进步令其还是起码具备了超导效应,它把电能转化为磁能储存在超导线圈的磁场中,由于超导状态下线圈没有电阻,所以能量损耗非常小,效率也高,对环境污染也小,进一步提高充放电效率。虽然不如神州的聚变科技电池和苏联的核融合电池,但相比于拜占庭的超级锂硫电池还是具备一些优势的。光是在最基准指标上就能够以锂电池10%的大小储存其500%的电能。该超导电池被视作莱茵民用基础电池配置,因此部署条件非常友好,普通的小型民企都能做为供应商存在。

    当艳阳支援机加装坚盾套件时,他可以利用自己的重力波束为后勤保障资源提供最后一步的搬运和维修配合,并部署维修系统,对载具进行维修保障,当从后方运来的装甲板浮在半空中,被临时焊接用于修复载具,一个个系统套件漂浮进入载具体内,维修设备进行检修时,恐怕无人不会感叹莱茵后勤细节上的鬼斧神工。另一方面,加装转换器的“边界”系统也能缓慢的给予护盾系统补充空缺,提供额外供能来补充损失。

    而加装利刃套件的艳阳支援机则在智能算法分析下微调重力波发生器,对敌方单位前进或后退方向进行巧妙的干扰,比如将力量施加在单侧履带上让其移动时发生偏转,从而干扰其行进进度。而在目标削弱上,艳阳能够修改通讯系统传输的坐标,通过生成假目标,忽略真目标方位的方式,让敌人可能调转车身,漏出自己的弱点,虽然效率上不如守护者坦克专门设立的弱点分析计算机,但也算效果不错,配合多重削弱方式能够有效压制敌方单位的反扑,为莱茵陆军争夺战场主动权。

但谁能解释一下这个黑皮的配色和艳阳这个词沾边吗?

    艳阳的驾驶员普遍来自于莱茵各神州系汉语院校,自德二成立以来,神州对这个中欧国家的了解便逐步增加,虽然一开始对其知晓程度离对不列颠尼亚和法兰西鸢尾还差的远,但是对于德意志凯撒来说,神州这种孤立于东亚封闭自身历史的天朝上国,无异是非常神秘与令人费解的,在地缘战略学说成型前,德意志人普遍非常不理解神州是如何避免被外国势力干涉并被撕裂和侵略的,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自中世纪被发现以来,就被德意志人视作天国乐土。著名德意志诗人就曾留下名言“神州,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土地。那里没有战火与人性之恶,只有和平与包容。”直到德意志统一后,国民与政府才自认为自身已经取得统一和独立,终于有资格以一个真正独立国家的身份来学习神州之道,第一次睁开眼睛抬起胸膛与神州正式深入交流,兴建汉语学堂,派遣大量留学生前往神州参悟和平之道,学习其思想和文化。然而好景不长,俗话说结婚之后才知道媳妇是母老虎还是小猫咪,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和逐年深入的了解后,德意志上层逐步了解了神州的逻辑和本质,以及和平历史背后的真正原因。即便在如今莱茵协约极端反感势力扩展和额外的霸权争夺等话题,很多民间激进派(也可能是键盘政治家)攻击神州与伊甸尼亚二者争夺太平洋利益的帝国主义行为(也包括封建制度)。但依旧有大多数的人普遍认为神州的空气比较甜,是充满光明与未来的和平乐土。

对于这个世界线的德意志来说,流尽了鲜血与热情,受尽了侵略和苦难,才换来了独立与统一。死者的奉献和初心被时时刻刻所铭记。

    尤其是在汉语系学校进修的高材生们,饱读神州文学作品,四书五经倒背如流的她们无比向往神州的和平生活,厌恶欧陆无穷无尽的战事和德意志永远处于四战之地的凄惨命运。可能是因为这些院校学生相比于其他人受到的洗脑过程较少,同样是对“宿命之愿”(独立且长久的和平)的理解,正常人选择的是以战捍卫,她们可能会选择“run到神州”。虽然莱茵协约最高层对这种思想没什么太大表示,但普遍由上至下对这种思想深恶痛绝,最终国防部找到理由对其兵役规则做更改与定义,把她们送进了军队服役。

正因为如此,近代至今战火肆虐的欧陆尤其是德意志人对神州的安定有着无比的向往和憧憬。

    艳阳支援机设备涵盖较多,即便自动化程度较高,也至少需要高学历才能驾驭,由于德意志大学虽然门槛很低,但成功毕业要求很高,而且莱茵不想浪费宝贵的工科生资源(即便真的很多了),为了全面的在科研、生产和一线上完全利用工科人才,艳阳的驾驶员基本都是来自莱茵各国的汉语系毕业生,东方日出之国的信仰者来驾驶艳阳支援机,倒也听上去很合适。(帝国:你**!)为了避免敌方战地指挥系统干扰操控信号,艳阳支援机的驾驶员其实离前线也没多远,当然也有人怀疑是莱茵故意布置在盟军前线基地中,令其生命受到战况的威胁,以恐吓驾驶员们,一旦战局失利,她们都命运可想而知。好在几年的军旅生涯后,她们的内心已经得到了些许的改变,虽然嘴上还是那一套东西,但战友们为何而奋斗与牺牲,她们不会完全感受不到。

战友们也特别高兴有艳阳支援机在自己上空盘旋,这证明他们的战局将会得到较大的改善。


    当终焉之战到来时,艳阳支援机和莱茵将士们没什么两样,她们做好站在烽火前线上的准备,以共同抵御任何来犯之敌,她们将会是敌人眼中不可直视的刺眼烈日,也会是战友心中的温暖阳光……不管是苏联红军,还是前来“解放”她们的东德同胞……但好在手刃同胞之事,不需要她们亲手完成。

东德当年的起义是德意志之痛,虽然之后德意志奋发图强,但战时经济令民生福祉并没有什么区别,导致东德认为莱茵仍然处于资本家的剥削下。

    

单位语音:

出厂:

日出东方……西山落


选中:

艳阳高照,清风徐徐

黑色的外壳,藏不住艳阳的心


我预感到战火即将逼近,对吗指挥官?

真羡慕神州的和平环境

干扰频段正常,百无一漏……

无限的欲望,催生无尽的争端

倾听遵命,指挥官


选中(利刃):

目标指示器与弱点算法协调完成

我可以阻挡敌人的铁蹄了

兵体无形,形露必溃

(《八阵总述·奇兵》)


选中(坚盾):

已连接无人后勤供应链

无人维修设备挂载完毕

护盾充能转换参数正常


移动:

风雨后现身(指暴风、骤雨的掩护下)

从山峦之畔,到大海之滨

登峰而视,一览无余

天辉地珍,再现于此

若是这里也如同神州一样宁和……

宝马 “升腾”引擎运转良好


攻击:

干扰波段调频完成

让他的FCS(火控系统)失灵如何?

干扰敌方的坐标传输数据链

协调重力波,延缓敌人推进(利刃)

迷惑敌人,令其漏出弱点!(利刃)

千层波浪,冲蚀巨岩!(利刃)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利刃)

检修方案生成,开始作业(坚盾)

吊运补给材料,配合战地维修(坚盾)

无人维修机部署至地面(坚盾)

悉心加护,坚若磐石(坚盾)


攻击(对潜):

投放分子扰动式深水炸弹!

反潜系统挂载接入,开始作用

折戟沉沙吧


移动攻击:

下面尽是残垣断壁……

无尽的战火,几时方休?

前去驰援

尽可能压制战场目标


技能:

止步于此吧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干扰编码就绪,随时更新屏障

构筑完成,光幕开始自行拦截

制造屏障,掩护友军

得陇望蜀,绝非善类!

水幕拒敌!


战斗中:

持续干扰中

挽弓欲射,需屏息凝神哦

除了战争你们就别无可选吗?

此为黎明苍生之天下!非暴虐诸侯之天下!

你们怎样才会罢休?


被攻击:

他们解算了我的位置!

设备遭受威胁

正在规避,但长此以往……

指挥官,设备需要支援!


撤退:

如履薄冰,天自庇佑

行事谨慎,可称机敏

三十六计走为上


被击毁:

机体坠毁!机体坠毁!

如果我在里面……太可怕了

日冕 同人 莱茵协约 艳阳支援机0.57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