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法则|“外在是内在的投射”的真正意义(上)
如何理解外界是内在的投射?
有人对自己做了令自己不开心的事,比如对象敷衍回应我,或者明明很在意我 但ta就是不做决定,总和我拉扯、再或者 公司领导无视我劳动 不给我发工资、同学朋友总是不和我亲近等等
这时候看到有人说“外在是内在的投射”、“一切都是自己允许的”,于是得出结论:“是我的内心觉得ta很敷衍,于是投射出了ta的敷衍行为”、“是我内心有‘领导会无视我的劳动成果’这一信念,于是投射出了这个结果”、“我心里允许领导不给我发工资”......发生A事,是因为心里我有A信念,是我允许了A事的发生。
这样的结论不完全是正确的,因为不严谨。
你以为这两件事没有关联,以为它们分别对应两个信念(确实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但很多时候,不同的表象(3D/事件/你遇到的事情)引发的原因是相同的。
信念的投射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单线投射(我遇到的A事件对应甲信念、B事件对应乙信念),而是一个点射出多条线,引发多个果(A事件、B事件共同对应我的甲信念)
继续沿用前面的两个例子:我遇到了“对象敷衍对待我”和“领导不给我发工资”的现实状况,这两种状况对应的同一个内在信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可能性):
1.我不尊重自己,于是直接投射出别人不尊重我的事件
于是有些人问:我很尊重自己,为什么还会遇到不尊重我的人?那么这就是第二种可能性:
2.我尊重自己,但我认为别人不一定尊重我/我尊重自己,我也相信大部分人都尊重自己,但我觉得这世界上总有人会不尊重我。
信念“我尊重自己”后面不是句号,而是逗号,它后面还跟着一大串其他信念。
其实大多数人的信念都是这样的,它们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交织在一起。
我们有多信念都藏在潜意识里,而潜意识基本难以被自己100%了解(要不然干嘛叫它潜意识)。可能我们以为自己的信念是“我尊重自己”实际上这句话(信念)后面还跟着一大堆所谓的“特殊情况(总有人不xxx)”、一大堆“但是”。
外在是内在的投射,
外在不光投射我们意识到的内在信念,还会投射出我们没意识到的部分。也就是那些长长的、只被我们发现了一半的信念句子,它们的后半部分,也同样容易投射出去。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在某方面的信念非常简洁,后面没有跟着长长的句子(例子1),前述两个例子中的信念不一样,但投射出了相同的“不被尊重”的现实。类似两个不同树的树根,开出了一样的花。
这也是为什么每个人的思想、信念不同,但有时候会遇到类似事情的原因之一。
总之,信念的投射并不是我们头脑理解的那样,信念与信念之间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共同投射出了我们当下遇到的现实。今天举的这两个例子算是比较常见、也比较容易想到的。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情况,下次我再写一篇来继续说明。
一个彩蛋: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把投射当成当成一对一的单线投射,会出现什么情况?
我们有可能会陷入更深自责或自傲这两种极端状态中:
自责:“对象敷衍地对待我 竟然是因为我心里有‘他可以敷衍对我’的信念”→“怎么办,我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我果然很不自爱,我太糟糕了”→我越来越自卑
自傲:“对象敷衍地对待我 原来是因为我给ta设定了‘ta可以敷衍对待我’的假设”→“原来ta能被我随意控制,我是上帝(状态嚣张)”→抓取感上升、小我想被认可,于是更想控制→我越来越自傲
(*自傲不是自信,下次另开一篇专门说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