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忘川书屋(第十九期)

2023-06-12 00:44 作者:Taraniszhm  | 我要投稿

本周书籍:李硕《翦商》

说起中国历史的起源,人们大多会说始于炎黄二帝,然后是尧舜禹,夏商周。但是甲骨文最早出现在商朝,而保留至今的也少之又少,所以至于更早的历史,我们根本无法考究也无法研究。没有文字的记录只有零星文物的出土,让过往的历史如同迷雾一般笼罩在每一个历史爱好者眼前。

所以,我们基本默认中华文明有迹可循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但是关于商朝和周朝的具体情况因为历史久远也众说纷纭。商人“尚武”、周人“尚文”,这大概是我们对商周都有的一个初步印象,不过对这二者区别的直观感受可能少了些。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观看影视剧 (如《孔子》《孔子春秋》等)是一种方法,不过作为观众,我们可能不太会将“尚武”与“人祭”联系起来,似乎由器械和流血构成的征战场景便是“尚武”的全部内容了。唯有进入更多的历史才可能体会殷周之变在文明层面的意义。

本周推荐给大家的这本书是李硕教授的《翦商》,这本书整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并进行了合理的推演,并且字里行间有理有据,向大家展现了那个时间段的真实历史。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发现后续传唱的很多故事,都是虚构的,没有历史依据的。或者说,是为了掩盖一些真实的,不利于当政者的历史,从而进行了捏造和篡改。

其中最让人震撼的莫过于所谓的“人祭”,“人祭”是指杀死活人进行祭祀,意在供献给神灵祖先,“人殉”则主要是指王室和贵族死后把活人带着和他 (她)们一起殉葬。还有用活人为建筑物奠基等等。总之,这些受害人都被当做了“人牲”,就像牲畜一样被作为祭品殉物。而且,从商朝的祭祀坑、墓葬中发现了种种惨状,有些先被杀死后刨成两半,有些先被放在蒸煮的容器中蒸煮,还有些被肢解后随意抛掷,有些甚至被砍个半死之后丢入坑内,让其挣扎,似乎有意要欣赏他们慢慢死去的惨状。而这些死者中,许多是年轻人,还有不少妇女与儿童。而人祭的规模据甲骨文记载有的一次献祭就达到了三千人。而目前根据考古发掘的证据则有一万多人。

李硕反对人祭是渐渐消失的观点,而是认为它是在周代商的时候戛然而止的。周人灭商之后,终结性地废止了这种残暴的制度,这尤其是周公的功绩。周人开始建设起一种新的文化,强调以“德”为中心实行统治,而其政治道德文化的第一义就是“止杀”。“止杀”首先是禁止这种残忍杀死大量已无抵抗力和无辜者的暴行。相形之下,在周以后的遗址中,就再也没有了这种杀人如麻的祭祀坑。周代的王室和贵族的墓葬中也没有了人殉,甚至连商朝人祭的文字记录也没有了,这血腥的一页似乎被撕掉了,只是后来从甲骨文和考古发现中慢慢发现了这骇人听闻的一幕。“止杀”还包括了防止战争,而周朝建立的以德治和礼法为基础的封建制度,则维系了西周数百年间的大致和平,这更是功不可没。

通过阅读这本书,你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到华夏文明的起源以及发展,并且深入理解中华文化是如何在如此早的时间点迈入了封建社会,并且一直传承。这是近几年来位数不多的历史好书,在这里推荐给大家。


推荐指数:9.5/10



忘川书屋(第十九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