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家长该如何处理?三不原则+5条建议

2022-04-06 17:56 作者:播优私塾秦老师  | 我要投稿

每一起极端事故背后都有一系列被忽视的安全隐患,而这些问题最终酿成了大祸。守护校园安全,防止校园暴力,年年讲、月月谈,归根到底不应流于会上、纸上和嘴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给家长一个方法,希望你能收藏转发。

家长们经常抱怨说现在的孩子不懂得忍让,归因为独生子女问题,或是“溺爱”问题。其实根本原因是家长们对孩子的矛盾介入太多了。没必要的介入,或不得当的介入,一方面会把孩子间的矛盾刺激放大,另一方面也没给孩子留出学习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机会,第三个坏处是容易让孩子遇点小冲突就觉得是个大事,反而变得斤斤计较,心胸狭隘。

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互相发生点小矛盾小摩擦很正常,家长不必把这看成是问题,不必马上出面干涉,更不必因此而生气。不严重的情况下,假装没看见,把矛盾留给孩子们自己解决;较严重时,简单地拉开即可,不必计较自己的孩子吃亏了还是占便宜了。道理可以简单讲一下,不讲也行,关键要保持友好轻松的态度。这看似有些不作为,却正是培养儿童健康人际关系的最基本、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

我把这种方法总结为“三不原则”:

不生气,不介入,不怕吃亏。

“三不原则”看似消极,意义却非常积极,它的主要功能是避免了成人破坏性的参与,而且它内含一种信念:儿童有能力自己解决相关问题。

这个信念的确立非常必要,它是科学儿童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迁移到其他问题的解决上。没有这个信念,“三不原则”就失去了支撑的力量。很多家长在开始接触到这个原则时,总是将信将疑,一旦在生活中尝试验证,绝大多数人都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

同时,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做好榜样,注意自己的言行,多对孩子肯定,鼓励,赞美,支持,让孩子感受我们全然的爱!

在批评,指责,漠视,暴力中长大的孩子,心中会有一个很大的黑洞,对自己不接纳,自我攻击,也把这种心理投射给社会和他人,难以和他人建立信任有爱的关系,在社会上也会遭遇很多挫折,很难感受幸福,甚至有些会出现人格障碍和心理疾病。

未成年人甚至刚刚成年的人员,世界观尚未形成或者不成熟,做事容易冲动不计后果,并且受有关影音资料的影响爱讲哥们义气,往往误入歧途,酿成大错。

如果真的出现了孩子与别人家的吵架或打架,父母可以出声帮孩子撑腰,引导孩子,但无法完全替代他们解决问题。所以平常的教育很重要,在平时就要好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该怎么做。

有句话叫“小孩打架不记仇”,也许恰恰是因为他们不像成人那样较真。对孩子们来说,没有“吃亏与不吃亏”的概念,所谓“吃亏与不吃亏”都是家长的想法。

所以孩子刚刚打过闹过,眼泪一干,又在一起亲密无间地玩耍。只要能保证孩子的安全,没有必要把孩子之间的问题看得过于严重。如果一点磕碰都不容许发生,那就只能牺牲孩子的活动空间和探索机会,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绝对是弊大于利的。

孩子发生争执是避免不了的,家长该怎么处理呢?

1.判断这是孩子间的“正常冲突”还是受欺负

孩子的打闹很多是游戏的成分,他们会偶尔拉拉同伴的小辫子、拍拍他们的肩膀,但由于他们还不会控制这些动作的度,有时会造成一些伤害事件。平常家长可以提醒孩子,玩闹的时候不要动作过度,不要打到对方身体比较脆弱的部位,如眼睛等。但是如果孩子的玩闹没有造成安全事故,家长没有必要把孩子之间的打斗看得过于严重。

2.不要直接插手去警告对方或实施惩罚

孩子之间发生争执,他们自己处理问题的过程,也是锻炼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家长听到的可能是自己孩子的一面之词,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不是太了解,如果直接插手,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麻烦、更复杂。

3.引导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孩子不知道如何处理与小伙伴之间的矛盾,向家长寻求帮助时,家长应引导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确定最终的解决方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如果事情较严重,应与老师和对方家长共同商量解决之策。

如果责任在自己,应主动向对方道歉。

如果责任在对方,应明确告诉孩子这是一种错误行为,以防止孩子模仿,并鼓励孩子心胸要开阔一些,不要斤斤计较。

如果是原则性问题,要教育孩子学会用适当的方法争取自己的权益。

4.巧与对方父母沟通,鼓励孩子正常交往

双方父母最好能诚恳地交谈,彼此谅解,友好地解决问题。孩子是最敏锐的观察者,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并且在他们幼小的心里留下父母深刻的印象。友好地解决问题能使孩子受到感染,化干戈为玉帛,在成长过程中,不做“小霸王”。

父母不要因为孩子间常发生争吵和纠纷,就限制孩子与同伴交往,要创造条件,鼓励孩子与人交往,让孩子在冲突和纠纷中获得体验,增长与人交往的经验。

5.不提倡家长插手,但不等于家长就应该坐视不管

有些情况下,如孩子面临危险,或是和同学之间的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时,是需要家长了解、参与,并帮助孩子协调解决的。如果需要介入,也要记住放宽心态,抱着协助的态度,而不是主动地替代帮办。在孩子向你求助时,要问孩子:“你希望我为你做什么?”听取孩子的请求后,家长应该提供机会,让孩子体验一些积极的解决方案,例如“不打不成交”、“握手言和”等。

虽然不提倡家长插手,但不等于家长就应该坐视不管。家长要对孩子表达信任和提供支持,可以对孩子说“我相信你能想办法处理好这件事”,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家长该如何处理?三不原则+5条建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