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秋元康的心之独白?——从近期的曲子来看肥秋心理状态

2021-06-24 21:11 作者:螭晵  | 我要投稿

紫27单under曲说是27单最好的一首歌想必已经没什么疑问了。我看了《锈司南》的歌词之后感觉和以往的under曲区别很大,思考了一下之后,拿出来做下讨论。

首先,以前的under曲歌词是个什么风格?

不遇这些核心元素先放在一边,以前的under曲歌词,它的叙事主视点是在under成员,或者扩大一点说,是在“不遇的人”身上的,是康子以不遇的人为主视角去写的歌词。其中最明显的一句,“我的商品价值到底在哪里”,想必这是所有追梦而未得的人思考过的问题,也就是“我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包括《日常》的under主视点也是一样,讨论的是陷于日常中的人如何去冲出一成不变的生活,叙事模式,都是秋元康自己代入不遇或庸常之中的人,然后去为他们阐述他们心中所想。
但是《锈司南》不太一样,我在这个歌词中感受到了来自秋元康本人视角的一些东西。

引发我做出这个判断的点有两个,一是开头第二句歌词便点出来的指南针的本体——好奇心,二是第一次副歌后面的一句“我对于平凡的开拓者们的夸夸其谈毫无兴趣”。

从这两个要素中我们能够抓取到叙事者所寻求的东西,是“特别”“有趣”和“不平凡”,叙事者所抱有的最主要的情感,是“好奇”。从这些东西来看,我们能够明显发现一件事情——叙事者是一个搞创作的,而且这个搞创作的对于开拓新领域以及有趣有着极大的追求。而创作这件事本身,和偶像的工作以及梦想,属实沾不上太大的边。

而创作者如果在什么作品里谈创作,那他八成是在谈他自己。

在确定了歌词本身是秋元康对自己一些心境的阐述之后,我们可以把目光移到歌词的其他部分,歌词的其他部分一直在重复一个主题那就是“开始”和“前行”,这也就说明创作者本身,在经历一个驻足不前的状态。

那么我有理由判断,康子进入了一个灵感枯竭的时期。

这个灵感枯竭并不是指歌词,毕竟歌词风格在出现之后,是可复制可量产的。灵感枯竭,指的是开拓新的“有趣”的东西。

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吉本坂,康子和吉本合作,用偶像团体的形式唱出成年秃顶社畜的心声。

此外还有康子搞过的很多企划,都是建立在一种甚至可以称之为无厘头的开拓基础上的。
而康子此时,已经开始慢慢失去了这种开拓的欲望和好奇心,这也就是他称之为锈掉的指南针的原因。他无法通过过去旺盛的好奇心,获得任何一个开创性的新点子。
因而,他写出了这首歌词,这首说出他自己心声的歌词。

如果我们从歌词内涵上出发,假设内涵较深的歌词都是康子亲自制作的话(我不太敢想作词这方面康子敢让代笔的外人像他一样夹带私货),实际上康子或许进入了一个长期的消沉状态。

举个例子的话,白的一单二单是社会人歌词,用以前绿的调子和风格唱着要如何遵守规则的歌。一单讲不要甩锅,二单讲不要做被ban的人,实际上和以前绿主体的特立独行调子是不一样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个人判断的秋元康心理状态最低点,应该就是在route246那个时期,一方面,长期封锁让他没法出门快活,另一方面,包括绿解体改名在内的各种消息,可能的确对他有一定伤害。

康子现在是有钱人,但是有钱人也是人,看到他倾注心血打造的绿团这一作品分崩离析,心理状态必定不会乐观。而事实上,去年他也罕有优秀的企划作品,远程杀人并不是一部优秀的剧作,只是借着疫情期间的万事皆可远程而应运而生的东西。属于典型的蹭社会热门话题的作品。

而从锈司南来看,康子可能已经走出这个状态,他寻求着好奇心和创造力,寻求着宁可死在前进的路上也不要死在回家的路上,而这一切的结果,可能就是他的新作品:

白石麻衣出演的,《漂流者》。

秋元康的心之独白?——从近期的曲子来看肥秋心理状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