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份错题解析记录——生理学
1、半月瓣一般指的是分隔心脏瓣膜中的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 心室开始收缩后,心室内压力立即升高,当室内压升高超过房内压时,推动房室瓣关闭,此时室内压尚且低于主动脉压,因为半月瓣仍旧处于关闭状态,这个周期称为等容收缩期。 射血期心室收缩,室内压升高超过主动脉压,半月瓣开放。 等容舒张期是射血后,心室开始舒张,室内压降低,主动脉的血液向心室方向反流,推动半月瓣关闭,此时室内压高于房内压,房室瓣仍旧处于关闭状态。 充盈期,室内压进一步降低,低于房内压时,心房内血液冲开房室瓣进入心室。
2、呼吸时,当肺内吸气量达到一定容积时,牵张感受器受到牵拉刺激而兴奋,冲动沿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在延髓内通过一定的神经联系,使吸气切断机制兴奋,使吸气终止,转入呼气。若切断双侧颈部迷走神经,则吸气延长,呼吸变得深而慢。
3、随着年龄的增长,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因此老年人的血压高于青少年。
4、唾液是由口腔周围的唾液腺所分泌液体,它具有润滑口腔粘膜、溶解食物和便于吞咽的作用,其中还含有淀粉酶和溶菌酶,能帮助消化和具有部分杀菌作用,唾液无色无味,PH为6.6到7.1。
5、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血浆为血细胞的细胞外液,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沟通机体内、外环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血浆的成分受机体的代谢活动和外环境的影响可发生相应变动,但在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各种调节作用使血浆的成分保持相对恒定。血浆的理化特性相对恒定是内环境稳态的首要表现。
6、第一心音是由于房室瓣关闭、心室肌收缩时血流冲击房室瓣引起心室振动以及射血时血流冲击动脉壁引起振动而产生的,标志着心脏收缩期开始。
7、当后一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收缩期内产生的收缩,称为完全强直收缩。若后一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过程中的舒张期内产生的收缩,称为不完全强制收缩。
8、睡眠有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两种时相,慢波睡眠时表现为:(1)脑电波呈同步化慢波;(2)嗅、视、听、触等感觉功能暂时减退;(3)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减弱;(4)伴有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如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瞳孔缩小、尿量减少,体温下降、代谢率降低、呼吸变慢、胃液分泌可增多而唾液分泌减少、发汗增强等。异相睡眠表现有:(1)脑电波呈去同步化快波;(2)各种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以致唤醒阈提高;(3)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进一步减弱,肌肉几乎完全松弛;(4)可有间断的阵发性表现,如眼球快速运动、部分躯体抽动、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加快而不规则等表现;(5)做梦。
9、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理效应:(1)缩血管作用;(2)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递质;(3)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些神经元,使中枢对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敏感性降低,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加强;(4)促进醛固酮的合成和释放,参与保钠排钾。
10、肥大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内所含颗粒中有肝素、组织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可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充血水肿,也可使气管平滑肌收缩等,从而引起哮喘、荨麻疹等过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可吸引嗜酸性粒细胞,使之聚集于局部,发挥抗过敏作用。 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反应,在机体防御疾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嗜碱性粒细胞与肥大细胞细胞结构相似,作用机理相同,参与过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可通过分解组胺、灭活白三烯,来阻止或缓解过敏反应;还能对进入体内的寄生虫进行杀伤及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中性粒细胞具趋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杀菌作用。
11、深反射,又称腱反射。其实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其实是肌牵张反射的一种(另一种为肌紧张)。临床上经常检查的腱反射有: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等。 浅反射是刺激皮肤或黏膜所引起的反射。常用的浅反射有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肛门反射。
12、基础代谢率是人体在安静休息和空腹状况下,测得的单位时间内人体能量消耗的水平。基础代谢率测定对协助诊断甲状腺功能异常以及调整治疗药物的剂量有一定意义。
13、人的红细胞中含有A凝集原(抗原)或B凝集原,而在血清中分别存在相应的抗A抗体(抗A凝集素)、抗B抗体(抗B凝集素)。红细胞膜上只含A抗原者为A型血;只含B抗原者为B型血;含有A与B两种抗原者为AB型血;A和B两种抗原均无者为O型血。不同血型的人的血清中有不同的抗体,但不会含有与自身红细胞抗原相对应的抗体。患者红细胞在抗A血清中凝集,说明红细胞膜上有A抗原,故患者血型为A型或AB型。
14、当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变动,肾血流量通过自身调节作用,保持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相对稳定,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不变。但血压降至60/40mmHg,超过自身调节作用范围,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将下降,滤过率减少,出现少尿或无尿。
15、胆色素是胆绿素、胆红素、胆素原及胆素的总称。胆色素是血红素的主要代谢产物。尿胆素是尿液的主要色素。粪胆素是粪便的主要色素。胆红素是人胆汁的主要色素,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
16、在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以K+最高,静息电位主要是由于安静时细胞膜对K+通透性较大,K+从细胞内向细胞外扩散而形成的。
17、红细胞在等渗的0.9%NaCL溶液中可保持其正常形态和大小,若将红细胞悬浮于一系列浓度递减的低渗溶液中,水将在渗透压差的作用下渗入细胞,当NaCL浓度降至0.42-0.46%时,部分红细胞开始破裂而发生溶血;当NaCL浓度降至0.28%-0.32%时,红细胞全部发生溶血。
18、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称为凝血因子。已知的凝血因子有14种,在这些凝血因子中,除FIV是CA2+外,其余的凝血因子均为蛋白质。
19、第二心音是心室舒张期的标志,第二心音最大的组分是主动脉瓣关闭发出的声音,此时心室舒张,心室内压明显开始下降,血液充盈心室,因此可将其看作心室舒张期开始的标志。
20、刚从汗腺分泌出来 的汗液与血液是等渗的,但在流经汗腺时,在醛固酮作用下,汗液中的Na+和Cl被重吸收,因此机体大量出汗时可导致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造成高渗性脱水。
21、内生肌酐大部分从肾小球滤过,不被重吸收,排泌量很少,故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液生的内在肌酐全部清除称内生肌酐清除率,被用作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是能较早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敏感指标,当肾小球滤过率为50%, 内生肌酐清除率可以≤50ml/min,此时血肌酐、尿素氮仍正常。
22、阈值是指当一个刺激的其他参数不变时,刚好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兴奋性是指一切有生命活动的细胞、组织或机体所具有对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或特性。 因此阈值越大,兴奋性越低。
23、A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物质顺着细胞膜内外侧浓度差转运的过程,如O2,CO2,H2O维生素D和固醇等脂溶性小分子等。 B易化扩散是指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在特殊膜蛋白质的协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转运的过程。其转运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经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二是经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都是以经载体的易化扩散;如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氯离子等是以经离子通道的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是指物质在细胞膜特异载体蛋白携带下,通过细胞膜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的跨膜转运。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即由ATP直接供能,逆浓度差转运的方式,钠钾ATP酶(钠泵)参与的转运是最为典型的一种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是由ATP间接供能的逆浓度差转运方式。它利用钠泵活动形成的势能储备,来完成其他物质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如小肠上皮细胞从肠腔中吸收葡萄糖、肾小管上皮细胞从小管液中重吸收葡萄糖都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 小肠内的葡萄糖逆浓度梯度由肠腔进人小肠上皮细胞,就是因为钠泵的持续活动,形成膜外钠离子的高势能。当钠离子顺浓度差进人膜内时,所释放出的能量用于葡萄糖分子的逆浓度差转运。由于葡萄糖主动转运所需的能量是间接来自于钠泵活动时消耗的ATP,所以这种类型的转运方式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D、出胞是指通过分泌泡或其他膜泡与质膜融合而将膜泡内的物质运出细胞的过程,如内分泌腺分泌激素、消化腺细胞分泌消化酶、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等。
24、 库存血中红细胞裂解将钾释放出来,放置过久的库存血细胞失活,ATP减少,维持细胞内高钾细胞外高钠的钠-钾泵失去效用,细胞内钾离子外泄到血浆中,库存时间越久,血钾越高。一般库存2周,血钾增高4~5倍。库存3周后,血钾可高达10倍。因此,输入大量库存血会导致高钾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