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实践:书法带来的别样心动体验
2022年9月16日,第二届“文物墨影,纸上春秋”行走的思政课山东博物馆经典馆藏书法文物志愿服务校园行活动走进了济南市莱芜区汶源学校和济南市莱芜实验小学。经由本次活动,学生反映热烈,表示自己对书法“动了心”,“写出一手好字”成为参与活动学生心中的普遍愿望。

“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书法文物喷绘作品一“现身”,就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学生止不住脚步,纷纷向前观看,努力拉近与书法文物作品的距离。他们一面欣赏作品,一面展开热烈讨论。“写得真好看!”“这幅的字体和前面的不太一样,它有点扁。”

“同学们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这是楷书还是隶书呢?”讨论声在博物馆讲解员的提问中逐渐平息,随之而来的便是观察和思考。当有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时,其他学生向他投向了羡慕的目光。随着和博物馆讲解员一问一答的互动,学生们的热情逐渐被点燃。讲解员重点向学生讲解了不同书法文物作品的特点,介绍了楷书和隶书的区别,生动形象地叙述了书法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讲解员深入浅出的讲解揭开了文物的神秘“面纱”,每件作品中蕴含的知识都为学生带来了不同的惊喜。随着讲解的深入,学生频频点头,现场“哇”声一片。当展览结束时,学生脚步朝前,却不时回头,多看几眼作品,这一切只因为静穆的书法文物有着穿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原来点横之间藏着大学问”
“为什么书法文物有着如此大的吸引力?”学生在书法文物专家、山东博物馆副研究员张颖昌的书法文物知识讲座中找到了答案。

“原来一支笔里也有这么多学问啊!”“原来笔墨纸砚,样样不简单,背后都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古代的人们也太聪明了吧!”以上学生的讨论,源于在济南市莱芜区汶源学校举行的一场书法文物知识讲座。9月16日上午,济南市莱芜区汶源学校的学生在张颖昌的讲座中大长见识。张颖昌讲解了文房四宝的制作工序和使用材料,介绍了毛笔的不同尺寸,讲述了宣纸名称来源。笔墨纸砚中的学问让学生明白了它们被称之为“宝”的原因。除了文房四宝里藏着知识,汉字更是有着大学问。张颖昌向学生讲解了学习书法的间架结构、基本笔画和章法布局,说明书法里的点横竖撇捺皆有书写规矩。张颖昌表示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无声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倡导学生写好中国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在济南市莱芜实验小学,学生们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汉字真的好形象啊!”“我可以让毛笔听我的话!”9月16日下午,济南市莱芜实验小学的学生在张颖昌的指导下,发现了书法蕴含的奥秘。张颖昌以汉字“有”“水““左”“右”等字为例,生动形象地讲述了汉字和生活的联系,揭示了汉字的笔画演变规律,向学生说明了笔法在学习书法中的重要性。张颖昌向学生讲解了握笔的正确方法,指出书写动作有着轻重快慢的节律美感,使用毛笔的过程便是感受这种节律美的过程,要求学生规范握笔,让笔“听自己的话。”



“我要把美留下来”
听罢讲座,学生们早已按捺不住兴奋之情,纷纷拿笔动手临摹。张颖昌和山东博物馆社教员杜承泽指导学生书写。“临摹时端正坐姿,规范握笔,静心观察汉字结构。”一听见这话,学生纷纷挺直腰板,调整状态,一笔一画认真对照书写。基础较好的学生作品一出即得到老师的鼓励赞扬,基础薄弱的学生也不气馁,认真临摹,请老师点评指导。“我要写好字,把美留下来,写得像古人一样好!”张颖昌向学生说:“一手好字,首先是教出来的,其次是练出来的。”鼓励学生坚持不懈,以细心、恒心、耐心、静心临摹练习,终有一天能成为书法大家。

小朋友的“大计划”
“同学们有没有想买的东西?为实现这个目的如何实现存钱计划呢?”在校园行的中间环节,本次活动的协办单位莱商银行为学生带来了以“金融知识进校园”为主题的青少年财商教育公益课堂。莱商银行营业部的工作人员以“存钱大计划”为切入点,就想要购买的物品和存钱的计划和学生展开问答互动,为踊跃回答问题的同学赠送了小礼物,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启发学生对财富来之不易的思考。小朋友也有富豪梦,纷纷表示自己的存钱愿望。“我要存钱为父母买礼物!”“我要存钱学习书法!”课堂讨论不断,热闹非凡。


为进一步丰富学生财商知识,提升学生金融安全意识,主讲人通过视频和漫画向学生生动讲述了存款保险的相关知识。公益课堂上,主讲人倡导学生培养良好储蓄习惯,做好财富规划。课堂结束后,学生表示以后会合理使用零花钱,在一点一滴中实现自己的“存钱大计划”。


本次活动将历史大课堂带入校园小课堂,以传统艺术之美扣响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心门。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书法文物校园行的脚步不会停止,将向更多学生展现书法文物的独特魅力,启发广大学子领悟传统文化之美,写好中国字,走好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