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围城》随笔(第二篇)

2022-01-18 13:45 作者:嘻嘻杂货铺  | 我要投稿

       在和鲍小姐分离之后,方鸿渐就和苏小姐开始了交往。这是不同于鲍小姐的交往,方鸿渐将之看作是情人和女朋友的区别,前者可以是那种由一时兴起而交往的,兴致消去又化作朋友甚至路人。女朋友不仅字面上更加端庄,和情人也是绝然不同的,平淡的交往,没有很多华而不实的土味情话。在方鸿渐看来,方小姐的平淡背后,是爱情超热烈的安稳,仿佛飓风后的海洋波平浪静,偶然的举动,透露着比求婚、新婚更深远悠久的安稳。但是方鸿渐很自信,他们俩的情谊到此为止,好似两个平行线,怎么拉长,也不会合到一起。他对于苏小姐那些亲昵的举动,心存愧疚,苏小姐每为他剥一次桃子皮,洗一次手帕,他便多一份歉意。

      这段对俩人的交往描写,还是很有共鸣的。我不相信所谓的一见钟情,没有细致了解的喜欢应该也就止于皮囊,或者足够幸运,恰巧遇到了那个钥匙配锁芯的灵魂,否则,也仅仅是文中的情人吧。其次,你很好,很优秀,但我们不合适,这是真的,感情并不是可以量化,有标准的,它是主观的,是需要心动的。优秀,但是真的没有感觉,那就做朋友吧。

      此后是方鸿渐衣锦还乡的描写,一方面是家人,各路记者以及乡绅的拜访,迎接,殷勤接待,另一方面是方鸿渐自己的心里活动,受到盛情对待时心中的暗自觉得自己的高大,又免不了为自己的名不副实而汗颜心虚。这些描写很少是直接的心里活动,更多的是那种小动作,修辞的运用。当然作者也不忘讽刺现实,比如同方鸿渐交谈的某位“大咖”,并未认出方博士的“冒牌大学”;原本亡妻的老丈人周经理依旧极力拉拢方博士等。

      当时间来到了中日战事爆发,方鸿渐来到了上海投靠周经理,而方家人过了一会儿也来了,投靠周家。此时的方鸿渐已然没有原本的阔绰,也会为了一件懒绒大衣而犹豫下手。书中有那么一段对上海的描写很有味道,“上海租界寓公们为国家担惊受怕够了,现在国家并没有亡,不必做未亡人,所以又照常热闹起来”,与其说为国担忧,不如说是为己担忧。

      最后一个方鸿渐的相亲故事,和上海富商张家人,方鸿渐并未很在意,而张家人则是挑剔的很,结果自然是不了了之。最后,写方鸿渐的反应是不太放在心上,文中将原因归结于小时候看的《三国演义》,《水浒》这类读物,并未读《白雪公主》之类的外国童话书,树立了“妻子如衣服”的想法。有那么几重意思吧;第一,是否可以看作作者对当时一些教育理念的不满,经典固然是经典,但是读书也是要“合火候”,什么时候看什么样的书,先树立一些必要的思想,循序渐进,而不应该是囫囵吞枣,仅仅是看书,对看什么书不加挑选;第二,这会不会是对一种过度西化的不满?文中提到的张家小姐拜读的多是这类西方书籍,且喜欢美国留学生,当阅读国学的方鸿渐碰上过度西化的张小姐,被张小姐所厌恶,且张家人说话喜欢中文中夹杂几句英文,也不满方鸿渐不懂美式英语。

      感觉方鸿渐还像是一个学生,未褪去那浓浓的学生气,而社会又有着各种利益考量,崇洋媚外,封建思想横流。


《围城》随笔(第二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