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那么如何把已有的知识转化为人生智慧呢?

2023-02-23 14:08 作者:bili_15961441481  | 我要投稿

获取知识的方式:通过读书、社会见闻、与人沟通、交流等都可获得。但是拥有丰富的知识,并不代表就有智慧。


关于人生智慧,哲学家、心理学家都有各自的定义。


我认为,拥有智慧的人,具有以下特质:


思考问题有深度,能看清事物的本质。在现实的生活工作中表现出的特质就是:对形势、事件、性质分析判断很准确。采取的对策不仅当下有效,而且长远影响积极,行动果断有力。


处理问题的方式,依据理性、科学决策,而非情化绪决定。在现实的生活工作中表现出的特质就是:说话办事逻辑清晰,条理分明,随时检查,纠正偏差。接人待物很有分寸,说话严谨,绝不信口开河。


那么如何把已有的知识转化为人生智慧呢?


拥有人生智慧,需要有知识的灵活运用,需要有丰富的阅历和深度思考的能力。我认为具体的转化方法是:

杨绛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你迷茫的原因在于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 ”迷茫,不只是职场的迷茫,甚至包括人生的迷茫。


如果从客观上来讲,任何事物的本身并不具备任何真正的意义,包括读书;所谓的意义,是自从人类主宰社会以来,从开始为了共同生存,到后来为了维护稳定,不让自身利益受到损害,人并赋予了世间事物的意义,人类便得以世代传承。


所以,读书对每一个人来说,可能意义都不一样。在知乎上有一个类似这样的问题,说“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有人这样回答说,“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读书对人的改变也是如此 。”


我很喜欢三毛说过的那句话:“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如果用一句话来说明读书的真正意义,那么我觉得是,读书可以了解真正的自己以及这个世界。当然,你完全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欢迎大家相互交流,一起进步。

光阴荏苒,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过我的人生,我的大一生活已经结束了。回首我的大学生活的第一年,真是感慨万千;有收获,也有损失;有得意,也有失意。总之是感受颇多。下面我将对我这一年的生活做一个总结。 大一总是充满激情的,我也不例外,对那些未知充满了期待。学习中,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算是一个考验吧!从高中那种有人安排有人监督的学习方式转变成没人管没人约束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刚步入大学的人来说都有些措手不及,我也不例外。但我明白大一是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期,新的教学方式,新的学习方式,一切都不再那么循规蹈矩了。不过在大一第二学期渐渐的适应了周围的环境,渐渐的在学习中找到了规律,那些迷茫和空虚也渐渐消散。时间不长的兼职之路,也让我慢慢的成熟起来,懂得理智的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以后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不能靠任何人,只有自己! 宿舍是一个小集体,六个人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面,但是各自的生活习性都不相同,这就需要大家互相理解,互相体谅,只有这样才能和平相处,为我们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休息环境。


在上一学年里,我学到了太多的东西。这是我在以后生活、工作中所必需的。我感谢大学里相对这么宽松的自由学习环境,给了我这么多的自由伸展的空间。 大二更忙,同时也更充实,也给了我更广阔的空间去发展,去进步,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下,我一定会好好利用来之不易的机会,提升自己,升华自己。


总结回顾昨天,我百感交集;面对今天,我信心百倍;展望明天,我任重道远!我想:“既然上帝让我们都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那么我就一定要并且也能掌握好我的命运,我的大学将会因为我的不断回顾和展望而更加无怨无悔!


政治思想表现上:


在这一年中,我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写入党申请书,并有幸在大二下学期参加了党校学习,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烈荣辱感的民族。在我们的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能混淆。否则,社会和谐不起来,经济发展不起来,民族精神振作不起来,国家也强盛不起来。



读书者_能辨是非、善恶、忠奸、贤愚、不肖、吉凶祸福……;权轻重、缓急、利弊;别短长;分众寡;利思考;决嫌疑不乱,处大变不惊;明盛衰之道,通成败之数,审治乱之势,知得失之理……。读书者_知“礼、义、廉、耻,忠、孝、仁、信”。读书者_能步步设疑、时时问道、终身解惑。读书者_“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穷古今之理,通往来之变……。博士去算命。算命先生:你22岁结婚,25生崽,是个大学生……。博士:我今年35岁,是个博士,还没结婚……。算命先生:知识改变命运啊!



读书本身没有任何意义,纯属浪费功夫。三十岁以前就是这种感觉。


不过,书读得多了,会积累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当你在面对和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会一眼看到事物的本质,少走一点弯路。

培养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的习惯。我们常说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在生活工作中实践运用,但效果往往不理想,原因在哪里?还有,每天我们身边都会发生很多的事情,绝大多数人看完听完,感慨一下,就结束了,很少有人对一件事情进入非常深度的思考。绝大多数的人,每天的思考,都是浅尝即止。而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接近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分析一个事件:8月13日发生的“风暴中的寿光开锁马小涛事件”。我们先大概还原一下事情经过:8月13日台风侵袭了“蔬菜之乡寿光”,一台越野消防救援车,在积水路段为了避让行人,左前轮驶入排水沟,造成部分车身泡水,同时车门意外落锁,钥匙被锁在车中。消防员给开锁公司的马小涛打电话,随后马小涛到达现场,七八分钟后将车门打开,事后收了300元开锁费。当时围观群众劝他不要收费,他没有听,随后有人把他收钱的视频传到网上,舆论哗然。当晚寿光市场监督管理局联系上他,以没有明码标价为由,对其罚款5000元。马小涛接受了罚款,并承诺退回300元开锁费,同时愿为救灾车辆,受灾群众免费开锁。


我们分析一下:首先马小涛没有看清这件事情的本质。当他赶到现场去开车锁,看到是消防员官兵的救灾车的时候,对自己行为的定性,就应该是支持抗震救灾,为抢险救灾的消防官兵免费开锁,而不再是日常的业务:开锁挣钱。而他为什么反应不过来呢?究其原因,还在于平时根本不进行深度思考,为什么汶川地震时,人们都在奉献,每个人应该如何去做?这些问题他一定没思考过,媒体的宣传,全当看热闹了。如果有过深度思考,知道现在的形势是抗震救灾,需要的是每个人的奉献,现在的他,面对消防官兵,本能的就会做出不收钱的决定。而正因为他没看清现在事情的本质,是抗震救灾,不是做业务挣钱,所以采取了错误的行动,造成现在的处境非常尴尬。


那么如何把已有的知识转化为人生智慧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