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荣格自我探索的实验,适合每一个人

2022-09-03 21:18 作者:流光微言  | 我要投稿

荣格在进行心理学研究的时候,经过长期的自我研究和探索,总结了一套可以有效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荣格不仅是一名医生,同时也是一位患者,在疗愈自我的同时,也在不断积累丰富的心理治疗经验,这对荣格后期的著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支持。


在荣格所有的著作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荣格创作的《红书》,这本书在荣格去世之前,从未打算公众于世,荣格去世后交于家人保管,直到多年后才得以征求荣格家人的同意,进行整理出版,期间也经历了很多周折。荣格不计划出版《红书》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荣格不希望那些不了解和不熟悉他的人看到书中的内容,这也是荣格本人所说。


假如《红书》没能得到出版,或者说荣格离世前将其摧毁,那我们将无法看到荣格对自我探索的整个历程,也无法从中学习到自我探索的经验和方法。我们从荣格自我探索的历程当中,通过学习,也可以写出属于自己的《红书》,这就是个人自我探索的记录。



要把自我探索的方法,真正可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并且可以通过对自我的探索,获得更快的成长,并不容易。向内探索,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们遇到的很多社会现象,都会在某些时候,刺激我们向内寻找答案,


书中涉及到很多专业的术语和概念,对于很多想寻求自我探索,自我成长的人来说,其实是一种很大的障碍,再加上专业的书籍,阅读起来并没有小说那么顺畅,就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读书大致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常常喜欢阅读自己偏好,或者相对阅读起来比较容易的书籍,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我们的思考和知识的维度,也会限制我们的观察视角。尽管专业的书难度大,读起来晦涩,假如多花点时间和精力来阅读,想必收获还是很大的。就像我们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会困扰我们很久,我们会变得非常暴躁和抓狂,越是这样的时候,我们就越要想办法冷静的去审视,去重新梳理问题,寻找答案。




荣格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也会和我们遇到同样的情况,有些问题,可能是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能得到完整的解答。这就像是我们原来一直待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当我们解决自己所面对的问题时,就会置身于更广阔的空间,视野和心身上的感受,完全是没法比较的,但如果我们不能坚持下去,那我们也无法获得这样的认识。


我们生活在一个客观的现实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可以被描述和量化,也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的。在我们对自我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我们所面对的几乎都是无法准确描述,也无法准确表达的,更无法通过具体的事物所表现出来,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非常大的困扰。因此,荣格在实验的探索中,就通过书写和绘画来记录,还有对梦境的分析,以及内在反应到外在世界,出现的一些象征物体。


数理逻辑,或是严密的计算,都是无法对内在的无意识进行分析,尤其是当我们刚开始对无意识进行探索的时候。我们对无意识的探索,可以说就是对自我的探索,当我们有意识地去思考和分析的时候,我是会被各种已有的思维和世界的框架所限制,那我们本身所进行的探索就是没有意义的,也不会有任何进步。


之前看到一本书的名字叫《写作疗愈》,作者是介绍如何通过写作来进行精神和心理上的自我治愈,书中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告诉我们,想到什么就写下什么,大脑里有什么就去记录什么,不要在乎内容的好坏,也不要在乎是否是否流畅,尽管去写,写着写着就会找到感觉,这是对很多精神内耗,或者遭受过心理创伤的人,一种很好的自我疗愈方式,当我这也是练习写作的好方法。


荣格的《红书》就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完成的,其中涉及到到内容,自然就比较隐私,也比较广泛,这也是为什么荣格不计划出版的重要原因。荣格所采用的的方法,一种是写作记录,另一种方式就是绘画。荣格会把自己的梦境或者无意识下所看到的,以曼陀罗的形式画出来,不同时期的曼陀罗也是有差别,还有所记录内容的变化,都是自我探索过程中的最有效的见证。


荣格在后期的著作都是跟《红书》有关,由卫礼贤所翻译的中国道家炼金术《太乙金华宗旨》,对荣格的启发很大,也印证了荣格在自我实验上的猜想。荣格在心理学上的贡献是巨大,目前的很多人格测试,都是由荣格所设计的模型演变而成的。当我们痴迷于人格测试分析的时候,不如从源头开始,了解人格最初的来源。



很多人都会简单地认为,自我探索仅仅只是了解兴趣爱好,职业偏好,性格特征。这些都只是表面的部分,可以具体表现出来的内容,我们真正需要探索的是自我的内核,是自我真正的核心,这些东西都是超越物质的,但如果我们能够对这些有清晰明确的认识之后,那就可以对我们的现实世界进行指导和修正,也就是说帮助我们在现实的物质世界上取得一定的收获。


这其实是相互作用的,我们在不断探索自我的同时,所经历的过程,以及所得到的结果,都会反作用到外部世界,进而更好地引导我们在外部世界的行为习惯。我们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自我进行分析,梳理,去记录我们内在时间的变化过程,找到真正自我的核心,也可以说是自我的人格,这就是我们唯一且独立的属性。当我们达到这个程度的时候,就可以由内向外转变,不断地向外输出,我们的内在会源源不断地提供这样的指引,而且在不断输出的过程中,通过外部世界的反馈,内在世界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成长。


如果你不是很理解,还抱有怀疑的态度,那你可以去看看那些比较有名的人物,比如当今的世界巨头,盖茨,马斯克,扎克伯格,还有国内有名的企业家,他们都曾在一些场合表达过独处的重要性,盖茨会专门空出一段时间来做计划,思考,梳理。我们都知道,这些企业家工作都是比繁忙的,那为什么要选择独处呢?独处的意义就在向内探索,就是对自我的不断探索和不断精进,进而通过外部的反馈,获得更好的成长发展,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面对重大的决策时毫不犹豫,才能把握每一个商业机会。假如你向内探索,达到一定程度,也会帮助你在商业上取得成功。



商业成功是一方面,自我探索更重要的应该是找到自我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这应该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无论我们处于什么样的时代背景,生在什么样的社会,我们都需要找到自己在这个社会和时代中的位置。绝大部分人迷茫的原因大致就是如此,本质上并不是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职业,也不是自己擅长什么,而是没有找到方向,也不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我们每个人欲望高低并不相同,这反应在物质和精神上,人与人之间就会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在自我探索的过程当中,不仅仅是发掘自我的核心,也是通过这一过程去探索自己在每个维度上占比,这可以很快找到我们自己的坐标,当我们处于属于自己的坐标时,生活的各方面都会很舒心。我们常常感觉一段时间特别顺利,很舒服,另一段时间却极度悲观,所有的事情都不顺利,这并不是水逆的原因,也不是遭了霉运,而是我们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


这个其实很好解释,中国古代讲究的中正之位,就是这个意思,就是告诉我们,人要在合适的位置,才能顺畅通达。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不善言辞的人,长期被迫从事需要擅长沟通表达的事情,那这就是处于不合适的位置,这个人也会变得非暴躁易怒,且整个人精神状态都很低落,假如让他做自己擅长的事情,那这种情况很快就会得到改变。


除此之外,自我探索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命的终极难题,也就是我们活着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我们为什么而活,我们如何面对死亡,这些问题都将在不断地自我探索中,逐渐清晰明朗。我们越早的意识到这些问题,越早的开始探索自我,对我们的认识越有利,全球的人类都在争夺优质的教育资源,大概也是这个原因,可以让人更早的有意识的进行自我探索,提高认知。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内容,可以在公众号平台,通过搜索流光微言关注我,感谢你的支持!



荣格自我探索的实验,适合每一个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