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华中医治疗肝硬化经典医案:一般对肝炎后直至肝硬化均认为是肝气郁滞,故多采用疏
姜春华中医治疗肝硬化经典医案:一般对肝炎后直至肝硬化均认为是肝气郁滞,故多采用疏肝理气法。姜老临证体会肝病主要是血淤引起气滞,所以治疗首先应考虑治血,兼顾理气,而不应以理气为主。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为主,使肝脏血行畅通,淤血化除,瘀化则血行更畅,血行则瘀无所留,由此而肝气亦得畅通而无所窒碍。常以此法治疗肝炎肝脾肿大,早、晚期硬化,即使晚期高度腹水,仍以此法为主。经长期观察,此法不但可以改善症状和体征,而且使肝功能也有显著改善。前者如顽固的胁痛、腹胀、食欲不振、唇黑面晦、舌边紫斑、皮下出血、微血管扩张、目赤黄浊、失眠心烦等用此法治疗,可以获得改善;后者如转氨酶、锌浊度、麝絮及麝浊均可见下降;对白蛋白、球蛋白的倒置可以纠正:1球蛋白的升高可以下降,其余如黄疸指数、碱性磷酸酶等也都有一定的下降作用。在治疗中除用活血化瘀以治本外,亦当结合临床具体情况加以处理。
治疗以下瘀血汤为主方:大黄、桃仁、地鳖虫各9克。其他活血化瘀软坚药如丹参、赤芍、炮山甲、五灵脂、鳖甲、当归、红花、丹皮可以选加(若腹泻次数多,大黄可先煎,或减其量)。常服可以改变肝质地。肝硬化过程中可以出现以下各种证候。
湿势内蕴或湿热留滞:症见黄疸,胸闷,纳呆,口干,口苦,小便短赤。化验检查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治疗可以选用下列药物:茵陈、山栀、大黄、黄柏、龙胆草、蒲公英、大叶金钱草、大蓟、小蓟、大青叶、垂盆草、连翘、平地木、全瓜萎、丹皮、茯苓、白术、砂仁、川朴等。临床体验,其中茵陈至丹皮诸药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转氨酶作用。以垂盆草降酶作用较强,五味子研粉吞服效果亦好,但均有反跳。垂盆草一般用于急性实热型,五味子常用于慢性虚弱型,虎杖用于湿重,龙胆草用于热重。其顽固持续不降者可以用下瘀血汤。
脾虚气滞:症见纳少运迟,腹胀便溏,面黄肢软。可用党参、白术、黄芪、砂仁、陈皮、枳壳、藿香、紫苏、茯苓等。
气虚:症见疲乏无力,四肢倦怠,声音低怯,面目虚浮,舌胖有齿印,动则气促。可用黄芪、党参、人参、白术、茯苓、黄情、黑豆等。肝气郁滞症见胁痛隐隐.似撑似窜,胸闷腹胀。可选用枳壳、柴胡、元胡、郁金、青皮、陈皮、紫苏、广木香等。
肝络血瘀:症见胁肋刺痛,胀痛,剧烈时甚至以案角支抵。可用生大黄、地鳖虫、桃仁、元胡、五灵脂、赤芍、红花、九香虫、乳香等。
肝经郁热:症见胁痛,舌红,目赤,尿黄,口干。可用山栀、丹皮、连翘、龙胆草、柴胡、元胡、麦冬、茅根、天花粉等。
阴虚:症见舌红,口干,五心烦热,尿赤便结。可用生地、鳖甲、元参、麦冬、瓜萎仁、望江南、石斛、地骨皮、芦根等。
阴虚火旺:症见面红目赤,舌绎口燥,脉细弦数。可用上药加山栀、丹皮、龙胆草、白蒺藜。
脾肾阳虚:症见纳少,便溏,面晦,跗肿,肢冷恶寒,阳痿。用白术、干姜、益智仁、川朴、砂仁。凡肝病见阳痿不必壮阳,壮阳则相火动而伤肝阴。肝病必须禁欲。有些患者因房事而肝病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