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号坦克的改型(应该是比较全了)
二号坦克的第3系列是专用型,包括“山猫”侦察坦克和二号喷火坦克。
O/G/G1/G3/G4型:在D/E型失败后,MAN公司为它开发了许多后继型。O型和D/E型一样是作为快速侦察坦克设计,它拥有全新的整体外形。悬挂装置沿用D/E型但是负重轮交错排列,加上较短的车体和全新的炮塔使它完全脱胎换骨。O型获得了75辆的订单,但是因为细节调整费时过多而没有投产。最后调试成功的完全版O型称为G型,除了基本的G型外还发展出G2、G3、G4型,每一种都拥有更厚的装甲和更宽广的驾驶员视野。但军方对G型仍然很不满意,所以从1941年4月至1942年2月间G型(包括G1/G3/G4型)出厂12辆后便命令停产。

H型:由于G型中途停产,厂商紧急开发出新的H型。它基本和G型相同,但车体侧部装甲由G型的15毫米强化至20毫米,新型齿轮箱使最大时速从G型的50公里增至65公里。军方命令H型在1942年4月必须投产,但生产线要到9月才能上马,于是合同告吹。最后H型只停留在样车阶段。
J型是和一号坦克F型共同开发的“突击坦克”,用途是支援步兵突破敌军要塞,因此拥有重装甲并减低了行驶速度。
J型虽然使用G型的底盘为基础,但由于设计理念截然不同所以做了大幅度改进:它的车体前部装甲达到80毫米(与四号坦克H型相当),整体外形短粗精悍并将出入舱口设在车体侧部。J型也使用交错排列负重轮并换装了极宽的履带,这可能是受到一号坦克F型的影响所致,二号J型和一号F型都有“缩水虎I”的谐称。二号J型的装甲已经超过了苏联装备的KV-1坦克,安装这样的惊人的装甲的代价就是机动性的急剧下降。
J型从1942年4月至12月生产了22辆,其中一部分配属第12装甲师并在1943年参加了东线战斗。
M型:二号坦克M型是否存在到现在为止仍是一个谜,它的样车照片被禁止发表,底盘最后也全部改成L型。关于M型只有“装甲比H型更厚、发动机功率更大”这几句少得可怜的说明
VK1301“新A型”:VK1301是和H型共同发展的轻型侦察坦克样车,它以G型为基础,但所有负重轮都带有辐条。1942年VK1301以“新A型”的名称制造了样车。VK1301是著名的二号L型“山猫”侦察坦克的前身。
V K 1 6 0 2“豹式(Leopard)”:是另一种试验车。

桥坦克:早在1939年,马基尔斯公司就在二号b型底盘上开发了一辆架桥坦克,在车体前部装有旋转轴,以轴为中心向前铺设临时桥梁,但由于底盘问题而没有量产。后来使用新式c型底盘进行了量产,并且在1940年西欧战役中装备了第7装甲师(隆美尔的“幽灵师”)的装甲工兵营(共4辆)参加过实战。
二号水陆坦克:1940年德国为准备进攻英国的“海狮”登陆计划而开发了二号水陆坦克,在车体两侧加装浮体并固定驱动轮和诱导轮,浮体内部分为3个填充塑料管的腔室,这样即使被击中也不会丧失浮力;浮体可以自行驱动,由前部的功率分出轴从车体取得动力。另外还有一种单浮体式的改型(螺旋桨推动)。“海狮计划”被无限搁置后,这些二号水陆坦克即配属到第18装甲师并与三号潜水坦克一起参加了进攻苏联的强渡布格河行动。

炮兵观测车:前线部队有时在二号坦克上临时加装FuG8电台和天线,用作炮兵观测车。
“蜻蜓”自行火炮:德军在标准二号坦克底盘上安装SIG33型150毫米重步兵炮而成为“蜻蜓”自行火炮(Libelle) ,但在使用中发现车体无法承受火炮的重量;之后生产的改进型每侧增加了1个负重轮(成为6个),为平衡重量,车体亦改为前高后低。
喷火坦克AB型
1940年,二号喷火坦克诞生,它不是从普通坦克底盘改装,而是专门设计的原创车辆(因为LaS 138H样车原本就是有2种发展方向),因此拥有独立的制式武器编号Sd.Kfz.122。底盘和LaS 138H样车为基础采用扭杆悬挂,外形与D/E型类似但是车体两侧加装压缩助燃气体箱,每侧翼子板前部装有小型喷火炮塔(共2个),可以遥控操作。车长位于六角型主炮塔内,炮塔上只有一挺MG34机枪。
为对应D/E型,二号喷火坦克分为A/B型在1940年1月至1942年3月生产了112辆,后来将所有43辆D/E型也改装成喷火坦克。它作为珍贵的特种车辆只配发到军直属喷火坦克营。
VK1303二号L型山猫
所有二号系列的量产终于在L型划上句号。
时值1942年,德国武器局仍十分顽固的坚持发展二号坦克,L型的开发与H型同步,所以也是以G型为基础设计。但是最后到了样车阶段却改用M型底盘而成为VK1303,这辆样车拥有全新的大型炮塔,一门KWK 38型20毫米机关炮装在大型防盾上。
VK1303经过进一步改进而作为L型于1943年9月投入量产。L型的乘员增加至4人,后期换用更强的KWK 39型60倍口径20毫米火炮。它被称为“山猫”(Luchs)并拥有独立的制式武器编号Sd.Kfz.123。
L型“山猫”获得了使用单位的,军方于是签发了800辆的订单,由奥格斯堡-纽伦堡机械公司和亨舍尔公司生产。但由于当时轻型坦克已没有生产优先权,所以从1939年9月至1944年1月只能见缝插针地制造了104辆(有资料说是133辆),底盘编号200101-200200。军方终于忍无可忍下令停产。
奥格斯堡-纽伦堡机械公司发展了他的底盘和戴姆勒-奔驰公司的上层结构和炮塔。山猫的一个改进修改了悬挂系统和车体的VK901(G型)。他由180马力的迈巴赫HL66P型6缸发动机和ZFAphonSSG48变速箱提供动力。山猫重13吨,能在公路上行驶290公里。由指挥官、炮手、驾驶员和无线电操作员4人操作山猫。通讯系统由FuG12MW型接收器和80瓦的发射设备组成。成员之间的通讯是使用内部通讯系统。
山猫这种轻型侦察坦克被部署在东西线一直服役到战争结束。它装备了国防军和武装党卫军的装甲侦察营(侦察分队)。西线的第116装甲师,东线的第3和第6装甲师都有报告使用了这种装备。武装党卫军的第3骷髅师和第5维京师在东线也使用了山猫。发到东线的山猫都在车体前部安装了附加的前装甲板以提供额外的保护。还有一小部分安装了无线电设备和天线以作为侦察通讯车辆。山猫最后安装了(山猫50毫米)39型50毫米60倍径坦克炮(VK1602美洲狮),但是也生产了一种安装了38型20毫米55倍径加农坦克炮(射速达到每分钟420~480发)的变形体。20毫米加农炮安装了TZF6型光学瞄准镜。也有不确定的报告说有31辆山猫使用了开放式的炮塔用于安装39型50毫米60倍径坦克炮,在1943年后期进入部队。也有计划是制造一种回收车辆-山猫维修坦克,但它们是从来没有实现。和山猫维修坦克一样也提出过在延长其底盘后改装成的山猫防空坦克(VK1305),安装20毫米四联装高炮或者36型37毫米高炮,这个项目同样也从来没有实现过。
“黄鼠狼II”系列自行反坦克炮:
发展:在巴巴罗萨行动初期,德国国防军就不满足于I号自行反坦克炮与牵引式火炮,而希望拥有更强力反坦克兵器。随着T-34与KV-1在1941年后期出现于战场后,这样的需求就变得更急迫。而能够马上填补战力的,就是将过时的轻型战车,或者掳获的战车加以改造,还有就是将旧型战车的生产线转换为生产自行反坦克炮。加上自俄军手中掳获了大量的76.2mm野战炮,正好在改造后可以用来装备这些战车,这就是貂鼠(黄鼠狼)系列的由来。而黄鼠狼II即是以II号坦克为基础所开发出来的自行反坦克炮的通称,依据武装与车体设计、使用的底盘不同大致区分为二种类。

Sd.kfz.131型:接下来生展的是使用II号坦克F型底盘,制式名称为“7.5cm PaK40/2搭载II号坦克底盘”的Sd.kfz.131。车体是由亨舍尔,战斗室则是由Alkett所开发、在配合莱因金属所生产的7.5cm PaK40反坦克炮,最后组合则是在FAMO公司来进行。与看来就像急造品的前作相比,底盘变更了设计而使得整体车高降低,设计上变得较为合理。1942年6月完成了试作车,马上在隔月进入量产。本车使用全新底盘制造的有576辆,以回收的II号坦克A、B、C、F各型所改造的也制造了75辆。另有一说制造总数是531辆。

Sd.kfz.132型:最初开发的是拥有“7.62cm Pak36(r)搭载II号坦克底盘”这样子制式名称的款式。这是由改造自行火炮经验丰富的Alkett公司,使用II号坦克D/E型与喷火坦克型改造而来、另外也使用新造底盘来生产了201辆。所采用的主炮Pak36(r)L/51.5,是由大量掳获的苏联F-22野炮大幅度改装的反坦克炮。药室经过改造扩大而能使用装药较多的Pak40用弹药(但精确度跟射程则会下降)、另外将原来野炮须由二人来进行瞄准操作的设备变更为一人操作用,在Pak40配备之前对于新型的苏联坦克是很有效的反坦克炮。战斗室后部有使用装甲板的,也有仅以铁网张设的车体。虽然是有着战时急造品这样感觉的高车身自行反坦克炮,但在当时却是能对抗T-34的宝贵战斗力量。本车当初是被赋予了Sd.kfz.131制式编号,但是后来却变更为Sd.kfz.132。

“野牛”系列自行火炮
野牛型自行火炮安装一门sIG33 150毫米步兵炮,可以为前进的步兵提供强力的火力支援,但是因为这种火炮的大小过大,二号坦克车体过小导致野牛型自行火炮的防护和机动性很差,备弹量也很少,只能携带少量的弹药,而且在战争中也是故障连连。尽管这个系列失败了,但是基于它的经验,“野蜂”式自行火炮被设计出来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黄蜂型自行火炮

“黄蜂(Wespe)”型自行榴弹炮装备一门105mm榴弹炮,是德国在二号坦克淘汰后用其底盘改装而成的自走炮。于1942年7月25日研制成功试制型炮车。颇受德军驾驶员喜爱。这款车型被坦克世界收录。
参考资料;刊号CN11-4419/TJ《兵器》杂志2004-4,张翼.装甲集鉴:《沙岗月刊》杂志社,2007,二号坦克|二号坦克介绍|二号坦克技术数据_西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