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原理】目标SMART原则解构,从目标开始~
目标SMART曾经一看就觉得压力山大。。。因为自己过往制定目标,都只有的大框架,时间都给自己三年。。。
昨天还跟小伙伴说,曾经“加油”两个字都让自己压力很大,因为觉得自己已经够累了,没的可以加油了,听别人说加油都想拒绝
但是现在有了更多的认知和实践,现在非常喜欢目标,加油也常用了

在说SMART之前,还是先说说目标,毕竟SMART也用来拆解目标的
在段位表里,目标层属于战略-目标-策略-计划中的高层拆解,把公司的战略方向拆解成具体的目标,并做好预算,所以,能定正确的目标,其实也是高层能力了
目标本身又分为0-1/1-10/10-N/N-N,不同的目标路径是不同的,路径不清晰的创新型目标,其实是只能摸索逼近的
因为目标跑的整个过程,目标-动力-认知-理解-决策-行动-复盘,创新型目标的认知其实是需要自己累积的,当然有专业力的话可以迁移,胜算会高

在课程学习解构模型里,是事情/发展中重要事项&问题有哪些,正向思维问题本质解决方案,逆向思考有哪些坑和导致失败的点,如何避坑
这个其实主语可以换成,目标中重要事项&问题有哪些,正向如何解决,逆向如何避坑
目标的正向达成,首先按时间空间维度,目标层次不同,然后在具体目标上,目标性质不同,除了基层的N-N目标,其他都是需要策略乃至战略,创新型目标都是逼近,都是用在业务流/行为流中找薄弱环节去打——其实已经是逆向思维了,抓致命威胁——短板,因为创新型没法正向,正向去试逻辑条件上的缺失不一定能get,复盘的时候很容易没到点子上,目标定错了都不一定
忽然想到一个比方,在没有get到【凤鸣】的见众生现实度前,会觉得【伏波】就很战略了,但如果用这一套思路来执行,复盘的时候,都找不到见众生的根源的

目标达成也可以成就公式理解,成就=正确的方向*正确的资源*聪明的办法(笨功夫次方),现实中的次序是,只能先跑笨功夫,把学来的真知变成自己的真知——聪明的办法,跑多了,才能分辨出正确的方向,才能识别和获得正确的资源
通过起明学习get聪明的办法,但也只能自己先跑笨功夫,先慢慢了解自己,搞懂以为的目标和真实自己想要能要的,以为的能力和真实自己具备的
写晨练和真实实践是完全不一样的,正确的方向的确起明可以给指导,但是。。。能描述清楚自己的问题其实就是很大的能力项。。。
非常了解自己、清晰自己想要什么的、有目标必达的决心的、又知道问题是什么的,是少数又少数了,大部分人如同我一样,还在努力做到情绪平稳、睡眠健康、基础认知结构。。。

综上,目标SMART其实是有使用范围的,因为目标SMART就是一个正向思考的方法
千万不能把目标SMART本身当成法宝,工具嘛,本身就是要先是场景适用才用,否则再好的工具也是帮不上忙,可能还帮倒忙的
个人觉得目标SMART最起码得用在10-N的目标上,自己已经积累有认知,或者有个认知充足的“教练”

那现在可以开始SMART本身了,我在21年2月和23年5月都写过SMART,所以去过一遍先
SMART最初是彼得克鲁克的绩效考核制定方法,所以,这还是一个N-N的基层、小中层的适用,原话是“使考核人清晰的看到部门月计划要做哪些事情,完成到什么程度”
所以,定SMART得是高层、大中层,非常清晰策略必达目标,另外,这种管理也是传统的执行型组织的方法,如同制造业、如同万科建项目一样的N-N,并不是现在的创新型组织能用的——业内说头条是一家只会做AB test的公司,关键在于路都是test出来的
自己上一次就领悟了SMART是资源和策略都很明确的目标,时间线、进度量化清晰

所以,个人觉得叶教的举例的理解其实并不一致,回到叶教的SMART ppt页
目标具体性,要升职,从总监到副总,目标可衡量,年薪翻倍
目标可达性,公司副总年薪符合目标吗?个人能力和资源和公司业务匹配度,个人跟副总岗位要求差距,差距如何弥补
目标相关,谁能提拔,和他关系如何,怎么推进关系
时间限制,两年必达
个人还是觉得。。。这样去拆解,的确是可以的,但,现实中只有降维打击——这人本身就具备八段能力,然后才能这样“上帝视角”的从六升八——这都有点像写升级流小说了。。。这是小说提纲吧QAQ
现实的确有比小说更离奇的,想到了武志红老师讲过的一个案例,那个极致聪明的人,靠着自己的算计干掉了上司升职,但,这真的也不可复制,不适合我们这样的普通人

终于到目标SMART具体内容了~
彼得克鲁克版本
绩效具体,指的是目标项目,衡量标准,达成措施,完成期限和资源要求都清晰
绩效可衡量,指的是数量、质量、成本、时间、上级/客户满意度,要细化目标到这几个方面可衡量
绩效可达成,员工和其上下级、协同部门都达成共识,是可达成的
绩效目标相关性,岗位职责目标和任务目标一致——相关度高
绩效截止时间明确,能定期检查进度

然后扒一下叶教的举例代表的底层逻辑
目标具体,就是目标清晰描述从起点到终点
目标可衡量,量化这里其实跟具体没啥关系,把职位用收入量化。。。
目标可达成,其实这里包含了两个点,目标衡量那里的收入是不是职位可达成,目标具体那里升职在个人资源能力和公司业务要求、岗位要求的差距上是不是可达成
目标相关,是人脉资源,高层提拔
目标时间限制,自己给自己个倒计时

把两种本质对比一下。。。。
管理的绩效具体其实是下面四条都清晰,升职是目标终点清晰。。。
管理的绩效可衡量其实是五个维度,升职那个用收入量化
管理的绩效可达成其实是团队共识、资源可支持、时间可配合——计划人事时,升职那个是能力资源上的策略,这个要求降维打击——八段实力
管理的绩效相关是团队管理、任务和岗位一致性,升职那个是人脉上的策略
管理的绩效时间限制,和升职的时间限制,都是截止时间

用当初自己带认证项目理解一下绩效SMART吧,但是只有时间限制,自己写业绩的时候,也是每次压缩项目时间周期30%+,可达成这个就总经理给的、必须必达,的确岗位一致性
但凡研发项目,其实这SMART都用不了。。。生产单的话还得看产品成熟度,华为肯定行

那用个人的职场探索来理解下叶教的目标SMART吧。。。谁还不想升职加薪了。。。就算有具体+可衡量部分
安规工程师的时候,可达成上以为专业能力就可以,拼了命的学习,没了解过部门加薪幅度,没想过岗位能力要求,其实升职熬资历是必须的,也没要求啥管理能力,职能部门加薪幅度低。。。
相关的上级人脉上都不去搞领导关系。。。时间上每次都有三年耐心

后来就反思,要去“有前途”的部门——核心部门,想办法换到海外营销,工资就跟着大部队长了。。。但升职上,一是要等部门申请建科室,二是自己没去搞领导关系。。。
其实领导本来说了给个支持团队科长的。。。但自己见众生不行——没有关系和情绪处理能力,不懂职场。。。又走了

开店做直销的时候都搞不明白状况了,每天都很混乱,后来还是决定回到销售专业能力
学起明第一年就会了成长内核,写简历面试,然后去做C端销售,还是靠专业能力取胜,两个公司的跨级领导都很看好要提拔,但自己觉得基层已经太累、升职是坚持不下去的
这中间明白了见众生的卡点,但自己还是不想见众生。。。拖了一年多,还是发现绕不过的见众生。。。

接下来到现在,都在打见众生,做一个快乐的基层,也需要二段全线通关。。。
自己一路走来,早期是没有地图,后来有了地图,也畏难想绕过见众生
而90%的职场人,想必都和我类似,是没有“上帝视角”“降维打击”、基本用不了叶教的目标SMART的。。。自己希望以后能用的了。。。

至于自己接下来怎么走,还是先建立真知才能往后看,以前全能自恋活在幻想状态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认知都是。。。瞎的。。。
回转到现实状态中,就得重新了解自己、了解世界、了解他人
目标的设定其实是比目标如何达成更重要的事情,这个之前讨论过,先以人生幸福为目标,把坑先一个个填了,逆向思维定的这些个目标总是不会错的
就先今天幸福而积极吧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