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免疫沉淀系列实验之抗体你选对了吗?

2023-11-15 15:09 作者:小恒学术  | 我要投稿

免疫沉淀(IP)及相关的实验技术Co-IP、ChIP、RIP都会涉及到对抗体的使用,包括免疫沉淀和WB检测这两个步骤。有的同学可能就会想到既然都是针对同一个蛋白的抗体,是不是意味着免疫沉淀和WB的抗体可以通用呢?首先明确的是科研工作中有节俭意识是好事,但是不能因此而盲目做了无用功,反而造成了浪费。那么这两种实验的抗体到底能不能通用呢?IP、Co-IP、ChIP、RIP之间抗体的选择又有什么需要注意呢?本期咱们重点聊聊这些实验的抗体选择问题。

       整体来说,我们需要了解目的蛋白的特性、抗体的特点以及免疫沉淀技术的原理等,综合多方面信息来选择合适的抗体。就此,小恒总结了以下几点需要考虑的地方:

1)蛋白的特性

   ① 了解目的蛋白的结构和修饰方式,与抗体的免疫原性序列进行比对,查看是否能与目的蛋白结合;如果是一些具有特殊表型的蛋白,更是要比对免疫原性序列,看是否能发生交叉反应。

   ② 外源性表达的截短型或其他突变型重组蛋白,则需要注意抗体的免疫原区是否在重组蛋白区域内;这种情况通常是探讨蛋白互作位点要关注的,可能会出现截短区正好包括所用抗体的识别表位,重组蛋白就无法被检测到;如果重组蛋白无法找到合适的抗体,可以添加蛋白标签进行融合表达,进而可选择标签抗体做检测,即可解决此问题。

2)抗体的种属特异性

   不同物种中的同一种蛋白之间可能会存在着一些差异,比如氨基酸构成、蛋白结构及大小,因此需要了解抗体说明书上标注的可反应种属有哪些。通常来说,大部分商业化抗体是以人源蛋白为模板设计的,结合不同物种同源性蛋白的情况,可用于其他物种进行交叉反应,最常见的是小鼠和大鼠。

3)实验方法的特点

       不同实验方法对蛋白的处理方式不同,例如Elisa、IP、WB、IHC、ICC或是FACS,提取和处理蛋白样本时是否会变性、空间构象的改变等,因此对于抗体所能识别的抗原表位和效价也有着不一样的要求。

一个不错的抗体查询网站推荐给大家CiteAb(http://www.citeab.com/),截图内容引自此网站

4)单克隆抗体(单抗)还是多克隆抗体(多抗)

       使用单抗还是多抗,也要仔细考虑后决定。目前市面上的抗体一般以多抗为主,单抗和多抗在使用上都各有优缺点。单抗特异性强,背景低,但亲和力相对小,检测灵敏度会相应低些,识别位点单一;而多抗的亲和力较好,灵敏度高,但是特异性较差,容易出现非特异性结合的情况,导致背景偏高。

对于WB和免疫沉淀所用的抗体有什么区别?IP、Co-IP、ChIP、RIP的抗体能通用吗?下面继续看看这两个问题。

1WB和免疫沉淀实验的抗体需求差异

免疫沉淀系列实验技术能真实反映活细胞中蛋白的互作关系,也就是说蛋白的天然构象得以保留,做免疫沉淀的抗体就需要是能够识别蛋白表面结构的,若抗体识别表位藏在蛋白三级结构内部则不适用,所以必须使用IP级别的抗体,这种抗体通常是用纯化的天然蛋白或重组蛋白来制作的。WB处理蛋白时会进行加热变性为线性结构,三级结构内部的位点得以呈现,这种通常是使用人工合成的多肽制作抗体,以识别蛋白的线性结构且特异性很强。所以WB和IP的抗体不一定能够通用,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进行实验验证才能下定论,或者是直接参考文献,用别人验证过有效的、大厂的抗体。

2IPCo-IPChIPRIP之间的抗体也有区别?

       一般来说,如果某一抗体可用于IP,则说明可能也可以用于Co-IP、RIP;虽然和ChIP也没有太大区别,但是ChIP级别的抗体在纯度和特异性上都要求较高,且DNA与蛋白进行交联,若交联后蛋白的结合部位正好是抗体识别表位,就会导致抗体无法识别,导致实验失败。这种情况则需要更换其他抗体,且最好是经过ChIP实验验证的抗体,以确保实验的成功率。另外也要特别注意,即使是通用抗体,其不同实验的使用浓度可能也是不同的,实验前一定要细读抗体使用说明,让实验更顺利地开展。

3)实在没有ChIP级别的抗体,怎么办呢?

       经ChIP验证过的抗体数量确实非常有限,那么可以考虑从其他角度入手进行尝试:

① 尝试使用IP、IHC或ICC的抗体,这些抗体一般是识别蛋白的天然构象,与ChIP类似;

② 比较不同物种蛋白间的同源性,蛋白同源性超过80%可尝试跨物种使用抗体;

③ 目的蛋白融合蛋白标签,外源性表达重组蛋白,以标签蛋白为靶标做ChIP。

汉恒生物专注病毒包装十余年,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有多种蛋白标签可供选择,以满足不同实验对标签使用的需求,如有产品需求或技术问题,欢迎联系咨询~

免疫沉淀系列实验之抗体你选对了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