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文博山记03】5-1『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央视《国家宝藏》第1季摘录

2021-09-01 13:52 作者:山嵓  | 我要投稿

         

『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
图片引用自辽宁省博物馆网站——陈列展览

        『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守护人: 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插画与漫画专业教师叶露盈;陈晓。

1、简介

        热门IP(知识产权)改编的现象,自古就有。《洛神赋图》就是现存的古代绘画中,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画作。由东晋画圣顾恺之,根据三国文学家曹植的《洛神赋》,绘制而成。画中人物优美动人,栩栩如生。这既是文俊与画雄两个大家之间跨时代的结合;亦是文学之美和绘画之美的巅峰之作。两人联手为世人演绎了一场惊世骇俗的凄美爱情。

        《洛神赋》词赋的作者是三国的文学家曹植,其诗歌情兼雅怨,卓尔不群。曹植文采卓绝,屹立在文坛的巅峰,为后人所知。其所用词汇美美绝伦,其能用全不重样的华美词句形容洛神这样一个女子的美貌。譬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气若幽兰,凌波微步等等。

        《洛神赋图》的作者是东晋时期的画圣顾恺之(吴道子也被称为画圣)。整幅画所描绘的是曹植和洛水女神相见,然后相爱,最后离别忧伤的爱情故事。分为:邂逅、定情、殊途、分离、怅归。 可惜现存的《洛神赋图》都是摹本,亲笔所画已经遗失。现存摹本有9本之多,但辽博的这一本和故宫的一本是最精彩的,赋文和画面同时呈现,如同连环画一样。

        『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洛神赋图》的摹本之一。原作现已佚失,此卷为公认时代最早的摹本,为北宋人所作。纵约26厘米,横约640厘米,绢本设色。画中人物形象高古,风格灵动飘逸。而色彩用的是矿物质染料,不易变色,且保持的非常完好。

        顾恺之的画技非常精湛。对比魏晋之前画家的《长袖善舞》与顾恺之画的《衣袖飘摇》,可以看出后者衣带飘飘,灵感灵动,且画出了眼神。其对人物画有独到的理解。他认为“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而人物画重在传神,传神重在点睛,“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另外,其提出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这两个观点,对后世的整个中国绘画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隋唐以后的大画家,例如,展子虔、吴道子与阎立本的画中,都有顾恺之的画技和画风。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头发高耸入云,眉毛又细又弯。好似其一直在水中徜徉的感觉。

        【府则末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低头看发现没有什么不一样的,但抬头一看景象却完全不同,竟看到一位美丽的女子站在山岩之旁。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曹植问马车夫:“你看见那个美丽的女子吗?她是谁?竟然如此美艳!”

        【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马车夫回答,洛水之畔有一女神,名字为宓fu妃,你看到的应该就是,不知长相如何,你能描述一下吗?我想听一下。

2、前世传奇

        主演——陈晓;助演——李依洋、朱峰

        三国时期文学仙才曹植。行于洛水之上。梦见一丽人,心生爱慕,与之言好。哪知船身一抖,美梦破碎。梦醒时分,其文思激荡,挥洒写就千古名篇《洛神赋》。曹植字子建,自秦汉起能称得起仙才的,唯有曹子建一人。《洛神赋》中写其与洛神相遇、相知、相恋。最终却碍于人神殊途不得不分离。如此百转千回,跟他的人生几乎一样。生来通透坦率,却苦闷嗟叹而终。世人只看子建才思,却不知他的志向与苦怨。

        两百多年后,东晋年间,东晋一代画圣顾恺之(顾恺之字长康),感其赋之华彩,叹其情之哀婉。决定绘一幅长卷,与仙才来一番神交。数月过去,顾恺之却迟迟未为画中的曹植与洛神点睛。画形容易画神难,曹子建与洛神之情,凄美绝伦,不懂洛神之情,绝不轻易下笔。

         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大画家。有才绝、画绝、痴绝的美誉。顾恺之才绝、画绝皆名不虚传,其绘画理论影响了整个中国绘画史。而其身处乱世,只得痴黠参半,才能明哲保身,因此又被称为痴绝。       

        画圣经过长时间的仔细揣摩,理解曹植有理想而不达的心境,终于为其点了睛,然后画卷竟然通灵,曹植破画而出,与画圣相见,《洛神赋》未结之情,未了之愿,此时穿越时空奇幻上演。画圣听曹植讲述其与洛神的故事后,以点睛之笔,亦使洛神破卷而活,与曹植相见。

        【仙才叹】

        序:你可知,思卿不见,难赴黄泉。她初见时对着我笑,有两个甜甜的酒窝,我也对着她笑,我不敢说话,就拿出我的玉佩,表明我的心意,她懂了,同样举起了她的玉,我们互相思慕。她很高兴,我知道她在等我,可碍于身份,我犹豫了。她就那么远远地站着,什么话都没有说,没有怨恨,只有静得吓人的哀伤。然后她哭了,眼睛里再也没有当初的光彩,她眼睛里带着诀别。没想到,那竟是我们的最后一面。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其中最苦的就是求不得,放不下。

        风拂寒川,洛水边,惊鸿现,云月羞颜。青丝微绾,明眸善,遥相看,魂绕梦牵。

        奈何流言,却步换离人怨。思卿不见嗔痴醉眠,枕梦坠旧年消遣。

        铜雀台前,仙才现,众声叹,惊涛一片。同根相煎,七步难,东归鄄,勿痴勿念。

        隔川无言,纵使殊途情难断。轮回喋喋不休的梦魇,只身空挂牵,薄云长夜忆断流年。

        一别成恨,缘断难续,苦难见。泪叹人事飞远,鬓白羞无言。

        恨不尽鸿雁南去,几番思怨无处衔。酒入喉,割破泪眼。

        一别成恨,缘断难续,苦难见。苦嗟相思成怨,酒尽泪不干。

        此生已残,等繁霜散却孤月寒。缘未起,已灭。

        【倒吃甘蔗渐入佳境】来源于顾恺之吃甘蔗的故事,甘蔗先从不甜开始吃,慢慢品才能渐入佳境。是成语渐入佳境的由来,形容事物渐渐进入美好的状况。

        【洛神】又名宓(fu2)妃,中国远古时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伏羲、女娲氏之女,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而降临人间,相传曾经来到洛阳。

3、今生故事

        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插画与漫画专业教师叶露盈。她的研究生课题是东方传统经典绘本的现代演绎。从《洛神赋图》到《山海经》、《庄子》、《抱朴子》,再到中国千年文化。这位90后漫画师追随千年不变的流行,打开了一个完全崭新的视野。

        中国画讲究以线造型。以线造型,书法入画,是中国画的传统。中国画画家主要靠线条塑造形象,表情达意。例如常见的山水花鸟人物画,都离不开以线造型。而顾恺之的线,是被形容成春蚕吐丝的高古游丝描绘法,线条流畅,行云流水。其用线条区别出水纹和衣褶,甚至能够区别其中的质感。而叶露莹的《洛神赋》绘本,亦是以线造型为基础。

        【高古游丝描】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因线条描法形式由思故名,顾恺之是高古游丝描的鼻祖。

        顾恺之用山对情节进行自然隔断和过渡,既是非常流畅的连环画,又是一幅完整的图画。而在绘画中,又极重眼睛的画法,其认为人物的眼睛是人生里最有灵魂的一个部分,那里有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光芒。

        《洛神赋》中有很多的神话人物和神奇动物。例如【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

        ①文鱼——长着豹子的头,鱼的身体,还有翅膀,怒目圆睁、血盆大口从海水中跃出。与洛神清秀形象对比,增加了冲击力。

        ②海龙——马的脸,鹿的角,蛇的脖子,羚羊的身体。

        ③六龙——洛神的坐骑。

        ④还有很多蛟龙白虎等生物。这些生物可能来自于《山海经》《抱朴子》等典籍。

       两千年前的洛水河畔,曹植和洛神凄美的爱情故事,穿越时间的长河感动了顾恺之。《洛神赋图》代表了中国古代画家的创作高度,也代表了传统文化的强大基因。两千年后。一个90后女孩喜读古籍,从古代文学中了解和汲取营养,发现新的价值,用自己的方式提笔作画,重现了这幅《洛神赋图》,并期望当代年轻人能够创造新的时代艺术高峰。

4、观后感

        美!这是我看完这一段的切身感受:歌美!文美!画更美!《洛神赋》与《洛神赋图》的美我就不赘述了,千百年来盛赞其美的人太多了,不差我一个。而这一期给我的最大惊喜就是这首《仙才叹》,欣赏时配上前面那段序,简直太美了,曲美!词美!情更美!我已不知循环播放了多少遍。还有那位九零后画家,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先进文化指导方针,创作出一系列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绘本画作,可谓是人美画更美!

后记

        我在上传这篇专栏时,发生了一件感觉很奇异的事情。子不语怪力乱神,本来没打算发上来,事情应该只是巧合,只是太巧了而已。但近日重翻日记时,感觉这件事本身也很有趣,所以权衡一二就决定分享给大家。权当是一则野闻轶事,聊以笑谈。另外为了保留日记本真,就不进行二次加工和润色了,只给日记配上小标题,以方便阅读。

(1)河洛之游

        【20210901】本来计划中午午休至2点,然后去图书馆看书,但忽然想到昨晚的粉丝催更私信,就决定中午更一篇,现在手头上做的是《典籍里的中国》第07期《楚辞》的摘录札记,但计划是9月3日上传,以应屈子爱国之精神。我想了一下,《国家宝藏》摘录札记系列尚未完成,该做第5期了,并且这一期已经整理的差不多了,应该很快就能完工。于是中午就开始整理第5期第1件国宝的摘录札记。大概在1点40多分,基本完工,准备检查一遍就上传B站发表。

        当我从头检查,看到标题『宋人摹《洛神赋图》』几个字时,忽然想起上月之事,上月河南水灾,有市井之徒造谣是因为豫视《端午奇妙游》节目中的洛神舞《祈》,有演员扮演洛神,僭越亵渎了神灵,从而引来的水患,以借机煽动,妄图抵制豫视“奇妙游”。然后我看了一眼窗外的纷纷乱雨,以及屏幕前的『宋人摹《洛神赋图》』摘录札记,心想等我上传发表后,会不会也有黑粉将这篇札记作为这几天洛阳连天大雨的罪魁祸首。不过又一想,以我2位数的粉丝量哪有黑粉。于是就哂然一笑,开始检查札记。

        等我检查完毕,上传完札记后,松了一口气,又喝了一口茶,看了看表,快到2点了,该出发去图书馆了。就在准备雨具时,还在想“这么大的雨,估计雨伞扛不住。”然后我忽然意识到听不到雨声了,忙向窗外看去,雨停了!起初,我还以为是暂时停雨,这几天虽然一直淫雨霏霏,但是偶尔也会停一会儿,但时间很短,一般不到半个钟头。正当我准备关上窗户出发时,竟然发现了阳光,我还以为是幻觉,又仔细观察,我的确看到了太阳,不过是在厚厚的云层中若隐若现。

        然后我果决的放下书包,出外郊游,就是这么任性!窝在屋里已经好几天了,终于雨过天晴,自然要出去游玩。若是暂时停雨,那是天公作美,让我不要担心雨势,赶紧去图书馆好好看书;但直接雨过天晴,这就是催促我别学了出去嗨。我也没有去太远的地方,就是跑到洛水河畔,从南岸开始,沿着河堤逆时针方向从洛阳桥南桥头,转到新街桥,过桥到北岸再转到洛阳桥北桥头,然后过桥返回。由于连日大雨,此时的洛河水较为浑浊,且水势也较为湍急,不过还是看到有不少人在垂钓,一路上看到不少人在河堤上玩耍。我游玩了大概一个小时,后又去图书馆看了会儿书,大概六点左右离开,又去超市买了晚饭食材后才兴尽而归。

(2)前情提要

        【20210831图书馆开】图书馆这个月因为疫情原因关闭,是在30日才重新开放的,我是30日晚上意外发现的,倒也不算晚。我没有及时发现的原因是闭馆时工作人员交代开馆日期见微信公众号,但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没有发布开馆公告(直到今天也没有发布),而我无意间发现的原因是30日傍晚雨停了一段时间,我就赶紧出去买晚饭食材,买饭的时候想趁着暂时停雨多走几步路,然后就路过了城市书房,发现竟然亮灯了,再一细看有几个人在里面看书,我分析了一下,图书馆与城市书房属于一个系统,城市书房既然开门了,那图书馆应该也解禁了,就赶紧跑到图书馆,虽然已经过了6点半闭馆时间,但门口贴的公告显示,的确是开馆了。

        【20210901粉丝私信】是的,我没有写错,我竟然收到了第一封粉丝催更私信,昨天晚上10点多收到粉丝“在太空玩滑板”的私信:“好兄弟,怎么不更新了,我们全班都等着你啊!”我当时甚是讶异,我只是白嫖B站专栏功能作为免费笔记软件,一直以为是在B站专栏玩单机的,粉丝还没有突破二位数(暂时为41人。后记,十月才破百,突破为三位数)没想到就有粉丝私信催更了,这也太神奇了。(注,此处公布粉丝ID,不是我疏忽,而是这名粉丝数月前已经重改网名了,公布的这个只是其曾用网名,不会影响其现实生活。)

(3)风和日丽

        【20210902】今天竟然风和日丽,已经可以完全确定,连续几天的降雨彻底结束了。由此可见,上个月一些市井之徒声称的“洛神舞《祈》引来河南水患”的谣言究竟荒谬到了什么地步。我昨天13点50分左右在B站上传『宋人摹《洛神赋图》』的摘录札记,又正好13点50分左右雨过天晴,并且第二天就风和日丽。按照他们这个逻辑,我岂不是已经成为比肩大罗的通天真巫了?那B站岂不是已经成了仙神议政的凌霄宝殿了?那『宋人摹《洛神赋图》』岂不是已经成了内蕴天宪的先天至宝了?

        另外后附那几日的天气记录,作为我反对巫蛊邪说的佐证:

        ——【20210901大雨转晴】连夜大雨,至下午1点50左右停,竟出太阳,不过太阳在云中时隐时现。天气微凉,出门不宜穿短袖,又套了一件风衣。

        ——【20210902晴】整整一天,都是风和日丽。气温明显升高,中午出门若再如昨天套一件风衣,则会出汗。

        ——【20210903阴转雨】今天又变天了,早上8点左右猛下了一阵雨,幸亏今天起得晚,还没来得及去图书馆,不过不到半个钟头就停了。整个白天都处于阴的状态。傍晚去洛河畔慢跑,无意中眺望对岸竟发现似有薄雾笼罩,这说明极有可能要开始下雨了。果然晚上7点40左右开始下雨,起初雨势较小,至晚上10点左右,雨势忽然变大。

        ——【20210904雨】雨下了一夜,白天也一直在下,偶有雨停,时间也不会超过半个钟头。

        【后记】9月3日就又开始下雨了,不过这和我肯定没关系,就算是硬套巫蛊之说,这一天我也只是在B站专栏上传了一篇关于央视《典籍里的中国》——《楚辞》篇的摘录札记,哪怕是从神秘学考虑,屈子封神也不会去司职雨水。且今年的极端天气不只河南一省,后来的山西,以及如今的内蒙古通辽,都有极端天气,套上巫蛊之祸的说辞强行构陷是不是太荒谬了。

【文博山记03】5-1『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央视《国家宝藏》第1季摘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