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我的半年流水账
外面下着大雨,翻来覆去睡不着,不由回想起等待安置期间的日子,索性记下来,留作纪念,不知以后可有闲暇时间来思索了。从四月初离开,到现在已7个月时间。这7个月时间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即彷徨、备考、等待。
关键词一:彷徨(4月初至5月中下旬)。4月初脱离工作后,虽然收拾东西忙活了好几天,但那种释然的感觉一点也不觉得疲惫,开车拉着一车的东西一人回家,虽然有些乏味,但想着从此将告别双城生活,心中一点也不觉得寂寞。回到家后,休息了几天。陪堂妹去广州面试,一举成功,同时见到了多年未见的挚友,万分欣慰。安置的事情搁置到了一边,因为政策没定,有说安置政策不变,有说今年开始实行考核加考试的方式进行。没有熟人,消息打听不到,彷徨而着急。就在侥幸政策不会变的心态下,晃晃悠悠了1个多月。
关键词二:备考(5月下旬至9月中旬)。不记得是哪一天,同学打电话过来,说今年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政策已定,搞好备考。挂完电话后,心情十分复杂。希望考又害怕考,比较11年时间没有参加正儿八经的考试了,对自己应付考试的能力产生了疑问。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始备考。跑到定王台书市,买了几本老转们推荐的公务员考试书籍。复习备考拉开序幕,第一遍看书效果还不错,可开始做题就发现不行了,错误率真高,猛然间发现公务员考试的范围之广、难度之大超出我的想象。当时第一反应时得拓展复习面,现在想想也挺佩服自己的,把任汝芬的考研政治系列一看了两遍,看了一本法律基础知识,看了4本申论书籍。复习的日子是对自己毅力的一种最好检验和锻炼,每天重复的生活让人疲惫,每天不断的复习做题越觉得不会的太多太多。特别是考前的20天,没日没夜的复习难以忘怀,第一次走进中南大学铁道学院教室自习,也是第一次走进省图书馆自习,每天从清晨出发,晚上赶上最后一班公交车返回,回家还请老婆辅导申论,现在想想那时的精力怎么如此充沛,经常每天只睡4-5个小时。近100个日日夜夜,3遍复习,做了35套模拟试卷共计6000多道题,写了10多篇申论,终于换来了最后的成功,在近300人硕士和博士一大堆的考试中,进入了前20,虽然如果运气好一点,还真有可能夺魁,毕竟第一名只高我6分。不过能考到这个成绩,还是很欣慰的,毕竟我认真过、尽力过。这个过程值得我去珍惜、值得我去回味。
关键词三:等待(9月下旬至现在)。笔试成绩公布后,趁着十一回了趟老家,见到了多年未见的高中同学,看到同学们个个精神气爽,估计在外面都过得不错,甚是欣慰。可我还得等着省直的划线,考试分是不错,可惜档案分不高,只能等待着人社厅线怎么划了。在等待的过程中,竟然天上掉馅饼,省委一部门竟然主动联系我,想挑一个搞材料的到他们机关工作,说看到我的档案材料比较合适。随后,电话通知我参加面试,一去吓老子一跳,要4个他们找了26个人去面试,当时一想这不是折腾人吗,估计是来陪太子读书了,可那天面试估计我还是算最好的一个。果然,10天后人事处长打电话给我,说上次面试讲得非常好,恭喜我入围第二次面试。呵呵呵,还有搞两次面试的,真邪了门。处长反复交代,这次是他们单位所有的党组成员参加,叮嘱我好好准备,期待我再次精彩的发挥。准备了一上午,下午面试,第一个发言,感觉不错。晚上接到处长电话,说被录取,叫我不要再选别的单位了。纠结,我的意向单位是另外一个厅,现在只能等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