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资本主义制度—第十一节 资 本
第十一节 资 本
现在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了什么是资本了。首先,资本,不论其形式是货币,是机器、原料、厂房,还是制成的商品,都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这种价值是用来为生产新的价值,生产剩余价值服务的。资本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主义生产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资本主义社会,机器和厂房都是资本。但是,机器和厂房是否永远都是资本呢?当然不会。如果整个社会的经济都是协作经济,如果它是为自己而生产的,那么,不论是机器,还是原料,都不能算是资本,因为它们不是为少数富人榨取利润的工具。这就是说,机器只有在被资本家阶级私人占有时,并被作为剥削雇佣劳动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条件时,才成为资本。在这里,价值的形式并不重要;这种价值可能表现为金币形式,也可能表现为纸币形式,工人用它们来做工,也可能表现为原料的形式,工人们用它们制造出商品,也可能表现为制成的商品的形式,以后再把它卖掉。但是既然这种价值是用于生产剩余价值的,所以它就是资本。
资本常常脱掉一种外壳和穿上另一种外壳。确实如此,我们且看这一过程是怎样完成的。
资本家还没有买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但是,他极希望雇佣工人、置备机器、弄到上等的原料和煤炭,以便能够开工生产,等等,暂时他手里除了钱之外,还什么都没有。在这里,资本表现为货币形式。
资本家带着这笔钱来到市场(自然不是他自己去;为此有电话和电报,许许多多的奴仆等等)。在这里购买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资本家回到工厂,钱是没有了,但是却有了工人、机器、原料、燃料。现在所有这些东西已经不是商品了。它们不再是商品,因为不再把它们拿到市场去出卖了。钱变成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货币的形式去掉了,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工业资本的形式。
接着开始工作。机器开动了,轮子旋转起来,操纵杆在来回搬动,男女工人汗如雨下,机器在磨损,原料在消耗,劳动力在耗尽。于是,所有这些原料,机器的磨损部分,提供劳动的劳动力,慢慢地变成了一堆堆商品。这里资本又脱离了工厂原有的实物形式,而以一堆商品形式出现。这就是商品形式的资本。然而,经过生产之后,资本不但改变了自己的外形,而且还增加了自己的价值。因为在生产中,又多出了剩余价值。
但是,资本家强迫生产商品并不是为了自己使用,而是为了市场,为了出卖。堆积在他的工厂仓库里的货物一定要卖出去。起初,资本家是以买主的身份到市场去。现在,他应当以卖主的身份去。起初,他手里拿的是钱,他想得到的是商品(生产资料)。现在,他手里拿的是商品,他想得到的是钱。一旦他的商品被卖掉了,那么,资本就从它的商品形式再次跳到货币形式。然而,资本家得到的货币数量,已经不同于他当初付出去的数量了,因为外加了整个剩余价值的数量。
资本的运动并没有到此结束。增加了的资本再次周转,获得了更大数量的剩余价值。这些剩余价值的一定部分并入资本,又开始新的周转,如此等等。资本像一个雪球,越滚越大,随着每一次的滚动,剩余价值越来越多。这就是说,资本主义生产不断地发展和扩大。
资本就是这样从工人阶级身上榨取剩余价值和到处扩散的。资本之所以能迅速增长,是因为其特殊的属性。当然,一个阶级剥削另一个阶级的现象以前就有了。可是我们拿农奴制时的地主或奴隶制时的奴隶主为例:他们骑在他们的农奴和奴隶的头上作威作福,农奴和奴隶生产的一切东西都被地主、奴隶主自己,或被他们的仆从和大量的食客吃光、喝掉和穿用完了。那时商品生产还很不发达,商品也没有地方去卖。就是说,如果地主或奴隶主强迫自己的农奴和奴隶生产出堆积如山的面包、肉、鱼等等,那么,他们的这些东西就会烂掉。那时的生产只以地主及其奴仆们的肚皮需要为限。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则完全是另一种情形。这里的生产不是为了满足需要,而是为了利润。这里生产商品,是为了出卖,为了赚钱,为了积累利润。利润越多越好。因此,资本家阶级疯狂地追求利润。这种欲望是无止境的。它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轴心,是主要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