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两万微单套机选哪个?索尼A7M3对比松下S1!

2021-02-16 00:20 作者:巨炮快评  | 我要投稿

【前言】

前一阵入手了索尼A7M3 + 24-105mm F4微单套机,同事看到分外眼红,总是在把玩一番之后感叹:比单反好用太多了!终于等到可以自由出去玩的假期,压抑已久的同事开始置办旅行装备,其中有人买了松下S1 + 24-105mm F4微单套机,2万出头的价格与索尼相仿,引起了本人的好奇。究竟两者之间相比有什么优劣,于是就有了此篇文章。 

本篇文章大家将会看到:

1. 外观、尺寸、重量对比
2. 参数、功能、配置对比
3. 镜头丰富度、价格对比
4. DXO拍照评测数据对比
5.日常随拍样片

【外观、尺寸、重量对比】

松下S1个头着实不小,148.9 x 110 x 96.7mm的三围几乎都要赶上同为全画幅的佳能5D3单反了,虽然便携性打了折扣,但握持感相比小巧的索尼A7M3更加舒服,完美贴合手掌。

背部区域,松下S1的屏幕尺寸与佳能5D3相同——3.2英寸,按钮操作的丰富程度高于佳能5D3、索尼A7M3,包含:对焦模式转盘、LOCK、回放、录像、AFON、摇杆、Q、控制拨盘、方向键、MENU、返回、DISP.以及删除。取景器眼罩为圆形。


索尼A7M3和松下S1的屏幕均支持翻转,但松下S1的姿势更多,在索尼A7M3的纵向90度基础上增加了手柄方向的45度翻转。一开始本人对此用法甚为不解,经同事提醒才知是方便在低角度拍竖屏Vlog,妙呀实在是妙。

从上方看松下S1的肩部功能按钮着实不少,并且搭配了高端单反才有的肩屏,可以快速查看相机当前的状态。从这个角度也发现了个有趣的现象,佳能与松下、索尼的变焦环方向相反。


松下S1的操作性非常值得一提,除丰富的背部按钮之外,右侧肩部配有快门、开关、白平衡、ISO、曝光补偿按钮、拨盘,左肩为拍摄模式和驱动模式拨盘,可以说拍摄过程中的每一个操作,几乎都能找到对应的按钮。此外在关机状态下,肩屏持续显示电量和存储剩余。

单独再补充一下,松下S1的机身正面还有3个操作按钮——两个Fn自定义和Fn拨杆,整体的操作按钮多到有点记不过来。

索尼A7M3、松下S1和佳能5D3均支持双存储卡,只不过规格不太相同:索尼A7M3是记忆棒/SD+SD、松下S1是SD+XQD、佳能5D3是SD+CF。

扩展接口方面,松下S1包含标准大小的HDMI、USB Type-C、音频输入输出、遥控和闪光同步接口,比佳能5D3和索尼A7M3更全面。

电池方面令本人最为意外,松下S1区区一个微单,电池竟然比单反都大,达到了7.4V 3050mAh!PS:佳能5D3为7.2V 1800mAh、索尼A7M3为7.2V 2280mAh。


重量方面松下S1套机1651克、索尼A7M3套机1391克,相差260克——半斤多一点,差的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本人倒是不太注重这点。

【参数、功能、配置对比】

「传感器」


松下S1、索尼A7M3均标称2420万有效像素,两者又同为日系,推测使用了同款索尼传感器。对焦方面,松下S1是225个DFD反差式自动对焦系统,索尼A7M3为693个相位+425个对比度检测对焦点,理论上索尼A7M3更具优势。

「防抖系统」


松下S1、索尼A7M3均支持机身+镜头防抖,其中机身也均支持5轴防抖,图像稳定等级均为5.0。在长焦摄影和摄像中提供更为稳定的手持体验。

「取景器」


屏幕取景器也是松下S1的一大优势,达到3.2英寸210万像素。而索尼A7M3的3英寸92万像素,饱受很多人的诟病。

「动态跟焦」


跟焦方面,索尼A7M3仅支持基于眼部识别的人体和动物的实时跟焦,而松下S1则更进一步,任何有明显边缘特征的物体,均可实现跟焦。

「拍照及摄影」

最后再来看看拍照及摄影参数,相同点:最高拍照分辩率6000x4000、ISO100-51200最高可扩展至204800、连拍速度9张/秒左右。不同点:快门速度索尼A7M3静态和动态均是1/8000、松下S1静态1/8000动态1/16000,视频录制索尼A7M3 8-bit 4:2:0 4K每秒30帧/1080P每秒120帧、松下S1 10-bit 4:2:2 4K每秒60帧/1080P每秒180帧。

【镜头丰富度、价格对比】

对于单反和微单用户来说,除了机身本身的参数之外,镜头的丰富度和价格也是选购的主要因素。索尼经过多年的耕耘,已经形成了储备最为丰富的FE卡口全画幅镜头群,同时也有不少于3种转接环兼容早先的A和佳能EF卡口镜头。有钱直接原生FE大三元走起,没钱就搞个EF转接环再找亲戚朋友借。

作为后来者的松下,必然无法在初期推出很多不同规格的镜头,于是和徕卡、适马抱团取暖成立了L卡口联盟,三家基于L卡口的机身、镜头皆可共用,基本解决了原生镜头丰富度问题,此外2种转接环可以将徕卡M/R和适马EF卡口转换成L卡口。原生丰富度的不足也可以通过转接环暂时弥补。

下面就以常用的24-105mm F4和大三元价格为例,对比后期镜头的成本差异:

  • 首先是24-105mm F4套机头,佳能和松下价格较为接近6000元上下,佳能有拆机头这一骚操作,价格能够做到更低。索尼则高高在上贵了2000元!差价都够买个转接环了。 

  • 在16-35mm广角端,索尼依旧是维持高高在上的价格,而松下竟然没有F2.8的头,从公布的新闻中也没有相应计划,目前只能使用F4来代替。

  • 24-70mm标准变焦方面,松下与索尼价格相仿1万4上下,佳能相比便宜了4000元,又凸显出了加转接环的性价比。

  • 70-200mm长焦端价格差异比较大,松下最贵达到了2万左右,其次是索尼1万7左右。

除24-105mm F4外,大三元本人手头都没有,因此也不太好云评价同焦段的镜头素质好坏,只是对价格进行横向比较,同时之所以加入佳能镜头是为了验证使用转接环是否具备性价比。不难看出,如果不看缺少的16-35mm F2.8,索尼和松下全配下来整体成本差不多。

【DXO拍照评测数据对比】

本人并不是专业摄影师,同一场景同一参数下进行拍摄没有看出任何区别,况且上传文章图片后平台还会进行压缩更加无法分辨,因此在这里引用国际知名评测机构DXO的评测数据进行对比。

DXO所给出的松下S1总分为95,低于索尼A7M3、高于尼康Z6。与索尼A7M3相比优势在于纵向色深(Portrait)领先0.2 bits,为DXO所测的所有全画幅传感器上第二位(仅差0.1);景深动态范围(Landscape)落后索尼A7M3 0.2 EV达到14.5 Evs;低照度ISO(Sports)表现,索尼A7M3最为出色为3730,松下S1紧随其后3333。



最终DXO给出的结论是,松下为其全画幅产品采用了一流的传感器。测试结果与广受好评的索尼A7M3中使用的传感器相同,并且在动态范围等某些领域,松下S1能够在非常理想的ISO 800至ISO 1600范围内发挥优势。它可以在保持低噪声水平的同时实现所有这些功能,这表明全画幅传感器可在像素数和传感器动态之间实现理想的平衡。

原文:Panasonic has adopted a class-leading sensor for its venture into full-frame. The test results are practically identical to those of the sensor used in the highly-acclaimed Sony A7 III, and in some areas, such as dynamic range, the S1 is able to offer an advantage in the highly desirable ISO 800 to ISO 1600 range, not just at base ISO 100.It achieves all this while maintaining low noise levels,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24MP full-frame CMOS BSI-type sensors offer a desirable balance between pixel count and sensor dynamics.

【总结】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松下S1与索尼A7M3针对两种不同的应用人群,松下S1凭借更高的规格参数以及比佳能5D3单反还要多的快捷操作键,更为适合之前使用单反的专业级摄影师;而像本人这种只是日常上班拍产品、偶尔旅游拍风景的非专业人群,可以选购外形偏小巧、操作偏傻瓜的索尼A7M3。

两万微单套机选哪个?索尼A7M3对比松下S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