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情况会导致App被Google Play下架?
新闻背景
6月11日,根据媒体的报道,之前在美国应用市场下载量连续多日位居排行榜首位的短视频应用Zynn,被Google Play下架。
6月3日,谷歌一位发言人表示,公司已从Google Play下架了一款印度手机应用,该App允许使用者一键卸载来自中国的App,这违反了Google Play的政策。
在这之前,这款名为“卸载中国应用”的App已经成为Google Play在印度的热门应用,自5月底以来下载量超过500万次。
6 月 2 日,在印度短时间内爆红,获得 500 万下载的短视频应用 Mitron,从 Google Play 商店下架。

那么什么样的情况会导致App被Google Play下架呢?
为确保 Google Play 向所有用户提供安全公正,高质量的平台,Google Play 应用商店主要用两类政策——开发者分发协议及开发内容政策,来规范Google Play 应用市场,同时这些政策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

被下架具体情况分类:
仿冒他人应用:
判断应用是否属于仿冒,主要依据图标、标题、开发者名称,再综合考虑应用的功能、描述等。最核心的标准是: 会不会误导用户。
例如,开发者名字是 Google Developer,误导用户以为该应用是谷歌的产品。

标题和图标相似:
应用的标题和图标与他人的标题和图标十分相似, 可能会误导用户。
例如: YouTube Aggregator 的标题和图片类似 YouTube;Twitter Pro 类似 Twitter。

诱使或鼓动他人侵犯版权:
虽然应用本身没有侵权,但这种行为也是不允许的。
例如: 提供链接,诱导用户下载盗版音乐。

总之,任何侵权的都是不允许的,如果侵权被下架,往往要取得被侵权方的谅解才能重新上架,敬请开发者重视。
欺骗性广告:
广告只能在其本身所属的应用内展示,任何包含欺骗性、干扰性广告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
例如,假冒别人应用界面,或者操作系统的通知/警告消息。

误导、强制用户下载:
以假冒系统通知诱导用户下载、强制用户点击广告下载,属于严重违规。
例如: 假冒系统通知,说你的手机有病毒,很可能会误导用户去点击下载。

不恰当的广告:
广告必须适合所属应用的目标受众群体。
例如,受众是儿童的应用,却出现相亲广告,这种就属于不合适的广告。

广告位置:
广告应用的一部分,不能出现在应用之外的地方。
例如: 利用锁屏功能营利,广告由主屏幕按钮触发等行为都属于严重违规。

任何欺骗性广告、利用锁屏功能获利、干扰性广告、干扰应用、干扰第三方广告或设备、不恰当的广告、不恰当的使用 Android 广告 ID 都属于严重违规,不要铤而走险, 否则可能会导致所有关联的账户都被封杀。
用户隐私和安全类:
谷歌非常注重用户的隐私和安全,严格禁止任何欺骗或恶意行为。

用户数据、权限:
不仅需要公开数据的收集和使用方式,而且,获取用户数据及权限必须获得用户同意,且只能用在事先声明的用途。
例如: Android 广告 ID 的使用。

恶意行为:
通过 Google Play 分发的应用,采取 Google Play 以外的任何方式去修改、替换或者更新应用本身,属于严重违规。
例如: 国内有些 SDK,包含动态加载代码机制,用来更新或者修改应用本身。

在这里提醒大家: 千万不要不要滥用 SDK,建议删除已经不用的 SDK 。误用含有恶意行为的 SDK,可能会导致应用直接下架甚至封账户,希望开发者予以重视。
同时,为了保护用户的隐私和合法权利,应用或游戏不能干扰或者破坏第三方服务条款。比如游戏外挂、激励用户去做假评、点赞、或者做僵尸粉,都是违法开发者分发协议的。

知识类内容来自:谷歌营销商学院(微信号:Google-Marketing)今年4月份举行的线上讨论会。
更多资讯请关注Enjoy出海:https://space.bilibili.com/48093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