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从(应用)语言学急流勇退的故事叭

3年多前的事情了。
这里说的(应用)语言学是指(传统)语言教学那一支;
我们一般会怎样夸一个外语学习者呢?或者一个外语老师,能把他人教到什么程度呢?
“你X语说的真好,简直就像X国人一样;
哇,你说的太好了,比X国人说得还好;
你简直架起了X国和Y国间的沟通桥梁。”
能获此褒奖大抵是对此类学者和教者多年练习(对是练习)极高的赞誉了。
我承认一生能做好这件事情,是需要消耗大半、乃至一生的,值得赞誉;
我目前没做到,而且将来也做不到。
然而,研究之门徘徊的青年,他看着这一切,忖度道:
难道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让这个世界上多了一个X国人吗?
(如果用狭义的、抛开跨文化的角度来看)
你把某语学/教得再好,这个世界上无非只是多了一位某国人罢了。
可预见的、(“偏窄”的)研究结果——心中初有科研抱负的青年那会无法接受。换句话说,谁不想去研究可以推及到更广层面的呢。
于是,他尝试去寻找语言学领域内的,可以做到更大推广的学支:他发现了Psycholinguistics&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新的问题出现了:
生物学与计算机背景的缺失、以及这二者的难以轻易填补,剥夺了追逐的可能。于是,就有了故事的下篇→转到什么专业,这个专业符合前景+热爱+我能。
(现在想来,对于上述而言,还是当初不够“热爱”,只是当初觉得是“适合”的)
f(μ)=Le1=[0,袁]
睡醒有病呻吟
2022年3月22日17: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