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M2重机枪,百年不朽

2022-10-18 03:04 作者:亲爱的白狐啊  | 我要投稿

M2重机枪,俗称五零/点五零机枪,目前美军使用型号的官方名称为勃朗宁M2HB.50口径机动式机枪,是由约翰·勃朗宁在一战后设计的重机枪,发射12.7×99毫米大口径弹药。


历史

勃朗宁M2其实是勃朗宁M1917的放大口径重制型号,它的起源也是出自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作战需求;在1917年,德意志帝国研发出J.I攻击机,它的结构结实,足以抵抗.30-06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弹,为此美国远征军指挥官潘兴将军要求要开发出更大口径的机枪以解决这个困境。潘兴向美国陆军军械部队提出新型机枪规格必须为0.5寸(12.7毫米)口径、枪口初速要达到2,700英尺(820米/秒)。同时间,美军上校约翰·亨利·帕克在法国机枪学校目睹法军配备的11毫米机枪配发穿甲燃烧弹,因此美军曾向柯尔特公司订购8挺改膛至11毫米口径的实验枪,然而帕克上校所知的11毫米子弹是19世纪由法国开发,俗称“气球破坏者”的11×59毫米R格拉子弹,动能表现非常不理想;潘兴希望新枪的子弹重量达到670加特林(43克)、枪口初速达2,700英尺,所以自法国引进枪弹的构想最终被打消。

1917年,勃朗宁重新设计勃朗宁M1917重机枪,以符合美军需求,温彻斯特连发武器公司则加入负责研制新型机枪需要的0.5寸子弹,初期设计为将0.30寸斯普林菲尔德子弹的比例放大;0.5寸机枪加原型在1918年10月15日投入测试,该枪的射速为500发/分钟、而枪口初速只有2,300英尺(700米/秒),性能不如预期,该枪太重,且射速太低,火力也不够密集;不过在新机枪开发期间,美军从德军缴获数批毛瑟13.2毫米反坦克步枪与毛瑟13.2毫米反坦克子弹,13.2毫米反坦克子弹的尺寸虽然比美军研发的要大,但是其设计优秀,重52克的战斗部枪口初速有着820米/秒的良好表现。于是,温彻斯特借鉴德国子弹改进弹药设计,改良后枪口初速提升到2,750英尺/秒(840米)。

1921年,新枪完成基本设计,美军于1923年开始有限地装备该枪,并将其命名为“M1921”。该批机枪的特色为水冷式结构、仅能自左侧进弹、枪管较后续服役的型号要轻,主要在1921—1937年量产,配备在飞机与车辆上,用于防空及反装甲用途。勃朗宁于1926年去世,重机枪的改良仍然继续进行中。从1927—1932年间,由塞缪尔·加特林博士针对M1921的设计问题以及军方需求做出调整。1930年,柯尔特还针对M1921推出部分改进的版型号本,如M1921A1与M1921E2。1932年,改进型号正式被美军命名为“M2”,当时部分的M2装有水冷散热装置。早期的气冷式M2机枪由于枪管管壁太薄,无法承受多角度全方位射击要求,又容易过热,故厂商后来推出改用重枪管的版型号“M2HB”,后来更推出了可快速更换枪管的“M2QCB”及轻量化型号,这些型号一直沿用至今。

设计

勃朗宁M2重机枪采用大口径12.7×99毫米NATO弹药,它有高火力、弹道平稳及射程极远的优点,450—550发/分钟(二战时型号为600—1,200发/分钟)的射速及后座作用系统令其在全自动射击时十分稳定,命中率亦较高,但低射速也令M2的支援火力降低。

勃朗宁M2发射M2普通弹时的最大射程可达7.4千米(4.55英里),装在M3三脚架亦有1.8千米(1.2英里)的有效射程。勃朗宁M2重机枪净重38千克(84磅),其M3型三脚架全重20千克(44磅),V字“蝴蝶型”扳机装在机匣尾部并附有两个握把,射手可通过闭锁或开放枪栓来调节全自动或半自动射击。勃朗宁M2用途广泛,为了对应不同配备,它更可在短时间内改为机匣右方供弹而无需专用工具。

由于发射训练用途的空包弹时膛压较低,需要在枪管上以三条特制金属管安装空包弹助退器,以确保有足够火药燃烧气体来保持自动循环作用。

采用

勃朗宁M2在1920年代开始安装在美军的飞机、步兵架设的火力阵地与军用车辆上,(如坦克及装甲运兵车)等。

勃朗宁M2自1921年就开始服役以来,经历二战、朝鲜战争、越战、海湾战争、2001年阿富汗战争及伊拉克战争等无数场战争与武装冲突,可说是极为成功的重机枪设计,亦是美军轻武器中服役时间最长的一种,直到21世纪在各国军队中皆有很好的评价,至今仍然是大量国家的制式重机枪,与前苏联DShK重机枪同样为世界最广泛被使用的两款重机枪。部分非正规武装势力更将其安装在武装改装车上使用。

除了增加快拆枪管以外,勃朗宁M2的原始设计几乎没有太大更动。此外,该枪亦有多种衍生型,目前由多间厂商所生产,包括比利时FN公司。瑞典、英国、澳大利亚、韩国及日本等国家亦获得FN公司授权合法生产M2HB。



结束了

福利

拜拜

M2重机枪,百年不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