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羽飞扬》:其实真的没有评分这么差

编者按:如果一次性看完13集,我想《轻羽飞扬》不会有这么低的分。

B站的评分机制,与其说是评价作品的优劣,倒不如说是观众对于这部作品的喜欢程度。《轻羽飞扬》的低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观众对这部作品产生负面情绪所导致的。
但再重新一次性看完13集,其实《轻羽飞扬》还是能配上“优秀”二字。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优秀”的作品得不到观众的心呢?
我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从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来思考。

外部原因:每周的一集放送拉长了情绪流。
观众对于新一集的感受是建立在与上一集对比。到了最后几集,这种感觉尤为激烈。明明上一集是阴郁的气氛,这一集气氛立刻反转。亦或者是,上一集处于对立关系的人物,这一集又握手言欢。无论是哪种情况,对于等了一周的观众而言都是一种被当做“弱智”的体验。
这也导致,最后几集每一集出来都会有观众在抱怨,原因就是他们对动画的观感体验一直停留在上一集,而不是上上一集,更不是第一集。

内部原因:总结为四个字就是——“用力过猛”
而这“用力过猛”分别在三个地方。

第一个地方是受苦的人物塑造。
这一点,在女主角绫乃身上最为明显。只是第一集,我们就能知道绫乃身上阳光的一面和阴暗的一面。然后第三集,绫乃阴暗的一面就被解决了。本以为接下来就是快快乐乐地打羽毛球。
没有想到,柯妮作为反派登场,给绫乃添了把火。然后,阴暗面又起来了。接下来就是慢慢黑化,最后又给洗白。这样一会儿白一会儿黑的情绪波动反反复复有了四五次。
当然,这种来来回回,,高高低低的情绪的确可以起到丰满人物的作用。我们作为观众也确实感受到了绫乃的弱小,可怜,又无力。
其他的角色塑造也是相同的,除了‘受苦’还是‘受苦’。要么是各种人际关系的矛盾,要么是和对手差距的绝望。每次走上赛场都是带着杀人的眼神,每打输一次,就感觉人生失去了一次希望。
但是啊,这是一部运动番。这是讲打羽毛球的事。本应该是积极阳光向上的,其目的应该是引导更多的人去享受羽毛球的运动。结果看见一群角色因为打羽毛球不断地‘受苦’。你当是玩黑魂3啊!
从运动番的意义来看,我反而觉得不少人因为看了这部动画不愿意去打羽毛球了。

第二点则是过于纠结的主题。
《轻羽飞扬》的整个故事是有一个核心提问的即:“为了什么而打羽毛球。”
围绕这个问题,故事的前半段几乎每一集都会抛出一个情况,让角色克服。
比如,第一集渚克服了自己焦躁,独裁的性格。
第二集,渚意识到热爱比天赋与努力都重要。
第三集,则是让绫乃将打羽毛球与渴望得到母爱分开。
第四集,则是打羽毛球需要朋友陪伴。
从第五集开始,则是进入了绫乃的个人篇,先是为了离开母亲,把自己黑化去打羽毛球。之后则是迷茫“为了什么而打羽毛球。”
除开中间穿插的3集配角的故事,用了五集的时间去构建绫乃黑化并且迷茫的精神状态。
同样,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这么多的题目和内容,让简单的运动番变得更加复杂。同时也让观影体验降低了档次。大多数的观众期待的是像《排球少年》那样,简简单单地打排球,在赛场上调动自己高昂的情绪。并不是如此纠结的主题。更不想因为这个问题而对自己提问,产生糟糕的情绪。
然而,制作组魔改了剧情,大概是想剑走偏锋地试图塞入自己的野心。可惜的是,观众,给差评的观众并不买账。

第三点,也是我认为最糟糕的一点,割裂的气氛调动。
总体感觉大概就是,上一秒办丧,下一秒就坟头蹦迪了。
而这感觉从第一集开始就有了,前一秒渚还在回味被打成自闭的痛苦再加上那诡异的BGM说是杀父仇人我都相信。然后,下一秒就是教练的骚扰。
虽然是喜剧情节也知道是缓和气氛。但你能不能从一开始别把气氛塑造地这么阴沉。而这种情节还不止一处。强硬的气氛转换,时常会让人感觉出现逻辑矛盾。
以上这三处是我认为“用力过猛”的地方。但从制作组的出发点来看,其实他们的野心还挺大的。不仅想把画面做好,还想把内容做丰富。但是,还是只能说功败垂成吧。

通篇看下来,我还是觉得这部羽毛球番能算得上优秀。而之前我所感觉到的被喂了翔的感觉,很大程度是我自己擅自对只看过一遍的剧情进行脑补,重组。构成了我所认为的剧情。
大概就是所谓的擅自脑补,擅自揣测。
而所谓的“亲妈飞扬”这个梗也不过是因为母亲千夏这个角色在每集中出现过较短时间,但仔细一看母亲的出场和作用其实不算太大。但我们观众却将矛头和黑锅全往这个角色身上甩。实在是有些不厚道。
事实证明,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也是再次完整看了一遍动画才理解到很多地方都是我自己误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