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解析

好像没看到什么有意思的解析,那就让我过度解读一下吧。
首先是整部电视剧,最为让观众始料不及的拐点。
为了不剧透。
这个拐点放在这个位置:
笼目之死。
很多人不是太明白这个死亡的突如其来到底是要表达什么。有些人说编剧是想要表达人的死都是来得很突然,有些人说是因为疫情期间编剧的好朋友去世了,所以他临时改了剧本。
嗯,怎么说呢?以上两种解释都不是很有说服力,前者的话,很模棱两可,任何这样的死亡都可以解释,跟整部剧没有什么大的关联。而后者的话,虽然日剧的模式是边拍边播,根据观众反馈进行剧情的调整,但是,基本不会在剧情的中途临时决定让一个角色死去,因为这样的情节对整部剧的结构伤害是很大的。
坂元裕二(编剧)不大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那么,他为什么要设计笼目这一出突如其来的死亡呢?
答案是:这跟大豆田当时的处境息息相关。
用象征的手法来说明的话,笼目,其实是大豆田性格中的一部分。她们两个其实是互为镜像的,如果笼目拥有忍受社会规则的能力,那么她就是大豆田,而大豆田如果无法容忍社会的规则,那么她就是笼目。
换句话说,笼目,代表着大豆田的自由与不受管控。

编剧在第五集和第六集之间,其实很巧妙地把大豆田的处境隐藏了起来。用大量的前夫恋爱情节,还有笼目的个人情节,让观众们忘记了大豆田面临的艰难处境——被合作公司的老板威胁,如果大豆田不答应他的要求,自己的公司就会遭受巨大的损失。
这时候的大豆田,内心的“笼目”正在承受剧烈的冲击。
而这种处境最后是如何解决的呢?表面上看来是因为现实中笼目的死去,而实际上,是因为大豆田内心的笼目在外界巨大的压力下产生了触底反弹。
即使被这样威胁,她也不愿屈服。
因为她不愿意让自己内心的笼目死去。
但故事在这里只是到了中途,接下来大豆田就该承受这种自由的代价了。
在故事的表层,大豆田是因为最爱的朋友离世了,所以郁郁寡欢,过着一整年假装平静的生活。
而在故事的底层,大豆田是在不断地自我怀疑,怀疑自己这么多年来对自由的坚守,是否真的正确?因为目前看来,这种坚守只是让自己落入了孤独的境地,与造成了公司巨大的亏损。
这便是编剧为什么要在这里设计小鸟游登场的原因。我身边的许多朋友都很纠结,说为什么原本是日常轻喜剧,到了这里突然加入了言情小说的情节,让TA们觉得心里很不舒服。
就算让叔很帅,甚至是太帅了,安排这样一个角色也让TA们无法接受。

我的解释是:小鸟游是为了解决大豆田的困境而设立的人物。
他在第七集结尾的那一段话,一方面纾解了大豆田压抑一整年的情绪,一方面也对大豆田坚守自由的生活方式表示了肯定。
在大豆田之前看来,笼目死后周围的人都在说:太可惜了,她还很年轻,明明还有很多事没做。
请注意,这一句:明明还有很多事没做。

在社会的规则里,所谓很多的事没有做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你有很多应该要去做的事,但是还没去做。而什么是你应该去做的事呢?
是在社会的主流认识里,一个人应该要去做的事情——比如工作、结婚、生子。
大豆田在这里埋怨的,其实是社会对个人的期许,即使在人死亡后也如影随形。所以她才会在后面抱怨:
那我们不如干脆不要长大也挺好的。

而小鸟游在之后的那一段哲人般的话语里,就是直接否认了社会对人生的这种看法——对于个人来说,并没有什么悲喜剧一说。因为我们的人生并不是一个故事,不可以轻易地用幸运与不幸来描述,这样简单粗暴地去概括人的一生,是对死者的一种极度不礼貌。
人的一生,并不是能任凭旁人来随意评价的。
换句话说就是:你丫谁啊?是来别人坟前看戏的嘛?
在否定了社会的这种看法之后,小鸟游后面所说的:
活着的人,必须以幸福为目标生活
人虽然时常感到孤独
但仍可以享受人生
只要享受过,就是好的人生
这些话的意义就是为了鼓励大豆田,让她从那种内心动摇的状态中走出来。
因为她内心的“笼目”正在死去。
而在之后的第八集里,开始了许多人难以接受的言情小说剧情。
还有那种“最高端的猎人总是以猎物出现”的谈恋爱套路,加上一些小小的商战戏码。这一段剧情,其实是在接上故事的主线。而故事的主线是什么呢?
大家可以想想,为什么编剧要设计三名前夫呢?
为什么大前夫既然喜欢的是笼目,却要和大豆田结婚呢?
为什么大豆田拒绝了第四段婚姻呢?
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是整部剧的主线所在。
好了解析就到这里。我要准时睡觉了。
“你怎么不解析完就溜啊?”
“谁说我要解析完整了?你看看标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