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课程全集 共28集 2019年秋

好的老师会产生听课蝴蝶效应
第一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文学与意识形态
一、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二、经典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三种含义
1.特定阶段、集团、信念、体系
2.虚假意识、谎言
3.意义观念一般性发生过程
三、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
1970年 《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宗教、教育、家庭、工会、传媒、文化)
国家机器:政府、軍隊……(暴力、可见、公共性、)
2.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功能
(1)自然化
(2)合法化
«圣杯与剑»

3.意识形态的运作方式
建构个体与现实的想象性关系
(1)把个体询唤为主体
个体:无意识
主体:有意识
(2)主体对主体的臣服
(3)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互认
4.意识形态是一个“镜像序列”
拉康: “镜像阶段”
5.意识形态没有历史
四、症候阅读:发现文本深层次的意识形态
文学意识形态发挥的作用在三方面:阶级、性别、种族
意识形态往往体现在三个层面上:阶级、种族、性别
从性别出发讨论意识形态
一、女性主义概况
两次浪潮
第一次 19世纪末 20世纪初--外在权利
第二次 20世纪60年代 --内在 平等
①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强调追求男女机会平等。
②激进主义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受压迫的原因在于生理差异
③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女性从家庭中走出来
④ 后现代女性主义--没有任何一个女性可以代表女性所有人
⑤ 文化女性主义--女性气质比男性更优越
⑥性别分离女性主义--男女只有分开才能彻底自由
⑦赛博格女性主义--机器与女性相互结合
⑧精神分析女性主义--分析女性潜意识
⑨性解放女性主义--性是成年人的自由
--主要核心还是男女平等
--对男权中心主义进行消解和批判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批评中的两大形态
1.女性阅读
2.女性创造角度

二、女性主义的经典著作
(一)1929 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
探讨问题:
1.试图寻找女性文学传统
2.发掘女性文学被压抑的根源
3.双性同体--理想人格
“噗哈哈, ‘断背山’,老师真的是什么都涉及啊”

(二)女性主义的圣经--1949年--波伏娃--《第二性》
1.女性如何变成第二性
2.男性是如何把女性紧固在第二性上的
①自由制 ②宗教
3.“第二性”如何限制女性发展
“女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对策:
女性必须工作
(三)1972·约翰伯格·《观看之道》
提出的观点
1.观看先于语言


“观看行为受到文化的制约”





(四)1979·吉尔伯特·苏珊古芭·《阁楼上的疯女人》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