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胃菜也一样香——EPZ Q1动圈耳机

一直以来百元价位的耳塞更多被冠以“玩物”之称,走性价比路线,很难真正将其与HiFi联系在一起。这也就意味着其在定位伊始面向的群体就不是烧友而是更广大的普通用户群体,而对于如今逐渐萎缩的消费级有线耳机市场以及移动设备去耳机孔化的趋势来说,一款有线耳机更需要用自身的特色及优点抓住用户,无论是凭借外观造型还是不错的声音表现。对于这个问题,EPZ Q1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EPZ这个牌子听着比较陌生,虽然纯字母的牌子在圈子里不是少数,但深入了解之后才发现实际上EPZ可不是某个几人小作坊一拍脑门想出来的品牌,而是在耳机行业背后深耕多年,积累了大量经验的研发代工厂。

Q1采用一枚13mm 的镀钛复合振膜,并且在百元价位少见的采用了3D打印树脂腔体,依托于高精度的3D打印技术Q1还搭载了“瀑布声学系统”(从示意图上来看可以简单的理解成对于动圈单元的前腔进行特殊声学造型设计以达到更好的低频表现)。面板十分用心,我拿到的黑色版本,面板由碳纤维碎片和碎金片组成,黑金搭配永不过时,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曾经入手的森韵乌金(猜测应该也是EPZ代工的吧毕竟腔体也比较类似)。既然说到腔体,EPZ的公模腔体在控制体积小巧的同时配合自带的硅胶软套做到了接近私模的佩戴贴合度与密封效果,印象中似乎与inear的公模佩戴比较接近。线材则是采用了一条四股无氧铜带麦2pin线,绞合紧密接插件做工也比较精致。对于这个价位的耳机来说插电脑或是手机打游戏会是更常见的归宿,但可换线的设计无疑给了用户更多的选择与一定的提升空间。


硬件部分就说到这,至于声音部分的表现我想先放出最概括的结论:超值且有可玩空间。虽然我首先要吐槽的是作为一条入门级的耳塞这振膜也未免太欠煲了吧,好在最终稳定后声音朝着正向好转(而不是像某友商的百元塞在充分煲机后音质出现断崖式下降仅给人昙花一现的惊喜)。初听Q1给我的印象其实不差,并没有庸俗的投奔“超重低音”阵营,整体的能量分布还算均匀,但通透感欠佳,高频偏暗稍闷。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煲机之后会明显感受到整体声音更敞亮,人声更放的开。个人其实并不满意原套下的声音,问题在于结像与分离(虽然自己也很清楚对于一个百元塞需要对其上限不能过于苛求),所以我尝试着换上了AET08,有趣的事情发生了,糊的感觉减少了,声音干净且紧凑了很多,找回了不少中频细节,原本懒散的人声乐器有了更好的形体,同时AET08本身能够对于低频质感以及下潜有一定优化,能够更好地发挥Q1大尺寸的动圈单元低频优势。Q1本身低频量感充足饱满,但没有很突出的下潜,在保证下盘丰满的同时并没有出现低价位耳机常见的轰头或是背景鼓点盖过人声的问题。人声有不错的厚度,没有过多的齿音,细腻程度符合入门级的表现。但其高频亮度不足且延伸欠缺以及细节欠缺的问题使得Q1并不适合器乐的表现,很难传达出丰富的泛音。但对于这个塞子最可能的直推流媒体听音以及游戏环境来说这样的声音表现无疑足够出色,在我插上小尾巴或者播放器时可以获得的更好的解析表现以及声音的控制力。


我还尝试了给Q1换上了扬仕的单晶铜镀钯线,这条线材会加强两端的延伸且突出线条感,在搭配Q1时能感受到素质全面的提升,甚至能拔出原来存在感不强的乐器细节,可见这枚单元依然有潜力可以挖掘,当然这是一种性价比不高的玩法,日常使用肯定不会考虑这样的操作,线材价格就已是耳机身价的几倍。


上文也提到了游戏环境的使用,Q1在FPS游戏中的表现让我十分满意。对于我这样的电脑配置弱鸡画质全低的彩六玩家来说没有阴影系统的辅助只能通过听音辨位来获得更多信息,而FPS游戏本身对于耳机的低频段要求较高,这里包括了脚步声的方位辨别,但同时又不能过于偏向低频否则会使得枪声的定位、枪型的辨别以及破窗破板声变得模糊。Q1本身不错的声场与定位表现使得立体声下也能很好的做到听音辨位,且对于细节的捕捉也值得称道,自带MIC也足够清晰,不必担心队友听不清你的报点,在复杂的战斗环境下也能保证游戏语音质量。对于不喜欢戴硕大的游戏耳机或是担心对发型毁灭性打击的游戏玩家来说Q1无疑是一个轻便实惠且不错的选择。

EPZ对于Q1这枚单元的调校做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它HiFi吗?我觉的算不上,但对于一条无论从包装尺寸再到配件选择上都显示出这应该是一款摆在货柜上的走量型消费级耳塞来说,如此外观设计以及声音表现值得给予强烈推荐的评价。除此之外更让我关注的是EPZ其背景所带来的产品质量保证,包括对各个生产环节以及零部件的质量把控,更大的产量也意味着标准化水平的提高,带来更多的技术经验积累,最终也能在售价上反映出这种模式带来的成本优势及性价比。从幕后到台前意味着新的尝试与探索,EPZ也不断地在丰富自己的产品线,运用自己的优势从制造转向创造,希望在未来能够听到更多有着EPZ自己声音理解的、用料实诚的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