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边逼走中国企业,一边引进国外企业,印度市场怎么破?

2023-08-16 16:55 作者:shadowbin  | 我要投稿

中国和印度的关系仍不融洽。2020年两国的士兵在边境发生冲突,这是1967年以来发生的最激烈的对抗,紧接着2021年和2022年冲突再起。这造成了亚洲两个大国间的贸易紧张。尤其对于印度而言,这种紧张是不可或缺的。印度消费者依赖中国廉价的商品,印度公司依赖中国划算的产业投入,尤其是对于印度未来的产业。印度卖给中国的是甲壳类动物、棉花、花岗岩、钻石、汽油等旧经济产物,中国卖给印度的则是存储芯片,集成电路和医疗原料。这让双方贸易变得越来越不平衡。2022年两国的商品贸易总额达到1170亿美元,有87%来自中国。

印度总理莫迪想要降低对中国的依赖。其中一个原因是战略性的,在关键的进口上依赖一个多变的对手将带来风险。另外一个原因是经济的,莫迪想要复制中国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这意味着要从中国那里抢来一些生意。最近几个月,莫迪企图把部分印度经济与这个比自己更大的经济体解耦的努力正在加剧。8月3日,印度宣布对进口笔记本和个人电脑进行新的许可限制,而这些产品主要来自中国。一周以后,类似的规定延展到相机和打印机上。

在官方口径上,只要符合印度法律,印度依然对中国开放。在实际操作中,印度政府运用一系列工具让中国公司的生存变得艰难,甚至是不可能生存。最直接的就是彻底禁止中国的产品,尤其是涉及国家安全方面的。2020年边境冲突后,印度禁止了118款中国的应用,包括短视频平台Tiktok,超级应用WeChat,快时尚应用希音(Shein),以及其它一些需获取当地用户数据的应用。2022年到现在,印度又用同样的理由禁用上百款应用。华为、中兴等电信设备制造商,也受到了同样的对待,他们声称担心这些设备可能会让印度市民受到窃听。

关税是另一项备受青睐的策略。2018年,为了避免印度的手机组装落入竞争对手中国手里,印度政府给进口的设备强加了20%的关税。2020年印度对进口玩具增加两倍的关税,达到60%,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今年初,关税提到了70%。自那以后,印度的玩具进口下降了四分之三。

有些时候印度政府会避开禁令和关税这种官方措施,而钟爱一些不易察觉的手段。一个常见的策略就是引入法定规定争议。印度的繁文规定让官方非常容易挑那些让它反感企业的问题。不遵守税务规定是他们最喜欢的指控,令人费解的是,要遵守全部的规定几乎是不可能的。小米和拥有oppo,realme和vivo等知名手机品牌的步步高集团,据称因少交了印度税务局合计11亿美元的税而被调查。8月2日,新闻媒体援引一位匿名印度官员的信息称,中国汽车厂商比亚迪的印度分公司,因从国外进口的零部件要比实际需缴纳的少900万美元的关税,而遭受指控调查。另外一家中国汽车公司,上汽集团下的名爵汽车,也面临投资限制和税务调查。

复杂的许可制度让印度当局可以用多种方法轻松拿捏中国企业。2020年4月,印度宣布来自毗邻国家的投资必须获得特别的批准。虽然这个毗邻国没被指明,但是谁都知道它就是中国。自那以后,在来自中国的435份国外直接投资申请中,印度只批准了不到四分之一。根据当地新闻媒体“今日商业”报道,在截至3月的上一个财年里,只有3家公司获得了批准。上个月,比亚迪和印度一家工业企业“梅加工程(Megha)”拟合资生产电动车和电池的计划,最终因为安全理由未被批准。

给苹果等一些公司服务的中国大型设备制造商立讯精密,尽管在2021年已经和泰米尔纳德邦(Tamil Nadu)签署了协议,但当地的工厂仍未开工。推迟的原因据信是因为一个不成文的全面禁令,即德里中央政府禁止中国公司拥有新的设施。早些时候,印度发现一处可能储量丰富、可用于制造电池的锂矿,为了在今年早点开采,一向行动迟缓的印度议会迅速通过了一项新的法案,准备简化审批新锂矿的程序。矿商提交申请受到了欢迎,但是中国投标公司预计会被当局视为不利的。

与禁令同步的是印度正在运用政策,取代中国在各个市场的主导位置。印度有一个330亿美元的“生产相关激励计划”——现金支付与销售、投资、产出挂钩,已经确定了14个感兴趣的领域,其中多数目前是由中国公司主导。

比如医疗原料,许多年来印度的制药公司都是从中国大量采购。今年2月,印度政府准备向同意在国内生产41种医疗原料的公司,6年发放20亿美元的补贴。阿乐滨度(Aurobindo)、百康生物( Biocon)、 瑞迪博士(Dr Reddy’s)和大步(Strides)等大型制药公司加入进来。在电子设备领域,负责苹果手机制造合同的富士康和和硕、印度企业塔塔集团,被允许购买中国制造的零件然后在印度组装,只要他们也努力的培养当地供应商。类似的条件也提供给了特斯拉,目前它也在寻找新的电动车生产基地。

由于疲于应对这些障碍,一些中国的公司选择退出。2022年7月,经过在印度两年的努力,包括一个承诺10亿美元的投资,长城汽车最终关闭了它在印度的汽车制造业务,因为它无法获得当地的批准。还有一些公司则选择适应印度。小米说它将把所有的生产本地化,并增加印度的出口。目前,印度小米只出口到邻国和西方国家。希音(Shein)在与印度信实集团组成合资公司后,将重回印度市场,这家印度最具价值的上市公司最闻名的就是说服官僚机构和政策。据报道,中兴正尝试在国内找一家制造商达成许可协议,以生产网络设备。只是目前为止,还无人问津。考虑到印度对中国日益增长的怀疑,这可能还需要一点时间。


——经济学人


一边逼走中国企业,一边引进国外企业,印度市场怎么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