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碳中和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遇、谁都不能置身度外

2022-04-13 19:17 作者:探索宇宙科普  | 我要投稿

最近几十年最热的话题,莫过于碳中和了,这是我国未来40年的一次大机遇。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碳达峰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中和也就是净零排放,这是中国给世界的承诺。在未来40年里,我们要达到一个目标,就是中国向空气中排出的二氧化碳等等这些不好的温室气体,跟我们中国自己消化掉的温室气体将会完全抵消,也就是我们不再给地球添任何麻烦,地球不会再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糟糕。这不仅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策,也是基于科学论证的国家战略,既是从现实出发的行动目标,也是高瞻远瞩的长期发展战略。据统计,这项投资规模将超过一百万亿,可能是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而它之所以重要,除了投资规模史无前例外,同时碳中和还是一场从能源革命到产业嬗变的深刻变革,是我们正经历的伟大事件,碳中和从概念到引发能源变革,从引发产业变革到社会经济变革,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这一期我们就来聊聊,什么是碳中和,我国如何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有哪些大机遇!

1:什么是碳中和

随着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气候危机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几近无处不在。由于全球变暖,我们正在经历热浪、洪水、干旱、森林、火灾和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全球平均气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据2021年世界气象组织统计,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约高出1.11摄氏度,已接近《巴黎协定》寻求避免的升温下限。但大家要知道,这种温度的提升非常不均匀,有些地区变化不大,但有些地区的升温会非常集中,也非常明显。比如北美一些地区出现了5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了。如果不去解决这个问题,人类将提前感受到赛博朋克的末日世界。碳中和不是一个未来问题,而是眼前最紧迫的生存问题。因此,多数发达国家在实现碳排放达峰后,明确了碳中和的时间表。例如芬兰确认在2035年,瑞典、奥地利、等国家在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欧盟、英国、挪威、等将碳中和的时间节点定在2050年。一些发展中国家也计划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近年来,我国也在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等方式节能,提高能效。通过推进碳市场建设、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使得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我国采取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尽早达峰迈向净零碳排放,这不仅是国际责任担当,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需要和保障。当然,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并非易事。我们国家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就意味着我国将用30年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需要70年才能走完的路。

2:我国如何实现碳中和

如何走在低碳时代的前沿,是每个行业、每个企业,每个国家都必须深谋远虑、深思熟虑的问题。我国虽然目前是碳排放总量最大的国家,但是从人均碳排放量上来看,其实远低于发达国家。一个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与其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还没有完成,经济仍处在上升期,所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对能源的需求还会继续上升。如何在保证国家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继续富足的前提下,在更短的时间里实现碳中和,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目前我国要实现碳中和,技术手段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手段是用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第二种手段是减少碳排放。第三种手段是固碳。首先是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用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以能源电力行业为例,即清洁能源发电代替化石能源发电,用电代替化石能源消耗。这也是为何国家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其次我国工业生产是第一大碳排放领域,因此工业减排是碳中和的重中之重。尤其是钢铁、化工、建材、交通、建筑等行业的减排空间较大。最后固碳就是解决不排放碳的手段, 第一种方法是植树造林。过去几十年中国的森林覆盖面积大大增加,对固碳的贡献非常显着;第二种方法是使用工业化的方式,在去碳的过程中,供给端和使用端的同步协调非常重要。想要实现碳中和,除了从碳排放源头上解决问题,还需要从碳排放的捕捉来实现。根据生态环境部的统计数据,我国2021年碳排放强度与2015年相比,下降了18.8%,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3:碳中和有哪些大机遇

追溯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我们发现能源革命往往与产业革命交织在一起,两者相互促进,推动产业持续演进变革。化石能源与草木能源相比,具有高密度、低成本、可传输的特性,不仅为可移动的物体,如汽车、轮船、火车、飞机等提供了充足的动力资源,而且因自身具有丰富的化石材料,催生了庞大的化工产业及其体系,支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科技蓬勃发展。目前,世界能源结构正在从化石能源或碳能源向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转换,加快建设“风能、光伏、特高压”三位一体系统,是我们突破围堵或遏制的重大战略基点,对应新能源发电、传输和应用领域,是世界能源体系的基本发展方向。谁抓住了能源变革的机遇,谁就能够把握产业革命的机遇和主导权。从产业趋势来看,我们正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起点,可持续能源会催生很多新产业、新商业模式和新的生活消费习惯,世界处在快速变化的产业变革中。无论从国家层面、企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碳中和都是重大机遇。以汽车行业为例,中国传统汽车产业相较全球先进水平总体上是落后的,但在新能源上汽车上几乎与先进水平同步,所以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模最大的市场一定是在中国,速度最快的市场也一定是在中国。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和规范上也应该走在世界前面。如果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规范,就可能变成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共同的规范。纵观全球,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无论太阳能、风能的装机容量都排在世界第一,从现在开始,中国的清洁能源还会以超出想象的速度继续发展至不可估量的规模。

碳中和的高度已经远远超过碳本身,上升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它事关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需要理解碳中和的更深一层意义,即推动人类社会重大的变革。其次,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作为一场社会和经济的系统性变革,每个人、每个系统、每个组织都将涉及其中,谁都不可能置身度外。碳中和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战略机会,而这个机会已经出现在我们面前,能不能抓住,就看我们这一代人了。关于碳中和你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欢迎评论留言和转发。


碳中和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遇、谁都不能置身度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