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VIS测试的数据概念
光谱法(spectrometry)是基于物质与电磁辐射作用时,测量由物质内部发生量子化的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辐射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光谱法可分为发射光谱法、吸收光谱法、散射光谱法;或分为原子光谱法和分子光谱法;或分为能级谱,电子、振动、转动光谱,电子自旋及核自旋谱等
分光光度法是光谱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或发光强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常用的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在190~800nm波长范围内测定物质的吸光度,用于鉴别、杂质检查和定量测定的方法。
在测试前或者拿到UV-VIS数据时候,有的同学可能对自己需要测什么或者数据中的参数不太了解,接下来跟着铄思百检测小编了解一下吧
1、透光率(T%):
一束单色光通过样品后,入射光光强I0减弱为I,则透光率:T = I/I0,或用百分透光率表示:T% = I/I0 x 100%。
透光率的表示方法有T%、Transmittance%、Transmission%。
2、吸光度(A)
A = log (I0/I),吸光度和透过率的转换公式是A = -logT。根据定义,吸光度数值可大于1,且当T趋于0时,A趋于∞,如图2。实际检测器是有响应范围的。
吸光度的表示方法有A、Abs、Absorbance、Absorption。

3、反射率(R%):
镜面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不被吸收。镜面反射只发生在表面颗粒的表层,未与样品内部发生作用,因此它没有负载样品内层的结构和组成的信息。
漫反射:光进入样品内部,经过多次反射、折射、散射及吸收后返回样品表面的光。漫反射光是分析与样品内部分子发生作用以后的光,携带有丰富的样品内部结构和组织信息。
总反射:镜面发射+漫反射,粉末样品的镜面反射很低,但在一些特定的,如光学涂层、光学镀膜等材料时就要考虑镜面反射的影响和测定。
总体来说,紫外设备通常主要还是测定相对总反射率或漫反射率,表示方法有R、R%、Reflection%。镜面反射可通过适配积分球的镜面反射端口消除,单独的镜面反射通过镜面反射附件也可以测定。
这边提到的相对的概念,除了利用绝对反射率附件测试绝对反射率的情况,紫外设备通常测定的都是相对数值,相对吸光度、相对透过率和相对反射率。如相对反射率,即相对一个标准样品的反射率:R’∞ = R∞(样品)/ R∞(参比物),参比物质多用聚四氟乙烯标准品或BaSO4白板。
4、吸收率(A%):
吸收率反映的是吸收的入射光光强占入射光光强的比例。因此吸收率A%和吸光度A是不同概念,不是简单的百分比换算。一般情形下,吸收率A%可以理解成,等于1-R%-T%的结果。
但是实际应用中,吸收率的换算并不准确。因为无论是R%还是T%,本身测的都是相对的数值,且透过的测试和反射的测试,光打在样品的区域未必是一致的,导致1- R%-T%结果的误差,甚至出现负值。一般测试中,我们也不建议去算吸收率。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整合自网络,因内容庞杂无法联系到全部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答复,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