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国学实践,我的第一份打工。

2021-08-30 14:48 作者:南風GT  | 我要投稿

国学实践,我的第一份打工。


        我的第一份打工,是大约在16-17岁的暑假。放假前,学校并没有安排纸上的作业。只是建议我们暑假要去打工。那时候网路,刚开始出现,除了家庭用户之外。街上也会设立网咖来提供服务。内地称网吧。随着人们在网咖里面,上网的时间越来越久,也就会出现餐饮的需求。


当时街道上的网咖,主打的都是电脑设备,或是电脑材料。店主大多还没关注餐饮的服务。在那个时候,我有观察到,某个地方的某种咖啡饮料,是比其他地方来得便宜三成。而且该品牌的很知名。就花了大约5000块(台币)买咖啡,然后去找网咖的店老板,只要里面没有饮品的,就跟他推荐,可以帮你送来,货真价实,就赚些劳务费。店也大约父叔辈年纪的人,应该也是有鼓励的味道在其中。就赚了,一点零用钱。


成本的计算。每一个罐装饮料单品大约是9块钱,那我给网吧店家大约12块。店家跟消费者收的大概是20块,或者是25块。主要就是提供一种服务。便利他们的消费者。


当时大约也只做了,三/四家店,也就那三个月左右,开学后再撑一下。另外,店家与店家之间,也不会开得太近。所以,劳务与市场接触的实践,才是整个活动,更具教育意义的部份。


    现在回想起来。单单就经典中。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力行近乎仁。庶之、富之、教之。三句的充分体验,不是纸上读一读?就有意义的。


也因为 ,文教要结合特色,才会在地方深根。若是,一个地方就大产稻米,文教上却大讲牛排烹煮?那不仅民众不亲,生产不利,文教内容也会被鄙弃,不是吗?


就如同,一些太离题的诗酒茶香花?在民生不安,瘟疫威胁的时候,看来是特别的刺眼!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这种错误,以前就有的。


    自古的习俗。端午划龙舟就有防洪泛的用意。腊月施粥,也就有储粮,防饥荒,爱民亲民护民要素在其中。这才是重要的价值。包括祭典上,各种时蔬水果,那也才是真正有益健康。


上个月,在明朝帝王,拜家庙祭祖的文书纪录当中,看到一份菜谱。那份品谱,是全年的,每月都有。几乎都是选用时蔬,当然也有一定的要求。祭典的东西,是贡献给上天跟祖宗的贡品,一定是最严格的品质,却也是常见、合时的内容。也是长寿的秘诀。


习俗不只是习俗,祭典不只是祭典。教育更不是空谈。


国学实践,我的第一份打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