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加强针什么时间打?哪些人可打?是否可以混打?优先打哪种?
刚刚,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目前,我国本轮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再次提示,要毫不放松始终做好个人防护,持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不过,本轮疫情中仍有接种疫苗后感染的案例,抗体下降后打不打第三针?官方给出回应。
抗体下降后
是否需要接种加强针?
郑忠伟表示,国药中生、北京科兴开展的关于加强针疫苗研究结果发现:
接种第三剂以后,受种者的抗体水平出现了快速上升,3天以后就开始出现上升,7天以后就升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到14天的时候,大概相当于原来的15-30倍不等。
但是6个月以后接种的这部分人群,又到了6个月,再检测的时候,抗体仍然出现了下降,但是下降到的低点也超过了两剂接种的峰值。
接种国产灭活疫苗第二剂后,6个月再接种一剂,抗体水平增幅达到10多倍
结合这一发现,疫苗研发专班组织专家进行了专门研究,分析认为以下几类人群可接种加强针:
1.输入风险高地方的工作人员
专家分析认为,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很好,重点是外防输入,对输入风险高的,比如海关、边检、航空、隔离点、定点医疗机构等工作人员,在完成免疫程序6个月后,可以开展加强接种。
2.免疫功能较低及60岁以上人群
在常规接种免疫功能相对较低的人群,以及60岁以上的人群,他们接种后产生的免疫效果没有18-59岁的好,但是这类人群又恰恰是感染后的高危人群。
他们感染后出现重症、危重症、死亡的风险要高于其他人群。因此专家也建议,对这类人群,在接种后6个月,可以开展一剂加强针。
3.前往境外高风险地区或者国家人员
由于工作、学习、交流的需要,要去到境外的疫情高风险地区或者国家,专家也建议对这类人群在接种满6个月后,可以开展加强免疫。
是否目前现阶段要对全人群开展接种6个月后的加强免疫,专家建议还待进一步研究,并且要根据疫情的情况来做出综合的研判。
加强针
能否在不同技术路线之间“混打”?
除此之外,小编还替大家整理了以下问题的最新解答,加强针能否在不同技术路线之间“混打”?
如果加强针的技术路线与前期接种的疫苗技术路线不同,会对其安全性、有效性有何影响?
中国国药集团中国生物首席科学家张云涛张云涛说,中国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建议使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第一针接种完灭活疫苗,那么第二针也要接种灭活疫苗。如果接种第三针,也是同一个机理。”
张云涛表示,接种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并观察其免疫效果,这被称为序贯接种研究,需要满足3个条件:
其一,根据中国药品监管部门的规定,在进行序贯研究时,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必须都是附条件上市或者上市疫苗;
其二,需先在动物体内完成系统性序贯研究之后,得到安全性、有效性的验证;
其三,通过药品监管部门审批,合理合法地开展不同技术路线疫苗的序贯研究。
张云涛指出,如果跨过这三步直接在人体上使用不同技术路线的加强针,将可能面临长期的安全性风险。
目前还没有更多的数据对新冠疫苗加强针的序贯研究进行预判,需要多长时间完成该过程取决于各个科研团队的研发进程。
加强“第三针”与变异株“二代针”
先打哪个?
中国内地近期几轮疫情的罪魁祸首都是德尔塔变异株,针对新冠变异毒株的疫苗研发也在紧锣密鼓进行。
如果未来加强“第三针”与应对变异株的“二代针”同期面世,普通民众应当优先选择哪个接种?
“从老百姓的角度讲,未来首先应该选择接种加强针。”张云涛指出,如果第二针与第三针的间隔时间稍长,比如半年或以上,人体产生的抗体会大幅度提升。这对防止变异毒株引起的感染和发病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据他透露,对于目前已经通过中国国家药监部门批准附条件上市的几款新冠疫苗,特别是灭活疫苗,从实验室的交叉中和试验数据来看,其对德尔塔株、贝塔株等仍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另据研究表明,灭活疫苗对防止德尔塔株也非常有效。
张云涛也表示,从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底线思维出发,对变异株疫苗的研发需要持之以恒开展。“比如研发德尔塔株的疫苗等,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工作。相关的研发工作已经完成,也正在跟药品监管部门进行沟通。”
来源: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基层医师公社、中国新闻社、湖北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