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车进步大,还不受中国网友待见?【短视频】

说下造成这一现象,或者说中国社会一切类似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浅显地向伊恩解释下):
中国60年代、70年代甚至相当一部分80年代出生的人,也就是代表您大多数观众父母的那部分人,在他们的少年和青年时代,受到“改革开放”以及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贸易的影响,主动或被动地相比于他们的父辈更多地接触了“外面的世界”。在这些人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欧美日韩高技术、高原创性、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而当时中国相对孱弱的本土制造业只能制造低附加值的、低技术水平的、“山寨的”工业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文化领域的状况也是类似的,这里不过多赘述。这二十多年间出生的人,经历过这么一种来自欧美日韩发达国家物质上、精神上全方位的“冲击式影响”,再对比下本国各领域都十分孱弱的表现,自然就形成了“外国的产品一定是比国产产品优质的,外国的技术路线一定是比国内的技术路线好的,外国人的审美一定是比国内的审美高级的”这类崇洋媚外的基本认知,甚至这些还算是比较正常的,更极端的甚至打心底里认为中国文明是劣等的、白种人就是比黄种人高贵、中国就应该无条件服从发达国家的安排(这种话敢在美国说绝对会被认为是种族主义,参考前段时间的那位“杂交叫兽”),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股自卑、自我怨恨的气息。而一个人青少年时期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一辈子都很难改变的,也就是说哪怕未来中国真的各方面都做到世界领先了,这一时间段内出生的许多人也依然很难发自内心地认可国产产品。反观这部分人的父辈(40、50年代出生的人),经历过建国初期气氛火热的建设时期,且客观来说建国初期我国确实在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进步,所以40后、50后早已形成了“一穷二白又如何,咱们的路线就是对的”的爱国主义自信;而90后及00后,本身就成长在中国已经是一个大国、强国的时代,其接触到的国货乃至对“中国”的整体印象,相比于父辈而言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也就是说他们相比于父辈而言拥有一种建立在相对发达的物质文明基础上的“原生自信”,普遍对国货有着更好的印象,甚至认为国货就是比外国货好,当这一部分人参与购车后,能有力地推动自主品牌的销量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