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膜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清洗?
在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反渗透膜元件会受到给水中可能存在的悬浮物或难溶盐的污染,这些污染中常见的是碳酸钙沉淀、硫酸钙沉淀、金属氧化物沉淀、硅沉积物、无机或有机沉积混合物、NOM天然有机物质、合成有机物、微生物等污染。这些污染物的性质和污染速度取决于各种因素,如给水水质和系统回收率。通常污染是渐进发展的,如不尽早控制,污染将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损坏膜元件。
当反渗透膜元件确证已被污染,或是在长期停机之前,或是作为定期日常维护,建议对膜元件进行清洗。那么,反渗透膜出现何种症状时,需要进行化学清洗或物理冲洗呢?
1、标准化产水量降低10%以上
2、进水和浓水之间的标准化压差上升15%以上
3、标准化透盐率增加5%以上
当出现以上三点中的任何一点时,我们均要对反渗透膜进行合理清洗。并且建议使用者,实行定时监测并记录数据。并且,污染对反渗透膜元件的影响是渐进的,并且影响的程度取决于污染的性质,已受污染的反渗透膜的清洗周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正常的清洗周期是每3-12个月一次。
温馨提示:当膜元件仅仅是发生了轻度污染时,清洗膜元件即可。重度污染时建议更换膜元件。
转载时请注明文章来源“德兰梅尔”,否则视为侵权,感谢配合。
编辑:柒柒 技术: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