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亮:我应该停止生气吗?
你以为一切都在变化。那么你试着直接和“变化”的体验在一起,很快你会发现, “变化”不再是你曾经认为的那个变化的概念。你就像在无限的维度中,没有任何概念可以描述这个无限。 这是什么?变不是变。静止不是静止。沉默不是沉默。痛苦不是痛苦。幸福不是幸福。得到不是得到。失去不是失去。时间不是时间。空间不是空间。我不是我。这是实实在在的无限开放,你无法以任何方式定义它。 问:THAT会创造吗? 答: 不,THAT永远不会创造也不会毁灭。因
此,创造和毁灭逻辑是一种幻觉。
什么东西都没有被创造出来,也没有什么东西会被毁灭。
尽管 THAT 看似表现出多样性,但 THAT 永远不会偏离 THAT本身。不要被看似的表象所迷惑。
你认为事物都是从其他事物中诞生的。例如,你认为你是你母亲生的。这是思想理智的虚幻故事。你或许可以这样说,这些表象只是同一THAT的经验模式的看似变化。
心经说的是对的:无生无死。这个指向虽然看似是以一个人为中心的表述。但佛其实想表达是“没有创造也没有毁灭(即不生不灭)”的意思。
我经常谈论心智。所以你也许认为存在着一种叫做心智的东西。并非如此。心智其实并不是一个叫做“心智”的东西。“心智”这个概念是一个方便交流的概念。请注意,心智的运作也只是一种看似的表象而已。 如果你断言心智就是心智,或者意识就是意识,或者觉知就是觉知。所有这些断言都是概念陷阱。我们使用这些概念术语是为了进行书面或口头交流的方便。但是这些概念本身是根本不成立的。 问:我继续执着于事物和事件。我怎样才能停止依附执着呢? 答:如果你刻意去停止依附执着,这样做是不会有效的。为什么不试试让依附执着继续下去?
你会发现你无法确定你依附执着的对象或事件在那里。
如果你太在意停止执着,那么执着就会变得痛苦。就好像你赋予它力量一样。
如果你不再在乎执着,并且知道你执着的所有对象或事件本质上都是空的。然后执着会慢慢失去它的力量。 问:我应该停止生气吗? 答:
你应该善待每个人,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
然而,刻意试图阻止愤怒是无效的,因为愤怒也是终极能量流的自发自动的脉冲。请和愤怒在一切,融入其中,你会发现让你惊讶的情况的。
与其将愤怒或兴奋与因果或故事情节联系起来,不如将它们视为你自发爆发的能量流。故意停止经验模式可能会适得其反。将它们视为一种自然的能量模式,愤怒就不再是“愤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