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语文试卷答案

2023-02-25 23:26 作者:橙子辅导  | 我要投稿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数字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料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宏阔与柔婉的美学意蕴

——《念奴娇赤壁怀古》《声声慢》联读

【教学目标】

1.设置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受两首词的不同风格。

2.利用图表策略,帮助学生梳理意象解读的方法,关注意象群,进而感受词宏阔、柔婉的情境。

3.利用知人论世,深入了解苏轼豪放旷达的宏阔美与李清照凄婉哀愁却又秀中带骨的柔婉美。

【评价标准】

1.学生能感受词豪迈与凄婉的感情基调,并通过朗诵呈现出来。

2.学生能找出意象,从修饰词、观赏视角等去分析意象,并以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情境。

3.学生能梳理两位词人寄寓在词中的情感,苏轼面对大时空,感叹自我的渺小,旷达地面对人生逆境;李清照愁绪浓,将自我放在时代中,借小我隐寄大我,柔婉却有力量。

二、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中华艺术宫展出了冯远先生的中华人文图(其二),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网友问:李清照的词与苏轼的词的美有什么区别呢?

高一7班的同学们为了回复网友,决定从他们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声声慢》入手,开展班级研讨会,去感受下两位词人带给我们的美。

(二)活动一  由声入心

为更好地体验两首词的韵律,同学们决定从读入手。请自选一首,读后完成:1.我认为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_

2.我是从这几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读出来的。

设计意图:一问引导学生以诵读走入文本,初步感受词的意境。明确两首词的风格不一样,这与词的整个意境营造相关。二问从哪里读出来的,引导学生不仅关注词的韵律(声),还要关注词人选择的意象(画面)。

(三)活动二 由象显境

助读资料:言气质、言格律、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

请小组合作,自选一首词,找出这首词的典型意象并分析。最后,将意象串联成画面,描写词的情境。

意象解读的角度:修饰词(数量、颜色、状态)、观看视角等

活动总结: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明确“词以境界为上”,赏词需重点关注词的境界(景与情的高度融合),并给学生赏析支架,从意象的修饰词及观赏视角去解读意象,以图表的策略帮助学生梳理,呈现意象群的效果。赏析由意象群营造的意境美,苏词大意象的宏阔;李词小意象的柔婉之美。

(四)活动三 由境入情

1.通过知人论世,结合课文,分析梳理两位词人的心境。

助读资料:

(1)苏轼有这样诗句自嘲: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苏轼

李清照:

(1)北宋名臣王安石《同昌叔赋雁奴》曰:雁雁无定栖, 随阳以南北。”他来说明偏安将亡国。

(2)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李清照

(3)诗人沈植在《菌阁琐谈》中说:“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苏、辛,非秦、柳也 。”

设计意图:

通过知人论世,引导学生关注写作背景,关注词人生平,跳出作品后又回到作品,了解两位词人面对人生遭遇的时候,不同的存在姿态:苏轼由宏阔的山河、悠久的历史,感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虽不得志,却能一樽还酹江月,借大我言说小我,于逆境中显旷达;李清照生逢乱世,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羸弱哀愁,却秀中怀骨,借小我隐喻大我,胸怀家国。

2.经过研讨会,同学们从韵律、意象、情感三个角度欣赏了苏词与李词不同风格的美,请你针对网友的评论,写一则回复,表明你对两者作品不同美的理解。

网友:苏轼的词与李清照的词美感是不同的,我说不上来。

你:……

设计意图:通过回复,梳理课堂所得,明确美的不同,以及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审美态度。

(五)课堂作业

请各位同学就今日课堂所学,选择苏轼或李清照,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人物生平、文学成就等),给人物撰写《中华人文图》的推荐语。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语文试卷答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